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周天和周迟离开后,丘麓王郑开就开始在所辖的四郡十九府调兵遣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丘麓王集结了二十万军队。
丘麓王亲自挂帅,次子郑图率领第一军四万人负责打前阵。
丘麓王备战完毕,命令郑图率领第一军从泸阳府出发,向九荒岭挺近,自己率领两个军随后跟进,还有两个军在后接应。
丘麓王对九荒岭是不宣而战。
九荒岭毗邻丘麓王郑开管辖的泸阳府,郑图的第一军很快就到达了九荒岭外的大陵山。
九荒岭正好处在大陵山、岑徕山、邛悬山三座山之间,大陵山地势较低。
大陵山上有一个关口,是连接九荒岭和泸阳府的咽喉要道。
郑图选择了一个夜晚,来到了大陵山的那个关口。
郑图命令二百士兵悄悄爬上关口,再令二百弓箭手随后压阵。
士兵很快上了关口,关口上竟然无人把守。
郑图心中欢喜:这么重要的位置,九荒岭的人居然不派人把守?我没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进入九荒岭了。
郑图转念一想,九荒岭的人还不知道我们消灭他们的事,所以才没设防。看来,父亲丘麓王不宣而战的策略是英明的。
占领了大陵山的通道关口后,四万军队就进入了九荒岭的境内。
郑图留下三千士兵守住关口,有了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郑图带领第一军剩下的三万多军队,又向前行军四十里,在一处平坦宽阔的高地上安营扎寨。
临行前,父亲丘麓王告诫郑图九荒岭的阵兵战斗力很强,不可轻举妄动,他的任务就是要先在九荒岭站住脚,为后续的军队找到一个根据地。
天亮以后,吃罢早饭,郑图带领四个师帅和几个谋士副将向导,仔细察看了周围的地形。
向导说:“九荒岭分为南岭、中领和北岭,中岭和北岭是居住人口较多的地区,九荒岭的三大首领都住在那里。这里是九荒岭的南岭,属于比较荒凉的边缘地带。”
郑图在征求了身旁几人的意见后说:“这里不会遇到九荒岭的大规模的阵兵,我们继续向前挺进。在丘麓王的大队赶来之前,趁九荒岭的人准备不足,务必消灭一些小股的阵兵。”
郑图带领军队一路畅通无阻,没遇到一个士兵,只是崎岖的山路走起来,很不舒服。
渐渐远离了大陵山后,深入了南岭地带,地势渐渐走低了。
郑图身边的一个谋士突然说:“军帅!我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啊!”
郑图说:“怎么不对了?”
谋士说:“我们离开大陵山有几十里的路了,怎么没看见一个人影啊?”
郑图说:“这里是南岭,荒凉呗!”
谋士说:“但愿如此吧!可现在我们所走的路段,地势不断下降,要是有敌军从后面来袭击,我们站立不稳,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
郑图听谋士说得很有道理,就急忙问向导说:“这一带是什么地方,都是这种地形吗?”
向导说:“这一带地势较低,再往前走二十多里路,就是九荒岭的第一道岭了。”
听说前边有一道山岭,郑图下令说:“传我的命令,一列纵队变成两列纵队,加快行军速度!占领前边的山岭扎营。”
有了山岭的天然屏障,就不怕敌军偷袭夹击了。
走了半天的路,想当疲惫的士兵听说到了前边的山岭就扎营休息,就都使劲地跑了起来。
当三万多士兵跑到山岭下时,一些士兵放下了武器,解开帽甲的带子,坐在了地上喘气。
郑图见状急忙向身边的传令官说:“传我的令,第一师占领山岭,第二师负责警戒,第三师扎营,第四师原地待命。”
郑图的命令还没有传达下去,对面的山岭上忽然伏兵四起,黑压压的士兵看起来是无边无岸。
埋伏的士兵正是石德瓦和兵主达冉率领的两个军的阵兵。
阵兵们冲下山岭,在距离郑图的军队几十米的地方时,停住了脚步。
阵兵中的弩手万弩齐发,郑图的士兵一片片倒下,毫无抵抗之力。
转眼之间,郑图的军队死伤了一小半。不用听到撤退的命令,没有中箭的士兵转身就往回跑。
本来就是疲惫不堪的士兵,又是往上坡路上跑,加上慌乱中相互碰撞,他们跑得很慢。
阵兵中的灵巧的短刀手尾随着败退的军队追杀而来。
……
九荒岭的阵兵未阵亡一人,就大败了丘麓王两万多军队。这场战斗打得完美无缺。
得知丘麓王调集二十万军队,派郑图带领第一军为先头军队攻打九荒岭时,九荒岭早集结好了十二万的阵兵。他们放弃了大陵山的关口通道,把孤军深入的郑图的军队引诱到山岭下矮坡上的不利于战斗的地方。然后兵主达冉和石德瓦率领各自的一个军的阵兵,共计八万人事先埋伏在了山岭上。
……
郑图带领两万多的残兵败将,一口气退到了大陵山。
丘麓王郑开率领中军八万军队来到大陵山的关口,得知次子郑图率领第一军贸然深入九荒岭惨败而归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郑图两个耳光。
二十五万军队是他丘麓王立足王朝称王的本钱,一天的时间里就损失掉了两万,而且还是没有得到一点利益。
吃了大亏的丘麓王郑开再不敢贸然进攻,他将八万军队部署在大陵山里,然后等待后边的八万军队的到来。
丘麓王要集结好近十八万的军队,以优势兵力――九荒岭的阵兵总计只有十二万――步步为营,一点点地消灭九荒岭的阵兵。
一天后,丘麓王郑开率领十七万军队,来到了阵兵埋伏的山岭前。
针对九荒岭阵兵弩手的巨大威力,丘麓王郑开对军队的阵型做了调整。
丘麓王郑开把从南岭王冯锐和襄鄂王徐峥那里借调来的三千弩兵,自己的两千弩兵,还有一万弓箭兵集中在一起,组成弓弩阵营,排列在军队的前边。
排在弓弩阵营后的是杀伤力超强的一千人的钎刀队。
钎刀是旭瑞王朝所特有的一种长刀,柄长五十厘米,刃长一米五,重达二十五斤,其刀刃采用百炼钢和碳钢相结合的工艺制成,刀刃锋利又不易变形。钎刀由于制造工艺极为复杂,所以造价昂贵,每支军队拥有钎刀的数量都受到严格控制。钎刀超常的重量,要求使用它的士兵必须身强力壮。钎刀队在旭瑞王朝军队征战四方平定天下的攻坚战中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钎刀队成了他们噩梦里挥之不去的魔影。
排列第三阵营是杀伤力很强的重装兵阵营。之后的阵营是人数众多的轻装步兵。
无边无际的军队像浑浊的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向九荒岭的深处。
丘麓王统领着十八万阵型整齐的军队越过了九荒岭的第一道山岭,又越过了第二道山岭,还是没有遇到一个阵兵,甚至在山坡的民房里也没见到一个人。
丘麓王郑开一边走一边在纳闷:九荒岭早就知道我们的攻打计划了,不然不会差一点歼灭了郑图的第一军;他们的阵兵战斗力极强,完全可以借助这复杂的地形偷袭我们,消灭一些我们的有生力量,这对整个战斗是很有利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九荒岭的地势起伏不定,地貌忽而是高山,忽而是低山,忽而是丛林,忽而是河流;岩溶地形遍布,地面纵横破碎。
几天来,丘麓王郑开的军队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行军,士兵们都已疲惫不堪了。
身经百战的丘麓王郑开看着自己的军队的战斗力在一点点地下降,已慢慢悟出九荒岭的阵兵是想拖垮他们,伺机而动。可是他不能这样退出九荒岭,损失了两万多士兵不说,皇帝让他消灭九荒岭的阵兵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了。
丘麓王郑开坚信,他的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要比九荒岭的军队强。他的军队只要保持好阵型,就不怕敌军偷袭。随着军队的不断地深入,越来越接近密集的居民区,敌军是必然要出来战斗的。
正如丘麓王郑开所预料的那些,九荒岭的阵兵在他的军队深入到南岭的中心地带时出现了,但阵兵却意外地出现在了他的军队的身后。
接到刺探的消息后,丘麓王郑开下令调整阵型,弓弩阵营和钎刀阵营很快被调集到了后方。
两支军队的接触战是一场弓弩大战,由于九荒岭阵兵的盾牌手众多,所以士兵受伤不多,而丘麓王郑开的军队却有了一些伤亡的士兵。
丘麓王郑开不为所动,他下令弓弩阵营继续开弓射箭。他在等待着九荒岭阵兵的弩箭射尽的时候,那时他的钎刀阵营就会发挥巨大威力了,后面数量占据优势的重装士兵再出击,这一战一定会大获全胜。
九荒岭的阵兵的弩箭渐渐稀疏起来,不久,阵兵开始撤退了。丘麓王郑开可能是因为等待得太久了,而弓弩对阵兵又没有杀伤力,他没有再观察一下阵兵的虚实情况,就急忙下令军队全力追击。
撤退的九荒岭的阵兵的后面阵营是盾牌手,这样可以对前边的士兵起到保护作用,但盾牌手跑起来的速度却慢了一些。
两支军队之间原来几十米的距离在不断地缩短,在距离缩短到二十米时,丘麓王郑开下令钎刀队出击。
钎刀队冲出了大队,暴露在了阵兵的身后。
阵兵的弩手这时候接到兵主达冉回头射击的命令,负责在阵兵后边保护阵兵的几排盾牌手纷纷趴到地上,一排排的弩手相继射出了弩箭。
钎刀队的一千人在密密麻麻的弩箭雨中,全部丧生。
丘麓王郑开的军队被阵阵的弩箭雨中压住了,阵兵中的小组长迅速跑上前去,把钎刀队丢到地上的钎刀捡起来又跑回队伍。
阵兵又开始撤退了。
这又是酋帅、兵主达冉和石德瓦的一计,依据不与强大的敌军正面作战,以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目的策略,他们佯装撤退,在追击的敌军极度靠近又疏于防守的时候,弩手再出手,弩箭的杀伤力大幅度提高了。
从在旭瑞王朝从军近三十年的祖父那里,熟知王朝军队的情况的兵主达冉,一眼就认出了钎刀队,所以他才下令阵兵抢来钎刀。
兵主达冉见这一阵弩箭雨杀伤了不少敌军,而醒悟过来的敌军已经有了防备,就又下令阵兵撤退了。
丘麓王郑开暴怒了,钎刀队是他军队中的军魂和军胆,可他们还没有杀死敌军一兵一卒就灰飞烟灭了。
丘麓王郑开一时间失去了理智,下令全力追击。
熟悉地形的阵兵把丘麓王郑开的军队,一点点地带到了一条小河前,阵兵迅速度过小河,跑向了前边的山岭。
不肯罢休的丘麓王郑开下令渡河追击。
阵兵上了山岭,没有借助有利地形阻击敌军,而是继续跑向远离居民的深山里。
黄昏时分,阵兵已经把丘麓王郑开的军队甩掉了。
兵主达冉和石德瓦带领阵兵来到了一个山洞中,这里有他们事先备好的炊具和粮食。
阵兵吃了晚饭后,安心地休息了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