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第二天,桓姚让曾氏托人送了信给玉书,单独把玉书约了出来。
这么几个月接触下来,她已经完全确定,玉书确实是站在她这一边的。桓祎对玉书很信服,所以,这次的事,还得托付玉书一番才行。
桓姚的简信并没有落款,但玉书长期帮桓姚送画到雅风堂,对桓姚的字迹已经很熟悉了,一看到那字,便知是她。
见面寒暄一番才知道,原来玉书本也是打算来找她的。
“本想提醒七娘子,之前三姨娘找了我们院中的奴才过去敲打,已是知晓你与四郎君交好之事了,七娘子往后倒是要多加提防才是。无奈这几日被四郎君派到外头办差没抽出空闲,才回来,却不想,竟是四郎君先生出了事端。”玉书道。
桓姚默默记下他所说的事,心中暗自警醒。
“想来四哥已将昨日的事告诉了你。”桓姚低落地道:“这样的丑事,本不该外道。但我实在深感惶恐,别无他法,思来想去便只能来求玉书你了。”
玉书见状,面露不忍,“七娘子想要奴怎么做?”
“四哥他一向信服你的话。我并不愿因此事与四哥断交,但也需让他知晓,此事违背伦理,不该为之。还望玉书你多提点他,叫他心中多个忌惮。”
玉书明白了她的打算,自是应下。
桓姚郑重朝他一福身,“玉书,多谢你这些时日以来的援手。将来若有那一天,我桓姚必然报答你。”
玉书连忙避开,“七娘子不必如此,我不过是还七娘子当年的恩情。玉书身为下奴,能帮到七娘子的地方有限,有时候也不能不顾全自身,还望七娘子善自珍重才是。”
说到恩情,桓姚详问起,这才知晓,四年前,玉书刚被卖进府里时,桓姚在他最为困难的时候救助过他。那时,桓姚还没穿来,自然对此毫无印象,但也对原主的善报颇为欣慰。
“你保全自身是应当的。我当时年幼,料想也不过举手之劳,你能为我们做到如今这般,我已是感激不尽了。”桓姚也并非不知进退的人,不可能携恩图报。玉书愿帮他们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世上,本就没谁该无缘无故对他人好的。
嘱咐过玉书之后,桓姚放下心来,继续作画。
其后,桓祎登过三次门便正式搬出内院了。
张婆子的事情,他言而有信地帮她办好了。桓姚画好的第一批美人图,是夏商传说系列,四张成一套,便是玉书领着张婆子一起送去雅风堂的。
桓祎拿着这件事来邀功,桓姚虽比前一次态度好些,却依然没怎么理会他。在玉书的鼓动下,他再接再厉地捧了礼物来赔罪,直到搬出内院之前,桓姚才“原谅”了他。
桓祎虽是遗憾不能再那么频繁地与桓姚见面,却也暂时不敢再轻举妄动。
且说五月里,倒是发生了一件令桓姚喜出望外的事情。
“曾老婆子,大喜事,大喜事啊!”这天上午,适逢桓姚才将第二批美人图交给张婆子送去雅风堂。哺时过后,这张婆子竟兴冲冲地又来了。
要知道,以前张婆子自给她们办事以来,可从没有这么喜形于色过。就算得了好处,脸上也是刻意端着的。被桓祎那边辖制住以后,心中就更有几分不情愿,虽然桓祎事先给过赏银,但那过手的银子却捞不着好处,真叫她心里跟刀剮了似的。
“什么事叫你这样风风火火的?”曾氏问道。
张婆子抿了抿鬓角,从袖袋里头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木匣子,“这是黄掌柜嘱咐我交给你们的。”
匣子上带着完好的封条和印泥,显见张婆子并没有私自打开过。今日黄掌柜问了她一些关于画作者的事,就给了她好几块碎银子,入手一掂量,居然有二两之多,这可叫张婆子高兴坏了,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匣子里头,她也知道肯定是好东西,但之前得了玉书警告,自己儿子也还在四郎君院里当差,终究不敢昧了去,贴了封条,她都不敢打开来看看。因此,此刻,眼巴巴地盯着张婆子。
曾氏自然不会当着张婆子的面打开,只问道:“那黄掌柜可有什么话交待?”
“黄掌柜说,你们的画,得了贵人赏识。这里头,是贵人赏给你们的东西。”在这一个帽子掉下来能砸到三个公子王孙的京城里头,叫黄掌柜那种见多了世面的人能称得上一声贵人的,委实不多。她其时很想开开眼,这贵人到底赏了什么,顺便看自己能不能再揩点油水回去。
曾氏没如她的愿,只是嘱咐道:“此事你要管住自己的嘴,若泄露出去,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待张婆子离去,曾氏这才闭了院门将匣子拿进屋里给李氏和桓姚看。
桓姚打开匣子,见里头整整齐齐地放着十个成色上好的金锭子,一两一个,总共是十两。一两黄金,折合十两白银,这可是一百两银子呢。从来到这个世界至今,她们手里可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
有了这些钱,往后她们的日子就更要好多了。因此,桓姚这个一向对金钱不当回事的人,都有些心跳加速了。李氏和曾氏两人也都面露喜色。
除此之外,匣子里还有一封书信,是黄掌柜亲自写的,阐明了这次送上大笔银钱的缘由,并向玉衡山人表达了恭贺之意。
原来,桓姚的第一批仕女图,竟然被会稽王世子看中,一次性全数买走了,说是献给会稽王做寿礼。会稽王骨子里是个文士,在建康城是出了名的喜欢清谈和雅事之人,私底下,还有个少有人知的爱好,喜欢美人图。世子献上的画,让会稽王爱不释手,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画作者“玉衡山人”十分赞赏。因此,世子叫人来传信给黄掌柜,若再有那玉衡山人的仕女图,只管送到会稽王府上去。
除此之外,还留下了一枚客卿令,说是让黄掌柜转交给那玉衡山人。
很明显,这会稽王对玉衡山人有招揽之意。
这还是桓姚第一次收到黄掌柜的书信,按说就算这画卖了个好价钱,黄掌柜也不至于在信中那般恭维客气。毕竟,黄掌柜的书画店是建康城中极富盛名的,背后也有大世家撑腰,来来往往的,哪个不是王孙贵族世家子弟。这会稽王,竟值得他这样兴师动众?
桓姚对东晋历史实在是所知甚少,对皇帝都不见得记得清楚,更何况这样王那样王的。问过曾氏她们才知晓,原来这会稽王,是当朝总理万机的辅政王,重重官衔加身,说是晋朝的实际决策者也不为过。
很多年后桓姚知晓会稽王名讳后才恍然想起,原来他就是历史上那个怕桓温怕得跟龟孙子一样的傀儡皇帝简文帝。想不到之前竟这样有名望有地位。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若“玉衡山人”是普通文士,能得他赏识,能一举成名不说,说不定还能得到个一官半职,从此走上青云路。但偏偏,玉衡山人是桓姚这样一个深闺小女子。
对此,李氏深表担忧。无人比她更明白,盛名对女子的负累了。
当年,若非是她那成汉第一美人的名头太过响亮,也不至于让桓温知晓,在她兄长李势归降时点名要李势将她交出,她也不至于为人姬妾,落到这个地步。
“七娘子,身为女子,名声太盛不是好事。以后不要画了,这钱我们不要挣了,那玉衡山人的名头,就叫那玉书顶了去便是。”
桓姚明白李氏的担忧,却是首次和李氏有了大的分歧,“姨娘,我不甘心。这玉衡山人的名头,我是要定了。”
她原本只想着用自己的画技去赚些钱谋生计,但如今,有这样一个成名的机会摆在面前,她也是不会放弃的。
这样的乱世,女子的命运都是被男人操控在手里的,说嫁谁送谁便嫁了送了,全然不管女子是否愿意,就连那些身份高贵的世家贵女,因利益的分分合合一女多嫁也是常事。默默无闻,并不是平顺一生的保障,只能叫自己面对男权更无反抗之力。既如此,她何不做那个有盛名的,自己去搏一搏。
不说别的,单是目前的情形下,她若能搏出个名头,南康公主也不敢再那么随意将她们母女处置了。另一方面,桓温出身兵家,历来因武夫之名被世家贵族所诟病,若他得知自己有个得了才女之名的女儿,必然是会将她好生捧起来包装,不会再如以前一般不闻不问的。
她如今是想明白了,人若想得人重视,就必须要有值得人重视的价值。就算是将来会被桓温拿去笼络权贵,也比有朝一日被南康公主悄无声息地摁死在桓府后院强。
因此,桓姚不仅没有停止作画,反而绞尽脑汁,誓要画出更精彩的画作拿叫那会稽王欲罢不能。
苦思一番,她决定将连环画的要素融进自己的画作中。单是仕女图,就算画得再精美,那也是死物,吸引力有限。若将此时盛行的志怪小说一类的故事和画作结合起来,看故事的人,将画中人物带入了感情,这人,便活了。把故事情节再设计得紧凑动人些,画出人设和关键画面,其余用文字描述,像前世的漫画连载一样,不怕那会稽王不“追”下去。
只要能吸引住会稽王,叫他对“玉衡山人”更加赞赏,那么,他就一定会开始调查她的身份。这样一来,离她扬名的日子就不远了。
只可惜,如此一来,离她纯粹的艺术创作之路倒是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