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心上人”三个字听在柳玉瑾的耳朵里,仿佛是一个魔咒,在脑中盘旋不去。林俊彦什么时候有了心上人?为什么她完全不知道这件事?
看着柳玉瑾突然苍白起来的脸色,林俊彦突然有种福至心灵的感觉。他有一种奇怪的说不上来的预感,也许刚才的那句话,是一个打开新天地的开关。
“娘,咱们先去吃饭吧。”林俊彦看着林婶,微微一笑,也没有再说下去。林婶有些莫名其妙的,因为她感觉到,本来心情非常沮丧的儿子,看到柳玉瑾出现的一瞬间,身体都绷紧了,明显是紧张得不得了的样子。可是他现在突然又放松了下来,并且神色如常。
十分了解儿子的林婶知道,这是儿子又有了什么胸有成竹的想法时才会有的表现。可是她不知道儿子到底想通了什么,只好一头雾水地跟在儿子身后,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三人闷声不响地低头吃着饭。平时活泼爱说笑的柳玉瑾就像是突然被人封掉了声音一样,一点声音都不出了。林婶奇怪地看了看她,却没有得到回应。
这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奇怪,不知道今天都是怎么回事。林婶纳闷地想着。别是两个人吵架了吧?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两人都是半大的孩子,就算再懂事,偶尔吵个架拌个嘴也很正常。林婶刚想开口打破这诡异的沉默,就听到林俊彦说话了。
“娘,我有个想法想跟您说说。”林俊彦放下筷子,十分严肃地面对着林婶,一本正经地说道。
林婶不知所措地放下了筷子,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上一次林俊彦这么严肃地跟她说话,还是很久以前他决定暂时放下学业,跟她一起还外债的时候。
“娘,我也不是小孩子了。昨天陈婆婆来说媒,您也看到了。我不想娶那个姑娘,是有原因的。”
林婶点头道:“嗯,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咱家的状况不可能一直这样子,你就放心吧。如果你有喜欢的姑娘,那就放心大胆地娶回来啊,聘礼什么的,娘给你想办法。”
“不是聘礼的事儿。娘,我想找个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姑娘。我想以后都可以跟她说说心里话,而不是像村里那些人想的那样,娶个妻,生个娃,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林俊彦很严肃,这也是他的心里话。
林婶若有所思地道:“娘知道。你是读书人,心里想的自然和那些人是不一样的。娘不会强迫你的。对了,你说你有心上人了?是谁?”
柳玉瑾虽然没说话,可是耳朵却竖得尖尖的,正用心地听着母子二人的谈话呢。现在听到林婶提起林俊彦的心上人的问题,忙坐直身子,打定主意要摸清楚这个人是谁。
她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有了很大变化。她放下了筷子,眼睛直直地盯着林俊彦看着。
林俊彦在她闪闪发亮的眼神下顿时觉得压力很大。他清了清嗓子道:“这个么,我暂时还不能说,因为我还不知道她的意思。”
林婶觉得很奇怪。她瞥了一眼林俊彦道:“这是什么话?难道你告诉娘之后,娘还会巴巴地跑去告诉人家姑娘不成?”
林俊彦噗嗤一下就笑出来了。他道:“娘,您就别问了。总之我就是这一句话,我会先考上功名,再去追求人家姑娘的。”
林婶叹了口气道:“你都这么大了,娘也不好说什么了。你自己考虑好就行了。”
柳玉瑾听了林俊彦的话,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听到林俊彦说他已经有心上人了的时候,心里就像是堵了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现在她听到林俊彦说会先考功名,心里稍微松了一些。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翻来覆去的就是“还有半年呢”这样一句话。
有时间就好,一切都还来得及。
林俊彦看着柳玉瑾这样的反应,心里一喜。他知道,他这步棋是下对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可爱的姑娘就已经住进了他的心里。他以为自己是个慢热的人,很难喜欢上谁,以后也只会是先娶了哪个姑娘,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两人慢慢地了解,相处……
这才半个月。柳玉瑾不过才来了半个月,她的微笑,她的皱眉,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烙下了一片深沉的痕迹,挥之不去。
自从她来了之后,就像是福星一样,给他们一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先是给他们带来了比以前好吃得多的食物,让他们一家的生活质量一下子就高了不少。然后是那个神奇的手套,让林婶也省事了不少。
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林俊彦还在山上辛辛苦苦地砍着柴,打算多攒点拿到集市上去换几个铜板。而林婶每天都在想着法子节省下一点粮食,好等到春天粮食最贵的时候,拿去镇上换些钱。
母子二人过得多辛苦,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春天的树林里,野菜都只是冒出了个小芽。林婶一手拎着筐子,一手拿着把小铲子,走在起伏不平的山路上,时不时地弯下腰去,将枯黄的野草拨开,查看着野草下方有没有长出野菜什么的。
常年劳作,让林婶的双手上都是坚硬的茧子。她的腰几乎已经直不起来了。她拿着铲子的手时不时地在腰后锤几下,又抬起头看看太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将野菜小心翼翼地挖出来,放到筐子里。筐子已经快满了,里面都是一些春天常见的野菜,鲜绿的颜色,看起来倒是很有春天的气息。
每天的饭几乎都是用这水煮过的野菜加上磨好的玉米面蒸的馍。吃一两次还好,可是每天都吃这个,真是一种折磨。
林俊彦从来没有抱怨过,也从来没跟母亲说想吃些什么。他只是默默地将粗糙的饭食吞到肚子里,然后跟母亲微笑着。带回来的柴一点也不少,除了够家里烧的,还能每次都换回百八十个铜板,让母亲十分欣慰。这对于这个家而言,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