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吗?!
最后还是成了可能,不是因为来自上面的压力,而是因为没有证据。
泰哥敢带人来就提前做好了万全准备,打手们没说不认识他,可却异口同声说泰哥只是他们请来的司机,根本不知道他们要来学生街做什么。
至于这些人来学生街闹事的原因,所有打手都是同一个理由,朋友来学生街消费被商家跟联防队员欺负了,所以他们来为朋友出气。
视频监控只是物证,只能证明泰哥是跟那些打手一起来的,但不能证明他是头头。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泰哥都是被动挨打的存在,朱建国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同意泰哥取保候审。
泰哥是出来了,可其他人都还关着,特别是他的儿子。
朱建国决定从最容易的地方寻找突破口,为此他还主动找程晓刚借人手帮忙。
为此程晓刚十分嘚瑟地说道:“朱建国啊朱建国,没想到你也有求我帮忙的一天。说吧,想要什么人,我亲自出马都行。”
朱建国还真看不上程晓刚跟他的那些兄弟,他要借的是刘志勇四人,他们才靠谱。
同时朱建国也去征询了王常乐的意见,看有什么好主意。
王常乐此时正在观海大学里享受悠闲的下午茶时光,有时来学校里坐坐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某些烦心的事情告一段落的情况下。
王常乐指着石桌上的玫瑰花茶问道:“一起喝几杯吧?”
除了玫瑰花茶外,桌上还配了三层的点心塔,主打西式茶点。
朱建国实在忍不住说道:“王先生,有什么我真是佩服你。这才刚砍完人没多久就能如此悠闲的享受时光,我可学不来。”
“呵呵。”王常乐自豪地笑道:“劳逸结合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嘛。你觉得我这还差了点什么吗?”
朱建国很认真地回答道:“当然是欠美女了,你们这些成功人士来大学里转悠不就是为了找女大学生吗?”
王常乐撇撇嘴说道:“女大学生还是算了,我身边那个就已经够麻烦了。”
谈美女美女就出现,不过是对王常乐冷眼相对的美女。
琴妍抱着书本从王常乐的身边经过,依旧是那充满仇恨与厌恶的眼神。
小杨小静纷纷向王常乐点头打招呼,琴妍在时她们不会开口问候。
这段时间咱们的校花琴大小姐很心烦,因为她所主导的学生设计品牌遭遇极大的挫折,先是为了评比跟奖金的事闹出不小的风波,接着好不容易等设计作品投入生产了,自家公司很多老业务员都不看好。
为此琴妍也学着芳铭服饰的做法试图在网上打开销路,专门开设了网店跟微店,还发动在校学生一起创业,真正做到了一件也批发的程度。
赵霖霖也有跟王常乐商量过这件事,学校现在下午放学经常见到一些学生打包发货的身影,不过他们卖的并不是琴妍所生产的服装,而是很多杂牌地摊货,甚至直接从学生街里进货。
琴妍所主导生产的服装市场反应很不好,就算她投钱在网上做广告,花钱找人刷信誉也是一样。自家公司生产了上万件,最终卖出去的不足一千件,全都积压在仓库里。
琴大小姐想不明白,为什么王常乐那个混蛋都没怎么炒作就成功了,而自己费尽心思都会失败。
要是去年她这么做,那家里绝对不会有意见,超过五十万的损失就当让女儿积累商业经验。
可现在琴氏集团的状况很不好,公司收益那是一天不如一天,琴妍的母亲甚至为此把她痛骂了一顿。
不仅如此,林少峰也不支持她,林氏集团同样资金困难,林总甚至表示希望琴妍以后不要再瞎折腾,乖乖等着嫁入林家相夫教子就行了。
琴妍的失败给校内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敲响了警钟,他们的最新设计作品无人问津,甚至主动送去给厂家都当面扔进垃圾桶。
现在不少人又开始怀念王常乐所组织的第一次征集活动,因为绿丝绦这个品牌在网上越卖越火。
与琴大小姐之间的恩怨王常乐也不知该说什么,她要恨就恨吧,只要别来找麻烦就行,反正恨自己的挺多的。
琴妍走了,她要去上课,王常乐将思绪收回对朱建国问道:“你应该有不少同学跟朋友在警队吧?”
朱建国感叹道:“以前有,现在没有了。因为我的过分表现让他们都不再联系我,把我当成了瘟神避之唯恐不及。”
琴妍所主导生产的服装市场反应很不好,就算她投钱在网上做广告,花钱找人刷信誉也是一样。自家公司生产了上万件,最终卖出去的不足一千件,全都积压在仓库里。
琴大小姐想不明白,为什么王常乐那个混蛋都没怎么炒作就成功了,而自己费尽心思都会失败。
要是去年她这么做,那家里绝对不会有意见,超过五十万的损失就当让女儿积累商业经验。
可现在琴氏集团的状况很不好,公司收益那是一天不如一天,琴妍的母亲甚至为此把她痛骂了一顿。
不仅如此,林少峰也不支持她,林氏集团同样资金困难,林总甚至表示希望琴妍以后不要再瞎折腾,乖乖等着嫁入林家相夫教子就行了。
琴妍的失败给校内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敲响了警钟,他们的最新设计作品无人问津,甚至主动送去给厂家都当面扔进垃圾桶。
现在不少人又开始怀念王常乐所组织的第一次征集活动,因为绿丝绦这个品牌在网上越卖越火。
与琴大小姐之间的恩怨王常乐也不知该说什么,她要恨就恨吧,只要别来找麻烦就行,反正恨自己的挺多的。
琴妍走了,她要去上课,王常乐将思绪收回对朱建国问道:“你应该有不少同学跟朋友在警队吧?”
朱建国感叹道:“以前有,现在没有了。因为我的过分表现让他们都不再联系我,把我当成了瘟神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