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二房全家都来了
“那你还说还那一百块钱?你这样,你的对象就不怪你?”唐爱莲很是愤怒,恨不得打醒她,女孩子年轻时候过度消耗身体,老了以后就很容易得老年病。
“成功不会怪我的。”说到对象,黄明玉有些扭捏。
“成功?你跟成功?”唐爱莲大吃一惊。
当年,马成功可是一直巴着胡卫红,甘当忠犬的。
不过,胡卫红也一直都看不上他,吊着他也不过是想有个人可以当牲口使唤罢了。
“恩,我们打算明年结婚。”黄明玉带着点羞涩说。
唐爱莲心中一动:“你们年纪都不大吧?没有想过等回城后再结婚?或许,过得两年,恢复考大学呢?”
她记得,六年前,黄明玉十七岁,六年过去,也不过二十三岁。在农村来说,二十三岁已经是老姑娘,但在城里,提倡晚婚晚育,要求男女双方加起来五十岁再结婚。
她也是委婉地提醒恢复高考的事。
黄明玉却摇头:“我们都没有背景,想回城很难,至于恢复高考,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结婚了也一样能考啊。”
这倒也是。77年的高考,可有很多人都是结婚了,甚至有了孩子的都大把有参加高考的。
临分手时,唐爱莲给了黄明玉一大包灵谷做的点心。她还特意在点心里洒了一些上层药井水。
“这怎么可以――”黄明玉想推辞,这种点心那么精美,应该很贵吧?
“这不是给你的,是给奶奶的。不过是借你的手拿给她老人而已,你不拿,就是不孝!”唐爱莲一个大帽子扣下去,黄明玉只好乖乖地收了,心中对唐爱莲更加感激。
直到走出很远之后,黄明玉才恍然想起,唐爱莲根本没有回答她的话,为什么没有回她的信!
当然,黄明玉认为是借,唐爱莲认为是送的那一百块钱也没有还成。黄明玉虽然有了工资,但因为她奶奶的病,她的日子还是过得较为艰苦。
黄明玉根本就没有想到,她的奶奶会因为吃了这包点心后,身体就一天天变得好了起来,这是后话不提。
唐爱莲以为,她跟胡卫红以后都不会有交集了,可没想到,他们还会见面,而且,还会产生纠葛。
走出火车站,唐爱莲问凤鸣:“你是回你的家族还是回军区大院?”
她听凤鸣说过,凤鸣的家族就在离B城不远的一个村里,整个村里的人都是他们的族人,平时,大部分族人都在工作岗位上,但过年的时候,除了因工作走不开的,其他人都会回到村里,一起吃年饭,一起祭祖,初一互相拜年,初二才各自离开过自己的日子。
凤鸣虽然年纪不大,却因很小就进入了特工组,住在军区大院里。因此,唐爱莲才问凤鸣,是回军区大院还是回家族。
凤鸣刚想说话,忽然一皱眉头,走到离火车站大约两百多米远的一株树旁,四处打量后,伸手从树叉中间找到一个东西,打开来看了一阵,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后睁开,又将那东西收好放回原位,看着唐爱莲:“凤家有大事发生,要求在外的所有凤家子子弟回去,恐怕,你得跟我一起回家族了。”
他们的关系已经确定,如果凤鸣家族出事,唐爱莲自然必须跟着一起走。
“好!”唐爱莲没有二话便答应了。紧接着一个念头,眼前便出现了一只黑鹰,那黑鹰直接落到唐爱莲的手中,唐爱莲对它说:“你回去给我家里报个平安,就说我跟凤鸣去执行任务了。”
小黑鹰答应一声,振翅高飞,瞬间离开了众人。
它直接飞回了B城的希望园的后院里,落下地来,化成一个五六岁女孩子。
希望园里的孩子已经多了很多,花园里都起了不少的房子住人,希望园的后院里,原本只住了唐爱莲的家人,但现在也被安排了人进来,虽然主房和东西厢房里住的还是唐爱莲一家人,但一排后罩房已经住满了人。
原本种满了花的花园里,一些草地被挖出来种了不少菜。
只是,人呢?
小黑在整个后院走了一圈,还是没有看到了人,只能又化成黑鹰,飞上了天空,向大院飞去。
大院里,刘秀娟正无奈地看着刚刚被唐大龙接回来在屋子里挤得满当当的人:带着点尴尬神情的唐老爷子,一脸骄傲的唐老太太,目光有点躲闪的唐二龙,一脸得意的周二凤,以及他们那两个好奇地四处张望的两个孩子:唐爱农和唐爱军。
刘秀娟真是没想到,唐大龙恢复记忆所做的算一件事,就是回了趟老家,这倒也罢了,之前大唐失忆了,现在恢复了记忆,想起了父母,想着久不见两位老人,回去看看也是应该的。
其实这些年他们每个月都寄三十块钱回去,三十块钱在这个时候的农村,足够让两个老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了。而且,他们一家子每隔一年也提着大包小包回去一次看老人。
但那个时候,唐大龙毕竟失忆,感情上跟老人没那么亲,每次见了老人,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礼节。
刘秀娟自然是跟着唐大龙的态度,唐大龙怎么样,她自然也是怎么样,对两位老人,保持着礼节,寄着钱财,但经过那些年的搓磨,绝谈不上亲密。
刘秀娟怨的是:你唐大龙回去看老人不要紧,你把老人接住一阵也不要紧,但你不能把二龙一家子也接来啊!对老人尽孝是应该的,对二龙一家子,她已经是深恶痛绝!
“怎么,看到爸妈来了高兴呆了?”大龙见刘秀娟发呆,连忙给她打圆场。
刘秀娟这才反应过来,再不喜欢二龙二凤,表面上的礼节她还得维持:“爸,妈,二龙二凤你们来啦。一路上辛苦了,先坐下喝杯茶。你们吃过午饭了吧?”
这纯粹就是随口问一句,毕竟,现在都三点多差不多四点了。
“还没吃呢,你快给煮点面条来吃。”老太太颐指气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