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一百七十六章 羽翼丰满 第三节 谈兵论武

作品: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作者:寒潭水一色|分类:网游竞技|更新:2024-10-23 17:41:48|下载: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TXT下载
听书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co 说了这么多分区机关的事情,说明什么?说明杨棒子一张嘴爱带个把的主,人是长得黑了点糙了点,是个粗人,但是粗人是写不了几万字的申诉材料的,粗人是不会识人用人的,粗人是不会组建起羽翼丰满的分区机关团体的!

杨棒子的粗是一种性格,不是真的就是个傻大憨粗!别忘了,从在苏区开始,他已经进过两次政训班,两次军事学校了,而且都是正了八经毕业的啊!没用替考!没用打小抄呦!

比如有一次和训练科的一起去走马驿下部队检查,晚上住在一起的时候,闲聊天时杨棒子就对高科长和老瞎子说:“你们都是军校科班出来的,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你们知道对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的老祖宗是谁吗?现代军队作战训练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吗?”

除了老瞎子,其他几个人都连连摇头:“不知道,我们可没想到那么远。”

杨棒子哈哈笑了:“老子也是现学现卖。老瞎子面前弄眼镜了啊!在红军办的学校里,有些教官是从国民党那边俘虏过来的,还有的教官是宁都起义过来的。其中一个教官,记不清名字了,对我们说过,很久以前,还没有职业军人。“

“黄帝、蚩尤大战,都是临时召集的部落的壮年男性,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一律上阵。武器就是木棍上绑一块石片。石片细长,就是石矛,石片扁粗。就是石斧。尖石绑在细木枝上射出去,就是弓箭。以后,到了商朝、周朝打仗,前后上千年时间。一直都在使用奴隶来打仗的。”

“平时干活,用农具;打仗时发给你一根木棍,也没有什么军事训练,就上了战场。奴隶的后面,有手拿青铜兵器的监工压阵,督促着奴隶们打仗。结果。西周攻商,西周的军队原本很少,但商朝的奴隶阵前倒戈,加入了西周的军队,商朝就这样垮了。”

“最早开始练兵训练部队的是在东周时期,是那个写了《孙子兵法》的孙子。还有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很有名的武将吴起。吴起把一向懒散惯了的宫女也训练成严格执行号令的军队,很了不起。教官还说,看《水浒》上,宋代就有了专门训练朝廷专门军队的教官。那时叫‘教头’。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林冲,都是非常有本事的人,结果都被贪官污吏逼得在京城呆不下去,不得不亡命江湖。对教头都不好,对士兵能好得了吗?”

“宋朝怕武将造反,夺了王位。所以皇帝老子亲自掌管兵权。每逢出征打仗,文官带兵,武将受文官的节制,还要派个太监监军,结果搞得宋朝的军队都不能打仗,一到对西夏、辽国、金国动武,就一败涂地。军队不争气,皇帝就没有好下场。宋朝最后被金国灭亡,两个皇帝都被掳走,当了俘虏。北宋的军队人数并不少。光皇帝亲管的禁军就号称有八十万。但那时贪官污吏横行,能干的人被陷害排挤走了,没有好的教头训练他们。训练不足,士兵不知道怎么打仗,这是北宋军队失败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一屋子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老瞎子上过小鬼子的军校,可也没听教官说过这个。

杨棒子接着说:“给我们讲故事的这位红军大学的教官,是从北洋时代的保定军校毕业出来的。而保定军校又是从袁世凯小站练兵传承出来的。袁世凯最早的那些小站练兵时的教官,是一群‘洋人’,那时叫‘洋教习’。如此看来,现代军队训练的创始人,应该是那些洋教官们。对,高科长,你不就是保定军校的吗?”

高科长笑了笑,不好意思的说:“这不也让你弄来,该叫八爷了吗!”

大家一笑,杨棒子接着说:“为什么袁世凯要这些洋人们来训练军队呢?中国的清朝从湘军、淮军那里就开始使用洋枪洋炮,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当时就找不出大批的教官呢?原因是袁世凯听那些洋教官们屡屡说过:外国的士兵手拿洋枪,中国的士兵也拿洋枪,为什么中国的士兵数量虽多,但往往不是外国士兵的对手呢?除了进攻防守的现代战术之外,中国士兵与外国士兵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中国士兵从来是习惯闭着眼睛放枪的。而外国的士兵是瞪着眼睛瞄准着目标才放枪的。二者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

“从清朝到北洋军队,又到国民党军,二三十年过去了,但许多中国的军队特别是地方杂牌军的士兵,只要是从农民穿上军装不久,仍然还是闭着眼睛才放枪的。我注意了一下,我们当初苏区的红军战士也是这样。训练时,不管你怎么对他们说要瞄准了目标再开枪,可一上战场,许多人仍旧是闭着眼睛放枪。这个习惯可不是短时间能改过来的。”

“你别看咱们现在是八路军,可我们这些士兵们不久前还是一些只会种地的农民,祖祖辈辈从没摸过快枪。最近主力团一营、三营搞的一次实弹射击,你们也知道了,100米打靶,死目标,及格率平均是70.1%,但从战斗中看训练成绩还较好。”

“参谋长多次说过,我们的训练方式太差,教育准备不充分,对科目了解不深刻,有待加强。你看太平庄、郭家堡子、还有偷袭川口镇的鬼子,个顶个一瞄一个准,弹无虚发。我们吃了多大的亏。高科长、几位参谋,你们训练部队的时候,也顺便做个调查,看有多少我们的战士一打仗还是闭着眼睛才放枪的?你们训练科的工作,能把瞄准了再放枪当作第一步迈出去,能达到鬼子一半的水准。对提高我们一分区部队的战斗力就是个不小的促进。”

“还有,”杨司令接着说:“射击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军事技术训练就是刺杀。我们的战士刺杀技术不行,在战场上跟鬼子面对面搏斗总是吃亏。我们几个战士拼他一个。也拼不赢,结果总是我们吃亏。你看偷袭军营镇的鬼子,不到一百个人,一个中队不到,敢端着刺刀向老子领的一千多人发起冲锋。我们这一千人竟然就抵挡不住!”

“我们分区怎么就没有能刺杀的教官?怎么就训练不出敢于跟鬼子面对面刺杀的战士?你们训练科只有一个刺杀能手段三手,这还不够。什么时候我们一个团里能训练出有五百个段三手,到那时,我们就不怕跟鬼子拼刺刀了。”

这个杨棒子提到的段三手是旧军队出来的人,当年是十一分区有名的刺杀能手,原来在郭家堡子郭老先生手下。郭家堡子之战后,他随着幸存的团丁参加了八路,因为有一技之长,被杨司令看上,任命为分区刺杀教官。

那时训练科还没有成立,只是一分区司令部作战科下面的一个队训股。股长高玉峰。段三手也确实技艺不凡,他跟许多不服气他的人交过手,包括二秃龙手下那个当过营长的,还有几个能征善战的红军干部,最后都败在了他的手下。

说到段三手,杨司令话头一转。手指着高玉峰说:“你知道为什么参谋长指名要你到训练科吗?对付小鬼子的刺刀,咱们光用刺刀不行,那是人家的长处,咱们要想赶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咱们还有武术,有大刀。”

“去年底在郭家堡子,你耍着大刀冲锋,连砍两个小鬼子,回来老子就念叨我们的部队也要配备大刀。用大刀对付鬼子的刺刀是很有效的。当年的29军长城抗战,就是以我之长,用大刀打垮了小鬼子的。”

杨司令讲这话的1942年底。1942年底结束的冀中反扫荡还在总结阶段。十一分区司令部各部门就已经组织学习杨司令员和参谋长他们亲自修改签发的《冀中分析》。在这份《冀中分析》中杨司令特地指出:“敌擅长白刃战,其体力、技术均较优。”又说:“关于白刃战在此战斗中,从我军进行的白刃战看,损失较大,其原因是由于体力弱。技术不熟练和不够顽强。除以机械体操增强体力、臂力外,为了提高白刃战的技术,还必须实行以下措施:整备防护用具,改良刺刀及建设军区的制造工厂,改善保健给养,战斗部队和干部及全体指战员每人要携带长刀一把,在进行白刃战时长刀最为有效。”

杨司令在《冀中分析》中提到的“长刀”,指的是对当时河北民间普遍使用的大刀的改良版。当时的河北民间,普遍使用的大刀有二尺四寸,习武防身足够,但与日本兵的刺刀格斗时稍嫌短些。于是按照当时马刀的式样,比大刀加长,比马刀又加宽加厚,约三尺出头,与鬼子的刺刀格斗起来不再吃亏。

为什么在以后的抗战实践中杨司令提倡的“长刀”并没有发挥出最初所寄予的希望?

那是因为:耍长刀与练刺杀所不同的,是耍大刀的人必须要有武术的功底,否则就难以发挥大刀的威力,而练刺杀则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杨司令又说:“咱们分区自打成立之初,对干部的军事素质的训练还是抓得很紧的。这一点高科长应该清楚(还没听见杨司令说的什么,高玉峰就赶忙点头)。从42年的7月到这年的12月,干部的训练教育抓的很紧。那时以团为单位,团负责上课,每周测验,主要科目是游击战术、班排的进攻战斗及班排的侦察、警戒、夜间战斗、对战车战斗、防空、防毒等。”

“十一分区各部队新干部多,从训练中看,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是很差的。但对日军的兵器和战术方法,能主动进行讨论。每次战斗后,能及时总结,并以此为教材教育战士。尤其是一营、三营做的最好。一般说干部的学习成绩虽不错,但应用上还有很多弱点。但也有的干部会说不会做。”

“后来部队分散开了,战斗中也有以连为单位分散上课的,但成绩要差些。我们又在分区机关成立了军政训练队,由你们训练科具体抓。主要培养连排干部。过去也搞过,现仍继续办。但过去对学员选择不注意,基础太差,有些人学了等于没学,看不出有提高来。另外,毕业后这些基层连排干部回到各团,又去抓战士的训练和教育。战士都从基本训练教育开始,不分新老战士。从单兵教练起,到排的战术为止。这几个月看来,问题也不少。主要是军事训练的成绩不够理想。这些连排干部回各团后,分区撒手不再管,看来不行。这种在管理教育上表现出来的很多弱点,也是你们今后要注意改正的。”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