郭逸铭虽然事务繁忙,但从未放松迁对这些青工们的关注。在他看来,如果说研究所现在这批老研究员们,撑起了西部计算机集团,为集团的创业、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现在这批青工们,则是集团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中流砥柱的骨干力量。
中美电子研究所是从事高科技研发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就连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都不是一般的工人可以胜任的。
然而在国家包分配的时代,国内的大学生只可能被分到各个国营企业,而不可能分到一家外资企业来!
这就迫使他需要另外想办法。
他的办法就是一方面大量聘请那些退休的老研究员、老技术人员、老工程师、老技术工人,这些人有经验有积累,一来就能用,要价也不高,非常实用口另一方面,则积极培养自己的人才,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着这批青工,并用各种方法手段,来促使他们充电、学习,快速成长起来的原因。
这批青工的素质都很好,他们大都出自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学渊源影响,底子和求知欲比常人家庭的孩子强得多。在他们求学期间,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家庭教师,学识、耐心都超过了其他家长,因而成材率相当高。
当然,他也可以就靠着那些老退休人员,一茬一茬的换,等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不再包分配以后,自然就可以到各个高校自主招聘到满意的人才。
但这个期限太长了,他等不起。
对于科学家来说,生命中最黄金的年纪是在四十来岁。这个年纪,该学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了,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到了hòu积勃发的地步,而且这也是他们最渴望拿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年纪。
只要稍加激励,再给与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发挥出无穷的动力,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而超过了这叮,年纪,到了五十岁、六十岁以后,水平一般的研究员会失去动力,变得甘于平庸。表现优异的研究员也会因为累累成果,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或是因为应酬太多、或是年来体衰,无法再长期从事艰辛的研究工作。甚至有些人会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威,从学术带头人转变为学霸,容不得其他人对他的观点提出丁点质疑。
从某个方面来说,许多老科学家到晚年,反而成为了阻碍科学进步的最大障碍!
就拿中美电子研究所来说,聘请的研究员绝大多数都是五十岁、六十岁以上,经验丰富的老研究员。但近期被降聘的两位老研究员,却都是六十多岁、业内具有一定口碑的老科研工作者。四十来岁的研究员只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可真正接二连三出成绩的,却大多数都集中在这个人群。
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如果不是因为子女顶替,这些年富力强的中年科学家们,都应该是各个科研单位的顶梁柱,怎么有可能来到中美电子研究所?
郭逸铭能请到他们,已经是捡了一个大皮夹,未来这种情况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这就意味着,即便他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这批青工,到他们成才、在四十岁左右进入科研黄金年纪,仍然会让研究所的技术中坚力量,出现近二十来年的断层。如果把这个人才储备时间再往后推十多年,那整个中美电子研究所,将在长达四十余年内,都无法打造出一个稳定、可靠的科研体系。
这样一个研究所,怎么能成为实现他未来目标可靠的臂膀支柱?
因此在近期,他的视线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这批青工的考核,以及后续培养上。直到整个考核都顺利完成,青工们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大都报名参加了公司夜校的培训,他才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
除了科研进展,近期需要他关注的方面还很多。
美国方面,奥尔森、霍克等组织的个人计算机标准的讨价还价,还在艰难进行中。个人计算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此刻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厂商的共识,为了在其中捞到足够多的利润,大量的计算机公司积极投身其中。
奥尔森利用其影响力,霍克积极协调各方的利益,希望尽快达成各个厂商的共同认识。但看这个架势,这场会议可能还会持续很久,也许要好几个月也说不定。毕竟历史上,个人计算机的标准从未讨论过,四驯带头,其他兼容机公司跟进,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行业标准。
现在由于郭逸铭的搅局,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偏差,从传统架构变成了混合架构型,四驯的架构最终黯然落败。
造成这种变化的,并不是混合架构太好,而是这个利益团体的力量太大!
正因为如此多计算机公司都得到了好处,不遗余力推动它的壮大,才让蓝色巨人不得不吞下苦果,承认失败。可另一方面”山联盟在取代了四驯之后,它们的影响力,却大不如历史上的四Bu,作为整个混合架构利益团体的精神领袖还可以,但如果想要罔顾其他厂商的利益,随意制定个人计算机的标准,那也是痴心妄想。
全球的计算机厂商,尊重dec、西部计算机公司对整个个人计算机行业的贡献,承认他们的领导者地位,可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却不会对dw联盟言听计从。每个公司都会尽最大努力,来争取为自己多分一点好处。
可以说,现在的混合架构利益团体,就是一盘散沙。
郭逸铭在仔细思考了未来的发展,以及四驯可能的反扑之后,通过电话和奥尔森商量了一下,决意趁这个机会,将现在松散的利益团体捏合为一个整体,成为一股真正可以和四刚较量的力量。经过一番游说工作,与会厂商们成立了一个协调委员会”并选出了二十九家大公司作为执行委员,由dec执行总裁奥尔森担任委员会主席,西部计算机集团执行总裁霍克担任副主席,全面整合力量。
ibm对这个动向非常警惕,委员会的成立,使得以前各自为政的利益联盟变为了一个严密的组织。任何情况下,整体的力量总会大于个体,随便哪家公司,都不可能面对一个组织还能轻松获胜。
ibm当即通过媒体表达了措辞强硬的表态,对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合法性表示了质疑,表示在将ibm、英特尔等一大批计算机厂商排斥在外的情况下,成立这个委员会究竟是为了针对谁?
这番言论彻底撕下了双方之间,互有默契但从未公开的矛盾,将双方的争执公诸于大庭广众之下。由此可见,面对dw联盟的步步紧逼,ibm两面受敌、处境艰难的时刻,他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大度,变得气急败坏。
而联邦政府这次也是公开站了出来,对公司之间的竞争表明了态度,认为委员会的成立,有垄断个人计算机发展的倾向,不利于竞争,因此不支持成立这样的机构。同时,联邦政府还表态,相信四幽公司的技术实力,一定能够拿出一款令用户满意的个人计算机,因此未来四驯将继续成为公用事业部门的指定供应商。
联邦政府的表态,完全在预料之中,所有的计算机厂商都不意外。
联邦政府一直在买、且只买ibm的计算机产品,这次表态也不过是将他们历来的态度再次重申。如果在刚开始标准竞争的时候,联邦政府就如此表态,那么dw联盟很难得到其他心存疑虑的厂商支持,败阵的可能性极大。
但在dw联盟几乎已经统一整个个人用户市场(ibm做的是政府生意)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计算机厂商已经不再迟疑。了不起他们一方面支持混合架构处理器,一方面再为ibm开发产品,做政府生意好了。这对他们来说,同样一种产品略作修改还可以赚两次钱,他们还更加高兴。
因此在联邦政府表态以后,委员会全体成员改组了委员会,重新在波士顿组建了一个不具有约束力的c/r(混合架构)俱乐部。奥尔森当选为俱乐部主席,霍克当选为俱乐部副主席,二十九家大公司成为俱乐部常设委员,其他公司成为俱乐部正式会员。
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开起了俱乐部会议,令四驯公司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个人计算机标准的讨论是一件事,西部计算机集团与飞利浦公司的接触又是另外一个需要郭逸铭持续关注的大事。
这次西部计算机公司与飞利浦之间的初步接触,并不是很顺利。
当西部计算机集团的商务代表,见到飞利浦公司的副总经理,将c/r俱乐部已经制定出完整的计算机光盘格式标准时,对方的副总经理当时表情可谓是精彩之极,脸色一阵青、一阵红,愣了半天,才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激光光盘什么时候轮到西部计算机公司来制定标准了?”
“不,不,您错了!不是我们公司制定了这个标准,而是所有的计算机厂商,共同制定了这个标准。
我们这样做,是出于维护个人计算机有序良性发展的需要,避免出现各大光驱厂商恶性竞争而做出的善意引导。当这个标准确定以后,未来各个计算机厂商只需要按照这个标准生产,就无需担心自己生产的光驱,会因为市场混乱而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保护了所有用户的利益!”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商务代表,一脸正气地纠正对方的错误认识。
飞利浦公司副总经理的脸都被气歪了,过了很久,才勉强表示飞利浦公司将召开一次紧急会议,请对方先回旅馆等待消息。
不出郭逸铭所料,飞利浦公司开了几天的会议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与西部计算机公司就计算机光驱、光碟标准,以及cd机、音乐光碟的专利,展开谈半。
这场谈半是在飞利浦公司未知的情况下,遭到了西部计算机公司的突袭,对方对此事大为恼火。因此谈判过程非常艰难,飞利浦公司的要价极高,狮子大开口要求西部计算机公司承认飞利浦关于光驱、光碟技术的专利首创权,要西部计算机公司自己放弃在相关技术上的专利权。作为让步,飞利浦公司允许西部计算机公司无需授权,就可以生产cd机、音乐光碟,以及计算机光驱、光碟。
对这个无理要求,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商务代表当即一口拒绝,双方不欢而散。
但冷淡了几天,迫于现实需要,双方又再坐下来继续谈,整个过程就在不断扯皮、互相指责甚至是争吵中,艰难地进行着。
按照这个进度,这场专利权、标准的争吵,也将持续很长时间。
但商务代表在给公司的报告中,却对达成最终协议表示乐观。他的理由是,在初次接触和接下来的谈判中,飞利浦公司从未、从未将消息通知过激光唱机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伙伴一一索尼公司!
并且虽然谈半的过程中火药味很浓,飞利浦对西部计算机公司抢先确定计算机光碟技术标准大光其火,双方发生过好几次口角,差点没有挽袖子动手。但自始至终,对方却没有关闭谈半的大门,也没有作出可能令谈半彻底破裂的极端手段。
这证明对方被西部计算机公司冷不防抽了一耳光之后,尽管羞怒难当,却能够理智地看清,如果彻底得罪了西部计算机公司、尤其是否定了c/r俱乐部对个人计算机标准的裁定权,那么未来他们想要进入计算机光驱市场,恐怕将难上加难。所以他们那怕气得想掀桌子,却还能保持克制,努力将事态向好的方向扭转。
不过商务代表也秉持公正的立场,表示公司手中的筹码确实不多。
西部计算机集团有着软驱的专利,并正在大获其利,而且可以说是尚未进入获利的高峰期。此时推出计算机光驱技术,等于是自己和自己竞争,这一点飞利浦公司非常清楚。
软驱刚推出的时候,这种数据存储设备尚未被人们所认可,市场上还能见到其他公司的软驱。哪怕是西部计算机公司的软驱存储量更大、速度更快、价格更低廉的情况下,这些公司的软驱仍然具有一定市场。
只在混合并行架构个人计算机逐渐占领了市场的情况下,这些公司的软驱才渐渐被用户放弃。苹果公司现在处境艰难,挣扎在生死线上,他们再无本钱与用户较劲,强行要求对方使用本公司软驱,因而也在用户的强烈要求下,开发了基于西部计算机公司软驱的接口技术,从而事实上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而ibm公司虽然继续对西部计算机公司不屑一顾,可他们的用户都是联邦政府机关、军方、公营医院、公立学校等部门,对个人市场不具有丝毫影响力。
近一年来,西部计算机公司的软驱才开始大行其道,申请授权生产的厂商越来越多,且价格一直稳定维持,公司获利才刚刚准备步入高峰期。用光驱技术来取代软驱,无异于一个拳击手,对擂台对手说:你人数吧,否则我将砍掉我的右手,重新安装一只钢铁手臂来彻底击垮你!
更为甚者,现在的电子元件体积很大,用来制造体形庞大的家用cd唱机不是问题,但要生产计算机使用的光驱,恐怕还有所不逮。
基于以上理由,飞利浦公司警惕是可能的,但要说就此畏惧,那不免是自视太高。
因此他建议公司不妨放低要价,可以以飞利浦为主,公司只要拿到cd机的专利即可,无需把对方逼到谈半破裂的地步。
对于这个建议,郭逸铭只是让人带了几枚贴片式元器件和便携式cd机的开发设想,给商务代表。
这就是明确告诉自己的手下:你所顾虑的都不是问题!
有了贴片式元器件,电器的尺寸就可以大幅缩小,以前不能想、不敢想的小型电器产品也将大规模出现。便携式cd、便携式游戏机、手机、光驱、电子词典、手持式电视,等等都将不存在技术问题。
有了公司的坚实技术作为后盾,商务代表的态度已经再次强硬起来,咄咄逼人一再向对方施压。
面对西部计算机公司一手铁拳威胁,一手馅饼诱惑,飞利浦公司则开始动摇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