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连载)(151)

作品:狱警日记|作者:军警一兵|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0-27 15:08:04|下载:狱警日记TXT下载
听书 - 狱警日记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co 被关进看守所的人都很“真实”,虚伪的少了。你想啊说不定明天判决书下来判的是死刑……你还虚伪啥啊?在这里了解一个人好了解,我曾经说;两种场合看人看的比较准一个是酒后一个是赌桌。现在看要加一个了――看守所里。在这里就连骗子都说实话……呵呵

对证据的真实性,应从证据的取得方式、证据的形成原因、证据的形式、证据提供者的情况及其与本案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下简称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判断。

被告人口供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经查证属实的被告人口供能够详细、具体地反映犯罪的动机、目的和时间、地点、行为、结果,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另一方面,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被告人口供往往还有虚假可能性较大的特点。“由于被告人对其是否犯罪,以及犯罪的动机,作案的手段、过程最了解,其有罪供述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直接证据,其无罪辩解也是证实其无罪或者罪轻的直接证据。同时,由于判断结果与被告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被告人口供难免失真。》≠,

审查判断口供是一项十分复杂详细的工作。判断被告人口供的真实性,可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审查供述的动机。被告人供述的动机多种多样,有基于真诚悔悟的有求于精神上解脱的,还有期望得到某种利益如争取从宽处理的,也有误解法律和政策的,等等。

其二、审查供述形成的时间。一般而言,在犯罪嫌疑人尚未设立心理防线之前,公安人员同犯罪嫌疑人初次接触时形成的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但应注意查明:审讯行为是否合法有效,有无刑讯逼供等情况,被告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供认的,供认的完整性、可信性和真实性程度如何。另外,案件明了犯罪事实水落石出后的供述也较为真实。

其三、审查供述取得的程序。未经法定程序交犯罪嫌疑人核对或向他宣读的,以及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提出补充的或者改正而没有补充的、讯问笔录,虚假的可能性较大。

其四、审查口供的内容。一般来说,被告人口供做到具体明确,能说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动机、目的以及其他具体的情节如赃款、赃物的数量、去向等,并且前后多次陈述内容基本一致,口供的真实性就大。

其五、审查口供与其他证据是否一致。要把口供与案内其他证据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印证,看是否一致,有无矛盾。如不一致,应具体分析:若其他证据真实,则口供虚假;但其他证据不真实,也不能推断口供真实。这时,应重新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才能确认口供的真伪。

其六、审查被告人口供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符合日常的生活经验法则,不符合经验法则的被告人口供一般来说不太真实。

前几天,一个朋友请客,其中有几个人不认识,主家稍稍介绍了一番,大家就抄起筷子吃上了。席间,有个新朋友客气了几句。事后,有人就不满意地说,“该吃就吃,干嘛那么虚伪?”想起了读小学的时候,学过《孔融让梨》的课文,文化大革命当中,批判孔融虚伪。这就真不好讲理了。如果请客的时候,大家谁也不客气,都争先恐后往嘴里填大菜?如果孔融伸手就抢大个的?抢过来,先“吭哧”来一口,这就不虚伪了?这就是真诚了?这是礼节与虚伪之间的尴尬。

什么是虚伪?查字典:虚伪:就是虚假。不真实。不真实表达自己内心态度的行为。

虚伪是一种品质,是人类后天逐渐形成的品质。谁也没听过,“这孩子,还吃奶呢,还尿炕呢,就虚伪透了。”襁褓里是没有虚伪品质的。虚伪也还应该是人类独有的品质。也没听说过狮子、大象、阿猫、阿狗之类虚伪。谁也没有听说过,“这只老母鸡虚伪透了,下了个蛋,就假装谦虚起来了。”

与人类其它品质相比,虚伪做起来比较容易,是接人待物方面的事儿。人们常说,撒谎要有胆子,奸诈要有脑子,虚伪要有面子。面子,就是指接人待物,是礼貌上的问题。人,谁也别吹牛,都虚伪过。只要不破线、不过界、不过头儿,就是礼貌,就是懂事儿。过线了、过界了、过头儿了,就是虚伪了。过犹不及,大概就是这样意思。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热情好客,如果过了头儿,得把客人吓跑。“哎呀,你可来了,真是想念你啊。今天就在家里吃。我亲自下厨。”这算是礼貌、客气。如果你还继续讲,“哎呀,真是想死我了,我想你想得整夜的失眠,睡不着觉哇!你今天来了,就别走了,你得在我这儿住上半年。哎呀,咱们俩人谁跟谁啊?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我爹就是你爹,我媳妇儿就是你媳妇儿……”这就透着虚伪了。我们讲,礼貌是生活中的应有之义。是生活中的润滑油。没有了礼貌客气,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运转起来,就会生涩,别扭。西方人见面拥抱,日本人见面互相鞠躬,中国人见面请安、问候,都是礼貌。过分了也不行,比如,就跟相声里说的,两个西方人在一个办公室,天天得见八回面,你不能拥抱八回,吃饭回来拥抱一回,上厕所回来再拥抱一回。日本人也不能鞠躬九回。中国人也不能请八回安。虚伪里还有谦虚客气的成分,也不能过头儿。明明选你当了先进,你就轻描淡写地客气一下就是,“不行啊,我还差得远呢。得向同志们学习。”这属于谦虚,别人不会说你什么。你要是过分了,就显得过火了,“我算个什么东西啊。我就是臭大粪一堆。你们怎么能选我当先进呢?这不是给先进称号抹黑呢?”操!有这么说话的吗?再如我们下饭馆请客吃饭,菜还没上桌呢,请客的人说了,“哎呀,也不知道适合不适合您的胃口,这馆子应该还是可以的。”你得赶紧搭腔,“好,好!错不了!肯定错不了啊!”其实,菜还没上桌呢,你怎么知道错不了呢?这是礼貌。但是你能说这样说吗?“操,这么个破饭馆儿能做出什么菜来呢?我看够呛!”

不能把礼貌的外衣穿在虚伪的身上。这是强词夺理。狼披上羊皮还是狼。无论如何,虚伪就是一种不真实。有别原意的思想表达,出能力的口头承诺,张扬过甚的敬意谢忱。但是,同样的虚伪行为往往又不可指责。医生对垂死者说不符合病情的话,艺术家在台上感谢完了张三与李四,再感谢王五和赵六,恨不得把凡是他认识的人,统统感谢一通。其实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帮上什么忙,可他或她也得这么说话。就不会受到指责,还会被说成懂事儿。这些人,内心是好的,他只是滥用礼数。就算是张艺谋――或者比张艺谋更牛逼的人,走上领奖台,他敢这么说话吗?“这奖,我***早就该得了,这都是我一个人干出来的,跟别人没关系。谁也别跟我抢!谁抢我跟谁急!”大家放心,天底下没有这么二的家伙!

生活告诉我们:人们讨厌虚伪,注意的不是事实,不是理性,而是刹那间的感觉。一个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家伙,不容易看出别人的虚伪,他可能认为自己就是要被人景仰的。你明明是过火地表扬他,他却认为你是肺腑之言。再有,通常的前倨后恭,这时的虚伪已经与礼数无关,关系到了人格、品格。再有,提拔之时,再三推让,叵测之心掩映在一派风雅之中,虚伪便峥嵘出世了。比如,中国历史上常上演的那种禅让的闹剧,经常是早已经准备好了,还一定要一让再让又三让,方才拿捏出一副难受的表情上台。还得说,“哎呀,我是多么不愿意干啊!大家这不是难为我吗?”我有一个老领导,后来在市里当了领导,很快就要退休了。我去看她,本来是担心她退休不习惯,她却说:“哎呀,我啊,我早就干够了,你真是不理解我啊。我早想退休了。”她就在那里瞪着眼睛胡说,我几个就瞪着眼睛听她胡说,跟真事儿似的。其实呢,她早已经改了好几回户口本了。硬在这个领导位置上多赖了三年。什么人嘛?

还要说一种现象,或许古往今来,真诚太少,或者是虚伪太多的缘故?有时真诚也会被人认定是虚伪。比如说,刘秀想让严子陵做官,老严死活不同意,光武皇帝会错了意,认为老严虚伪,一再赠送,老严推辞了几回。实在推辞不了,便撒腿跑了。可见,老严真是实在人,没有玩虚的。可是后人也有评论严光的,说此人此举是沽名钓誉。唉!这真是好人难做啊!如果老严做官了,就会说人家是官儿迷;人家不当官,又说人家是沽名钓誉。其实,古今中外,有几个似老严这样的呢?你沽名钓誉一个试试?在做官这个问题上,当代多少人都是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啊!

写到这里,赶紧声明:诸位千万别误会,我绝没有说今人不如古人的意思啊!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