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土地释兵权

作品:北宋小厨师|作者:南希北庆|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2-26 17:03:08|下载:北宋小厨师TXT下载
听书 - 北宋小厨师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自古以来,大赦天下可以说是帝王收拢民心的惯用伎俩,不管怎么说,大宋始终是靠着武力夺得升龙府,这可以说是一种常规手段,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规手段,至少当地百姓肯定对大宋有诸多不满,我在这里好好的,你突然跑来打我,你总不能还叫我笑脸相迎吧。、.、

如何安抚当地的人心,这也是李奇入驻升龙府后,一直在做的事情。

而大赦天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如果李奇在入驻的当日就宣布这一消息,肯定会收获不少人心的,可是李奇迟迟未用这一招,那就是因为他当时就已经想到了今日。

李奇抓人,肯定要有由头,由于对方是地主,这由头实在是太好找了,关键是如何放了他们,这可就有些困难了,有道是请佛容易送佛难啊!

要是你这边宣传以法治国,那边转头就将这些罪行多多的地主都给放了,这会让朝廷的信誉蒙受巨大的损害,这也是赵菁燕在得知不少百姓来府衙告状后,非常担心的一点。

但是赵菁燕万万没有想到,李奇只是用了一个大赦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大赦一出,以前的那些旧账就好像一把火给烧了。

百姓也没有理由闹事了。

那些地主回去后,可不敢再动什么坏脑筋了,因为他们都清楚了这位枢密使的手段,既然李奇能够抓他们一回,就一定能够抓他们第二回,而且李奇也给予了他们一些承诺,让失去土地的他们对未来同样充满了希望。

在第二日,民间的舆论风向就来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当初反对新政策的人,如今都是口风大变,口口声声的嚷着要支持朝廷的新政策。并且不遗余力的帮助朝廷宣传。

朝廷也是接连发出告示,将新土地政策深度剖析,解释这土地国有化将会对百姓带来何种好处。

李奇又软硬皆施,让以前交趾朝廷的那些官员带头,先上缴土地。

那些官员当然心有不愿,但是没有办法,李奇可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如今他还有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这时候你若不让他开心,那你铁定要倒霉。很多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双管齐下,李奇很快就正式下达通知,表示针对交趾这片地方将采取土地国有化,同时间,李奇还发布了新地契,也就是大宋所承认有效的地契。

虽然交趾土地国有化,按理来说,这地契有不有都无所谓,但是要知道他们如今都是大宋子民。在大宋国内的土地还是私有制的,他们可以去大宋购买土地,所以必须要他们认识大宋国内发行的地契。

当然,新的地契出现。证明旧地契已经失去了法律的效用,不被朝廷所承认。

在这期间,张伯玉、刘庆覃早就对升龙府内外的土地进行了整合,开始划分区域。还是沿用李奇新法里面的那一套,将以工、农、商来划分。

不管是在后世,还是在当下。政府要么就不下通知,这通知一下,就基本上不能改了,至少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这会影响到朝廷的公信力,而且朝廷下达某通知前,都是经过反复研究的,绝不会是心血来潮,这其中肯定已经考虑过各种后果。

所以,朝廷颁布这新政策后,升龙府的百姓都知道这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反对声开始减弱,因为你现在反对也没有用,你至少得先尝试下这新政策,如果不好,再来反对,也有站得住脚的理由。

土地国有化后,也在无形中消除了交趾国内原本存在的奴隶制度,因为地都归朝廷所有,大家都一样,就没有奴隶和地主之分了。

大殿内。

张伯玉汇报道:“启禀枢密使,如今百姓都已经接受了土地国有化的事实,他们开始在询问其中细节,关于那一份土地的租约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还有就是何时才开始,他们又要凭什么租地。”

赵菁燕道:“只要那些地主屈服了,这些都只是小事,如今我们还面临着一大难题,就是如何解除前朝的军队,让他们回家务农。”

刘庆覃点点头道:“军师说的对,地主再狡猾,再狠毒,毕竟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再闹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可是军队的话,要是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引起大动乱。”

杨英珥道:“自李常杰后,前朝的军政就一直是由他们一家掌控,他们家族在军中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而李全圣一死,肯定在军中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我看要立刻解除他们的军权,那是非常困难的。”

李奇轻轻笑道:“不管是管理一个国家,一片地区,还是一个家,有哪件事不困难,有道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张伯玉见李奇这么淡定,知道他肯定已经早就制定好计划了,于是询问道:“不知枢密使有何计划?”

李奇道:“对于这些军队而言,必须要软硬皆施,若是一味的强硬,可能会造成他们激烈的反弹,可若是一味的软弱,又会让他们以为朝廷是怕了他们,导致他们得寸进尺,所以必须巧法以对,不可强取,但也不能退让。”

其余人听了纷纷点头,但是这事说着是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赵菁燕非常好奇道:“你说巧法是指?”

李奇笑吟吟道:“你还不知道我么,来来回回就那么一招。”

赵菁燕稍稍翻了下白眼,道:“枢密使你就别谦虚了,你来来回回可不止一招,至少这几日你可是给我们上了好几课。”

张伯玉他们也是偷偷点了下头。

李奇笑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张伯玉等人还是没有听明白了。

可是赵菁燕却反应了过来道:“你指的是利益。”

李奇点点头道:“可不就是它了。前面杨太傅说李全圣家族的势力在军中根深蒂固,但是你指的势力是那些大将,而非那些士兵。”

杨英珥道:“话虽如此,但是士兵都听将军的,这没有什么差别。”

“差别可就大了。”李奇笑着解释道:“那些大将之所以愿意追随李全圣,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李全圣提拔上来的,是李全圣给了他们权力和财富,他们可不是臣服在李全圣的人品下。说来说去,还是利益在作怪,但是士兵得到了什么,不就是一口饭吃,我可不相信哪个将军会拿出自己的家财分给自己手下的士兵,所以士兵就是我们的突破点。”

赵菁燕秀眉微微一皱,道:“士兵?这么多士兵,你不可能逐个突破?”

“谁说我要逐个突破。”李奇轻轻哼了一声,道:“现在可不比以往了,拨发军饷可都得得到朝廷的批准。我不知道那些士兵对他们的上司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但是我坚信一点,那就是这感情是不能当饭吃,只要我们想办法抓住那些士兵的弱点,先收拢士兵们的心,哪怕李全圣在军中的影响力再大,但是没有了士兵的支撑,他们几个光杆司令又能干什么。”

张伯玉道:“可是如何说服士兵自愿务农了。”

“说服?”

李奇呵呵道:“这还需要游说,那未免也太不效率了,很简单。拿碗饭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自己就会过来。”

赵菁燕道:“那这碗饭从何而来?”

李奇觉得这个问题有些白痴,道:“当然是从地里长出来的,难道天上有掉啊!”

这人是诚心答非所问吧。赵菁燕脸上微红。道:“你知道我指的不是这个。”

“但我口中的饭就是那一碗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啊!”李奇轻咳一声,道:“你们可不要忘记,至今我还没有将那土地租约的内容告知百姓。”

张伯玉好奇道:“难道这跟土地租约有关?”

“毫不夸张的说,这份租约牵扯到生活在这片地区上的数百万百姓。没有例外。”

李奇道:“百姓们不是很想知道他们究竟凭何租地吗?现在我告诉你们,就是凭每家每户的人口来决定你能租多少地,一家四口肯定比一家三口能够租到更多的地。但是,这其中又有一个限制,就是你们一家中有多少个耕农。

打个比方,假如你一家五口,其中有两个儿子务农,还有一个儿子是当兵的,那么这个当兵的就不能算作其内,只能按四个人算,因为士兵有薪俸的,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务农,我们必须要保证每一亩土地都能得到良好的耕种,而这一家中又有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他们没有能力耕地,但是他们又要消耗粮食,所以在租约里面,我们必须考虑这点,该租给他们多少地,才既能够养活四个人,又能够确保在两个壮年的能力范围内。

如果出现的荒地的话,那么基于土地国有化的政策下,百姓和朝廷都会蒙受损失,我们要先考虑每家每户务农能力,才决定租给他们多少地。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还要放出一个小道消息,就说朝廷在解决土地之后,就要开始整顿军政,可能会大规模裁兵,记住,是可能,因为可能代表着传言,而一定就代表着事实,这个一定重点申明。”

赵菁燕笑道:“我明白了,一旦租约内容出来后,百姓们肯定会希望尽可能的多租几亩地,那么就必须拥有足够的人力来支持,但是如此一来,家中如果有当兵的人家肯定会吃亏不少,地是一辈子的事,而当兵打仗,一旦过了某一个年龄,就会被抛弃。

但是谁能保证到那时候,还会有地留给他们,所以士兵们的家人都会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回来务农,可这不是你想回就能回的,必须还要朝廷点头,而且当兵的毕竟有薪俸可以拿,这会让士兵的家人也不是那么的坚决,可是这时候若是传出朝廷裁兵的计划,那么别说那些士兵的家人,就连士兵自己也一定会变得犹豫起来。

更为关键的是,朝廷是打算在土地政策执行完后,才整顿军政,虽然这只是传言,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这是很有可能的,士兵们以及他们的家人肯定不敢赌,因为现在只要你回家务农,土地肯定少不了,但是没有人可以保证他们的薪俸能够一直维持下去,万一这消息是真的,那不仅薪俸没有了,土地也没有了。

这可是关系到他们一辈子的事,所以到时一定没有士兵敢赌这一把,那些将军无所谓,他们有钱,可是士兵们却没有,这时候朝廷只要再下达士兵可自愿回家务农的政策,那些士兵肯定会入潮水般从军营涌出,回家务农,拦都拦不住。”

“高!实在是太高了,枢密使,你这一招真是厉害。”

张伯玉忍不住为此叫好。

刘庆覃笑道:“如此一来,朝廷还不用做这恶人,因为表面上看朝廷只是将选择权交给了士兵自己,只不过他们根本没有选择。”

杨英珥作揖道:“枢密使大才,我等万分佩服。”

李奇呵呵道:“这些就免了吧,什么大才小才的,这些都是狗屁,还不如钱财来得实在,你们要记住一点,我们这些当官的首先一定要明白百姓的需求,而百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用我们的政策给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用百姓的需求来支持我们的政策,这其实就是一个供需关系。”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