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丰州金曜府,天刚蒙蒙亮,一亮灰扑扑的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出城门,一路向南行去,驾车的是一位哑口老丈,车内卧着一位脸色青白的年轻妇人,她手里还抱着一个襁褓,孩子的脸嫩得像剥了壳的鸡蛋,花瓣似的小嘴蠕动了一下,含糊的哼了两声又睡得香甜,妇人轻轻拍着孩子,泪珠子却如线一般不停地滚落下来。
这妇人娘家姓容,乃金曜府三十里外清河镇的一户富绅,她是家中长女,下头还有一双弟妹,却不是一母同胞,她亲娘死的早,爹爹隔了三年才娶新妇,已经算是有情有义了。说起来亲爹对她还是不错的,竟把她说给了金曜府程家,虽然只是一个旁支子弟,却也年轻有为,谁料到……
容锦娘嫁给程道明一年有余,三个月前诞下一对双生姐妹,小小年纪便看出容貌不俗,程道明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恰好又遇上程家五年一次的请灵符测仙途,便把孩子抱去验了灵根,结果如何尚不知晓,他却在一次争执中无端送了性命,对方是一介散修,人被废了修为送到锦娘面前听候发落,锦娘又惊又痛险些哭死过去,若不是还有一双嗷嗷待脯的女儿,那次她就活不下去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又过了一个月,程家竟查明程道明之死另有别情,原是他想仗程家之势谋夺那散修的财产,这可是犯了大忌的,念在他已身亡的份上就不累及妻儿了,只是要将他逐出家族,这样一来锦娘便不是程家妇了,自然不能再住在程家,锦娘这时才觉得蹊跷,再后来族老要她把孩子留下时方醒悟过来,这分明是环环相扣的一场毒计,原因只怕是出在那次请符上。
锦娘只是凡人,哪里斗得过程家,只是但凡大族总要顾及脸面,锦娘心一横,干脆将此事闹了起来,大不了就舍了这条命,反正明郎已死,再失去女儿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程家没料到腼腆怯弱的容锦娘会有此一举,倒有些措手不及,有人建议干脆杀了了事,但此时金曜府中已有不少人在悄悄关注这事,在这个当口杀了难免落人话柄,为了彰显仁义,程家干脆把双生儿中的姐姐还给了容锦娘,并允许她带离程家,只是从此再不是程家人,至于妹妹,那孩子天赋虽不佳却是个有灵根的,跟着锦娘离去不免耽误了她的前程,自然是要留在程家的。
这不过是场面上的说法,到底如何但凡有些智慧的都能琢磨出一二来,便有热心的来劝锦娘见好就收,锦娘咬碎了一口银牙,却只能含着血泪硬吞下去,带着女儿狼狈地离开了金曜府。
将容锦娘送到清河镇,那老丈便回转了,只是谁也没想到锦娘竟没有回家去,而是跟着一路商队去了几十里外的贵阳府,在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首饰,稍作休息后又搭了去巨阙州的商队,几经辗转后竟来到了距丰州千里之遥的大衍州。
此时已过了两年多,当初的小宝宝如今已会说会走,许是一直在外奔波的缘故,小姑娘较同龄人来说要早慧许多,锦娘心疼女儿,又思忖大衍州乃修真圣地,便是程家也不敢来此闹腾,便在此定居下来。
转眼又过了六年,青木镇上人人都知镇东七八里外的下田村有个叫容锦娘的绣姑,做得一手好绣活,经她之手的衣饰凡尘不染,早上穿出去时什么样晚上回来还是什么样,只一样不好,她绣出来的避尘符都泛着淡淡的青绿色,多少有些影响美观。容锦娘还有个女儿,年方十岁,闺名霜华,却没有学到她娘的半分手艺,反而经常捣鼓些草药,不过也难怪,这孩子天生体弱,一个月里倒有半个月是病着的,不是发烧就是寒症,俗话说久病成医,这话应在她身上倒是正好。
清明未至,正是春茶初上,每到这个时节,点翠山上掌管灵茶的管事都会到临近的村子里招些采茶女,下田村离点翠山不过三四里路,自然得了不少好差事。
这日巳半,三个小姑娘正结伴往下田村赶,远远地已能看见村口那棵百年槐树。
“霜华,周管事真的允许你去采碧叶芽了?”张水儿羡慕地问旁边梳着双髻背着竹篓的小姑娘,见小姑娘点头,立即撇着嘴巴说:“为什么啊,你这才是第二年上山,我和双儿姐都去了有三年了,要换也应该先给我们换啊!”
夏小双嗤之以鼻道:“这跟年头有什么关系,有本事你也跟霜华一样采得又多又好,周管事保管把你也调过去。”
张水儿撅着嘴,朝她翻了个白眼,又去拉霜华,甜滋滋的说:“霜华,你肯定有什么诀窍吧,告诉我好不好?”
霜华抿着嘴笑了笑,说:“不过眼疾手快四个字,周管事都教导过的。”
张水儿“哦”了一声,那语气却是明显的不相信,霜华也不多解释,提了提背篓,脚步一点不慢地往村子里赶。
三个小姑娘的年纪相差不大,夏小双十三岁,张水儿十一,霜华最小,但也有十岁了,三人又同在点翠山上采茶,所以走得稍近一些,不过平时玩耍的时候张水儿可不爱叫霜华,霜华生得好,同龄的男孩子都喜欢围着她转,偏生她又是一副柔弱姿态,两人站一块儿别人都夸霜华恬静,她娘就老爱说:“你就是活脱脱一疯丫头,学学人家霜华,那才是女儿家该有的样子!”
张水儿听了心中当然不舒服,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事事同霜华攀比的习惯,只是大多时候都是以惨败告终,这回霜华又被周管事提拔了,她心中那股憋屈劲就别提了,于是又忍不住老话重提:“霜华,这日子一日热似一日,你那身子怕是要受不住了吧?”
霜华蝶翼般的睫毛飞快地眨了两下,张了张嘴似要辩驳,但又怯弱地咽了下去,张水儿的心情顿时大好,终于不再缠着霜华说东说西了。
夏小双瞥了一眼这边扑蝶那边采花的张水儿,掐着霜华的小腰暗笑:“你这丫头就可劲装吧!”
霜华推开她使坏的手,笑道:“不过涂个清净。”霜华又不是瞎子,自然知道张水儿看她不顺眼,在村里也没少说她坏话,倒不是霜华大度,而实在是被张水儿闹得烦了,宁可示个弱打发她,也不愿浪费时间和她斗法,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回家多临两张大字呢!
下田村虽住的都是些凡人,但多少也和修真界搭着点边,比如说张水儿就有个表叔公在某某门派谋了个外门管事的位子,虽说修为不高阳寿将尽,但也有几分震慑作用,否则就凭张水儿那掐尖要强动不动就得罪人的性子,早就没人肯理她了。再说霜华家里,虽然对外总说没甚来历,就是普普通通的庄户人家,但别人瞧见容锦娘绣的那避尘符,哪里肯信,反而越发觉得她们来历非凡,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三人在村口分了手,霜华直奔村西头那座一进小院而去,锦娘正捧着针线篓子勾着头往路上望,见着霜华连忙迎出来,心疼地接过背篓,又要帮她擦汗。
娘俩吃过午饭,霜华在院里走动着消食,眼力看着自家的小院,心中的喜悦满得就要溢出来。
小院不过五间房,院子里没养鸡鸭,倒是翻整出了两块丈许长两尺宽的田地,里面种着不少常见的草药,靠着屋子的那头还摆着两个晾晒草药的木架子。进了院子左边就是厨房,旁边的屋子堆着家中杂七杂八的东西,平日里都是锁着的,对面是霜华的书房,里头书桌书柜文房四宝都是齐全的,还有研钵、小刀等物,倒是稀奇。两间正屋坐北朝南,稍小的那间布置了桌椅,墙角码了炕,寻常锦娘做绣活也在这里,大的那间则用屏风一分两半,霜华睡里边,锦娘睡外边。从库房插过去还有间茅草搭的茅厕,霜华嫌臭,硬是买了好多香花回来种在边上,惹得锦娘一靠近就直打喷嚏。
院子虽小,却是娘俩个一点点布置出来的,对比刚来时家徒四壁的境况,如今已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下午霜华不用到茶山去,家里又没多少活计,霜华临了几张帖子,又去翻弄纱橱里的草药,见常用的几种库存不多了,便和锦娘说了一声往镇上去了。
青木镇镇南有个坊市,里头专做修士生意,寻常凡人是不让进的,不过坊市外头有不少散摊,倒是没这规矩,是以很是热闹,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霜华脚步不停,直奔前边的老榕树而去,树下有七八个摊子,都是卖草药的,偶尔也有几株灵植,但品阶也不高,霜华对上一双沉静的眼睛,双方皆是一笑。
“顾大哥,我还怕你今儿不在呢!”霜华蹲在一张竹篾短席前,大眼在那些草药上溜来溜去,摊主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姓顾,却不是大衍顾家的孩子,他资质不差,但因要照顾痴傻的老母不得拜入仙门,只得在朝阳山采药为生,说起来也是个命运多舛的孩子。
顾德昌认识霜华也有两年了,也不知何时这个羸弱的小姑娘竟成了他的熟客,采来的草药倒有两成被她买了去,后来他才知道霜华竟身染怪病,还是自娘胎里带来的,最是难治,不免生出几分怜惜。
“还照老规矩,银叶草、婆浆果、芦荟藤各来半斤。”这三样都是极常见的草药,除了婆浆果,其它两样都不打称,半斤能有一大包,霜华每月都要来买上一两回,也不知道是怎么用的,但说来也怪,自打霜华开始买这些药后那怪病就极少犯了,人人都说她遇到的那位是真菩萨活神仙,给的乃是良方,也算是她的造化了。
不过神医是真,但霜华买这些草药从来都不是为了治病,她的顽疾得以缓解也绝非草药之功。
顾德昌一边麻利的打包一边关切地问:“霜华你怎么又瘦了?”
霜华摸摸尖得戳人的下巴,苦恼的说:“我吃的不少了,大约是在长个,只见竖长不见横长。”
顾德昌忍笑道:“是长了一点。”一边把包好的草药递给她,“八两七钱。”
霜华在小荷包里翻出十几块剪得很碎的银子,小的只有二三钱,大的也不过七八钱,一看就是她平日攒的零花钱,顾德昌认认真真地拿小称称了,找给她一串铜子儿,约莫有六七十。
铜子儿不值钱,一两银子能换一吊钱,也就是一千五百个铜子儿,将一吊钱分成许多份,用红线串着,多用作找零用,只能买些小零嘴儿,但霜华还是仔仔细细地收了起来,这些可以拿去村里买柴禾,二十个铜子儿一捆,极便宜。
告别了顾德昌,霜华又买了一只能吹出百灵鸟叫声的铜哨,方欢欢喜喜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