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昭交游广阔,他在南京的国民党高层也有朋友。通过书信往来,卢文昭对国民党的内部斗争也相当了解。
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党的内部斗争就已趋于白热化,尤其是蒋介石软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更是激起轩然大*,导致了国民党派系之间的激烈对抗。
1931年2月26日,蒋介石派人给胡汉民送去一张请柬,约28日于总司令部晚餐。
胡汉民如期到达约见地点,却遭到蒋介石的横加指责,随后就被兵警押送至南京近郊汤山扣押,软禁起来。
此事直接导致了以孙科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一些高级文官,南下广东,依靠粤系军阀代表、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的军事力量,联合桂系、汪派,开赴广州,另立中央,讨伐蒋介石,并很快在广州形成了一个反蒋联盟。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的强烈反对,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派也乘机猛烈抨击,以此逼迫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在各方面的逼迫下,于11月19日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四全大会上表示“决心北上效命党国”。
大会通过“请蒋速北上,恢复失地”紧急动议案,全国随之掀起送蒋北上抗日运动,但蒋介石自食其言,全国舆论纷起抨击、挞伐。
12月初,日军准备一举侵占锦州,各地学生纷纷组织示威团奔赴南京示威,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反蒋浪潮,而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四全大会上,倒蒋气氛愈加浓厚,非逼蒋下野不可。
蒋介石见形势不利,于12月15日,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总司令等职,宣布下野。
蒋介石自然不是真心想下野,他这是以退为进。
下野之前,蒋介石就为重新回来做好了准备,他在辞职当日召开国务会议,一举改组四个省政府,任命顾祝同等为几个省政府的主席,而财政部长宋子文也带领所有工作人员集体辞职,并带走了所有账本。
蒋介石下野,孙科和汪精卫上台,而随着蒋介石下野,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发起九省联防,胡汉民在广州成立的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相,陈济棠倡议西南五省大团结,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等也在筹划北方六省大联合。
国民党可谓四分五裂。
在这种情况下,孙科虽然名义上掌握了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却是一筹莫展,并不得不于1932年1月4日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
此时,蒋介石重新出山已经是必定的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即将出山之前,蒋介石做了这次演讲,而这也就意味着蒋介石演讲的内容将是今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
卢文昭虽不是热血青年,但绝对是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侮,他可以毁家纾难,捐出万贯家财。
这样的卢文昭,看到蒋介石的这篇演讲,气炸了肺是自然的。
卢文昭实在是不能理解,在国联已经明显是和日本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的情况下,怎么还要依靠国联?
人贱,怎么也不能贱到这个份上!
正在卢文昭大发雷霆的时候,江苏丰来了。
听到下人禀报,说是江苏丰来了,卢文昭本想不见,但想到陈跃齐,就把怒火压了下去。
实际上,卢文昭和江苏丰之间也没有多大的仇口,只是江苏丰仗着有一个在南京当参议的堂姐夫,就没把卢文昭放在眼里。
这一来二去,两人谁也不待见谁,矛盾就越来越深。
杀人不过头点地,卢文昭虽然脾气也大,但同时也长袖善舞。现在江苏丰既然服软了,也就没必要太过分了。
卢文昭站在客厅外。
见到卢文昭,江苏丰赶紧上前两步,双手抱拳,问候道:“卢会长,一向可好?”
“托福,托福。”卢文昭也双手抱拳回礼,随后伸手让道:“江局长,里面请。”
两人进到客厅,分宾主落座。
喝着茶水,闲聊了一会儿,江苏丰琢磨着怎么进入正题的时候,忽然,就见李德成匆匆走了进来。
进来后,李德成先是对卢文昭歉意地笑了笑,然后走到江苏丰身旁,俯下身低声道:“局长,有线索了。”
江苏丰一听,精神一震,他站起身来,对卢文昭笑道:“卢会长,实在不好意思,有点急事,改天再来拜会。”
卢文昭心里哼了一声,这厮好没家教。
站起身来,卢文昭道:“既然江局长有事,那你忙。”
江苏丰和李德成走后,卢文昭叫过一个家人,让他跟着去看看怎么回事。
对陈家的事儿,卢文昭感到非常奇怪。
三天前,陈跃齐来拜见他,听说了陈家遭洗的事儿,也知道了其中的细节。
他派人去查这件事,已经大致可以肯定事情和那个叫韩立洪的年轻人,以及票儿和张越明有关。
但让他奇怪的是,除了查到韩立洪和张越明的关系很近,以及票儿也出现过的事儿,就再没有别的了。
奇怪的事情有两点。
第一,是张越明和票儿的关系。
卢文昭清楚天马山那点事儿,所以,他对张越明和票儿的关系突然变好,感到很奇怪。
再有,就是他没有查到他们动手的蛛丝马迹。
如果仅仅是洗了陈家,杀人,取走点金银,他查不到不奇怪。可要弄走那么多的粮食和牲畜,不留下痕迹是不可能的。
陈跃齐的爹陈朝国不是东西,这卢文昭知道,但陈跃齐这人不错,对他一向极为恭敬,他对陈跃齐的印象很好。
陈家遭洗,他不在意,可陈跃齐被杀,他就不能无动于衷了,这也是他见江苏丰的原因所在。
在他看来,陈家被洗,韩立洪几人有六分的嫌疑,而陈跃齐被杀,那六分就变成九分了。
难道,警察真的找到什么线索了?
――――――
求推举、收藏,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