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一百零八章 拜托

作品:大汉孤竹|作者:明阳先生|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0-21 09:20:16|下载:大汉孤竹TXT下载
听书 - 大汉孤竹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co 扶苏见墨涵有些愣神,就又像小时候一样用手刮了一下墨涵的鼻头。温柔地说到

“怎么犯傻了?是不是怕我把你们怎么样了?”

说完,看了看冷在一边的墨达他们。墨达心里其实有些许的不爽。这个扶苏,就算是和墨涵有婚约也是当年的事了,怎么动不动就刮鼻子,一副十分亲近的样子。

墨涵也担心墨达会吃醋,赶紧往后退了一步,拉住了墨达的手。扶苏见状,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赶紧微笑了一下,道

“青狼长老,实在对不住。我和墨涵从小就熟悉,跟兄妹一样的,您别见怪啊。”

见扶苏如此解释,墨达也只好客气了

“好说好说,既然您和墨涵那么熟悉,我们也觉得自在了许多了。敢问阁下是?”

扶苏双手交叉在小腹上,然后看着墨达的眼睛问

“青狼长老,您不知道我是谁么?我想墨涵妹子应该都告诉你了。今天我在教军场看见墨涵就知道我的身份藏不住了。所幸我们开门见山好不好?实不相瞒,从你们一接近秦营,我就发现你们了,是我故意让你们进来的。不然你们怎么可能如此方便就能进得来这本来戒备森严的营寨?”

既然扶苏都这么直接了,墨达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索性大家都坦诚些,不过初次相识还是要防着一些好,先听听他说些什么。

“我是故意让你们发现这个藏兵洞的,而且沿途带走所有的卫兵。你们想想,哪有不设卫兵防守的要塞呢?还留了黑布条做记号,生怕你们找不到这里。”

墨达这才明白为什么他们一路都这么轻松潜入了,他追问道

“那为什么要撤掉我们自己做的记号?”

“因为我必须确定你们一定要来这间大厅。”

墨达听扶苏这么一说,反而笑了

“那看来是扶苏公子请我们来的了?”

扶苏大笑

“可以这么说!可以这么说!青狼长老果然反应机敏!看来还真是只有能您能帮我了了!”

听扶苏这么说好像是有求于自己,可是大秦的王子怎么会求助一个敌国的长老呢?能求自己什么事情呢?墨达摸不清扶苏的意图,只好先表态

“公子但讲无妨。只要是我墨达能做到的,一定竭尽全力!”

扶苏先没有急于讲话,而是先请各位坐好,让卫士上了茶点。然后郑重其事的对着墨达和三王子分别鞠了躬,然后正色道

“如果没有二位的支持,恐怕草原诸国和我大秦将永无宁日了,甚至会一起覆灭。”

墨达见堂堂大秦的王子居然对自己如此礼遇,急忙和三王子站起来还礼。他心里实在不明白扶苏为什么会这样郑重,连扶苏周围的大秦卫士都对着他们一起抱拳。这些秦人白天明明还是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怎么现在都恭敬客气起来呢?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二位是不是认为这次秦人到娄烦来,是为了慢慢蚕食娄烦的土地部众,进而拿下整个草原?”

墨达看扶苏如此开门见山,加上白天三王子已经把和秦人对立的意思展示得十分明显了。也就没有在客气隐瞒,点点头道

“难道不是么?大秦运来这么多的丝绸、粮食和器物不就是要腐蚀娄烦人的尚武精神么?又筑城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圈起来,还让娄烦人以为这是大秦的恩赐。”

扶苏对于墨达这些话并不意外

“青狼长老高见。整个楼烦都没有人能读出我大秦给予援助的深意,看来白天三王子的远见卓识也是受了青狼长老的点拨了。那我想问青狼长老一个问题,大秦既然要凭着恩威并施拿下娄烦,为什么还要修筑这要塞呢?岂不是多此一举?”

墨达冷笑了一下

“你也说了,恩威并施嘛。建要塞就是要展示大秦的军力。”

扶苏摇头

“那我应该把要塞修成关口啊,怎么会修在山洞里?藏在这儿,谁又能发现大秦的威武呢?”

墨达想的确是这个道理,肯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才藏在山洞里的。但是自己实在想不出建造这样一个藏兵洞的用意,于是摊开手说

“还是请公子赐教。”

扶苏道

“我就不为难各位了。这山洞是等瘟疫流行之时,秦兵用来躲避疫情的避难所。

墨达还没说话,三王子已经站起来了

“你说瘟疫流行?你怎么知道会流行瘟疫?”

扶苏顿了顿,脸色有些难堪。他站起来对墨达和三王子一拱手

“实在是对不住各位草原的部众。这即将到来的瘟疫就是秦人故意散播的。这是丞相李斯想出来让草原诸国亡国灭种的法子。”

听到这儿,三王子立刻急了,一拍桌子骂道

“你们这些脏心烂肺的秦狗!居然想出这么毒的法子!”

墨达倒是没有太激动,扶苏既然敢把散播瘟疫的事说出来就说明他不同意这个法子。看来,故意把他们引进藏兵洞,就是要告知瘟疫的事。他喝住三王子

“伊特格勒!怎么对扶苏公子说话呢。听公子说完。”

三王子见师父发话,强忍住怒气瞪着扶苏。扶苏又是对着墨达一鞠躬

“长老,多谢您的容忍。其实王子这样激动我是完全能理解的,这个法子实在是太没有人性了。作为秦人,我也实在是羞于启齿。”

“那你要请我和三王子为你大秦做什么呢?”

扶苏见墨达说到正题上,解释说

“我正是要阻止草原上这一惨绝人寰的悲剧,才特地把二位引来的。长老有所不知,我们今天的谈话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听的,白天您见到的大秦参乘和他带来的四百多随从就不能知晓。”

墨达听这扶苏话里有话,问道

“怎么秦人也要瞒着?难道这里面还有小集团的斗争?”

“长老猜的不错。只是这不是小集团的斗争,而是大秦和一股庞大的要颠覆大秦的势力之间的斗争。”

这一下把墨达说蒙了。怎么秦人还要反秦人?扶苏接着到

“大家一定觉得奇怪,怎么都是秦人,还要颠覆大秦天下。”

众人点头,扶苏接着说

“诸位听说过纵横家么?战国时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苏秦了。他主张合纵,联合东方六国一起对付我大秦。这家伙本来布衣出身,却凭借三寸不烂舌弄出个规模巨大的合纵联盟来。当然还有以连横之说闻名天下的张仪先生。这些纵横家利用别人的**,凭借口舌之利达成他们的主张,可以说是祸乱天下的元凶。”

说到这,墨达心里有些不同意。怎么能说是祸乱天下的元凶呢?只是政治主张不同而已,再说这些纵横家也真够牛的。言语间就能兴一邦,也能废一邦。看来祸从口出的道理在他们身上完全体现了。

“这些个纵横家看起来要么合纵、要么连横,好像为了自己的主张四处奔走,其实一个个根本没有信义和底限。他们在各国不停游说,就是为了不使天下同一,保持各国的制衡。所以才有了时而合纵、时而连横的现象,背后都是这些纵横之徒在搞鬼。不管是秦国、齐国还是赵国、燕国,只要是有利于本国就会花重金供养这些败类。只有各国分裂、相互征伐发能让他们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胜利的一方源源不断获得财富。长老有所不知,这些纵横之徒其实属于一个庞大的组织,里面间谍、刺客星罗棋布。如今大秦统一天下,这些个鸡鸣狗盗之徒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他们要推翻了大秦,好让天下大乱再起烽烟,他们就可以从中渔利了。”

墨达没有想到这纵横家居然还有一个庞大的组织,于是慨叹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像你说的,这些人为了自己得利都敢拿国家做买卖,不只是国贼还是欺世盗名的天下之贼。”

扶苏见墨达说的这样精辟,颇有些志同道合的意思,心里十分欣喜

“长老高见。没想到你我的治国理念如此相同!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柱石也。商人排在最后,我看这些纵横游说之人还不如商人破烂。”

墨达曾经在首阳山的书壤中读过各家典籍,知道“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柱石也”出自管仲的《管子》。于是顺着扶苏的话说

“士排第一,是他们德行兼备,宣德于天下,恩泽于世人。农排第二,是因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食是一切的基础。他们辛勤耕耘才能换得天下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工排第三,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有了他们就能大大提高效率。商排第四,是因为商人要依赖他人生产和消费才能渔利。商人得人数不能太多,如果大家都去经商,都去依赖他人,则无人可以依赖了。他们不耕耘,而是靠利用人的**去获利。人们**越多,他们的利益就越大。所以,这些商人也是使得天下物欲横流的元凶之一。而且商人强调争字,不争就没利。商人争利的习气传到民间,使天下子民相争,”

扶苏很是惊讶于墨达的见地,这样的洞察力可是很少有人具备的。

“长老,你我真是一见如故。孟子见梁惠王也曾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里面讲的就是不能鼓励子民争利的道理。”

墨达又顺着扶苏说

“精辟!所以国君绝对不能助长争利的歪风邪气。战国时大国之间为了得利就兵戈不止,这些国君其实就是最大的商人。照此说来,天下一统就等于灭掉了这些最大的商人,这也是大秦的功德。”

扶苏大喜,眼前这个来自匈奴的长老谈起中原政治来居然头头是道。看来他要托付墨达的事是有着落了。

“我不敢说当年大秦祖先连年征伐是为了天下苍生。但是现在既然华夏已经一统,那么六国的子民就都是我大秦的子民,我们就有绝对的责任让他们生活安泰、衣食无忧。治国,就要讲究孝悌、忠信、仁义,必须用王道而不是霸道。像这些纵横之士靠嘴吃饭,不劳而获,损人利己。”

注: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来自网络)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