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2章 忠臣喋血(一)

作品:穿越之盛世隐殇|作者:若水云渊|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2-03 17:06:34|下载:穿越之盛世隐殇TXT下载
听书 - 穿越之盛世隐殇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我最深的感觉就是——不管你皇子王孙,还是国之肱骨,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一挥手或者一句话就可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甚至殃及后人。

皇子王孙指的就是前废太子杨勇的儿子们了,除了勉强被荀一捡回了半条命的杨恪——或者现在已经叫唐临了,其他的皇子全部被处死。至于国之肱骨,杨素算不上,而且他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封官加爵,杨玄感如今袭着楚国公的爵位,做着鸿胪卿的官,显赫一时。

和杨素比起来,真正的肱骨之臣齐国公高颎,下场则要惨淡的多。

他是因为诽谤朝廷获罪的,除了他之外,因为诽谤朝廷而获罪的人,还有贺若弼和宇文弼。

直接原因是杨广在榆林郡接见启民可汗这件事。我并没有被柴绍怂恿着跟去看热闹,杨广接待突厥人的宏大场面都是柴绍回大兴城后讲给我听的。

据说杨广还没有到达榆林郡的时候,启民可汗摄于大隋的威势,居然亲自除草,在榆林到突厥牙帐一带开出了一条长达三千里的路。杨广自然十分开心。

杨广为了在周边部族中耀武扬威,命人造了一个帐篷,或者说是一辆车——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帐篷,装饰华贵,可以容纳千人,杨广就是用这个帐篷来接待启民可汗的。除此之外,杨广在接见启民可汗的时候送了他很多礼物,不但送给启民可汗,还送给启民可汗部下的小首领,这在高颎等人的眼里无疑是助长突厥部族的贪婪欲望和嚣张气焰,但是杨广并不在乎。

相反,他大概认为朝廷中的这些元老大臣处处与他作对。高颎从他是晋王的时候就坚定不移地反对废长立幼,贺若弼则自恃军功甚至在杨广面前与他分庭抗礼,至于宇文弼,和高颎贺若弼一样,经常私下议论杨广的是非——杨广巡视榆林郡不久,就在北边征发民夫修筑了一条长城,规模也并不大,但宇文弼就直接指出现在根本不适合再征民夫,因为此前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大兴土木的工程已经耗费了帝国太多的人力。

宇文弼说得一点都没错,正是因为他说的不错,所以和高颎、贺若弼一起被杀了。

他们三位都是朝廷重臣,一起被杀的结果,就是导致朝野震荡,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动荡的朝廷局势,大多数人甚至并不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然而不但这件事是真的,其影响仍然在继续,杨广一面继续对周边部落炫耀武力,一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朝廷中凡是他看不顺眼的人都清理了一遍,包括左仆射兼上将军的苏威。

就连萧皇后的弟弟内史令萧琮也未能幸免,萧琮本来对朝廷中的事根本没什么心思过问,但就因为他与贺若弼关系好,就被罢了官。连他都被罢了官,我不禁替姐姐聿如感到担忧,因为萧琮的兄弟萧瑀正是聿如的夫家,据我所知,萧瑀比萧琮的脾气要火爆多了,看见不顺眼的事就要说,杨广如此行事他肯定私下议论好几回了,所幸的是,这件事没有牵连到萧瑀。

这年大兴城的秋天格外萧索,当得知高颎贺若弼宇文弼三人被杀的消息后,老爹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都没有出来。

直到晚上,他仍然没有出来,只是叫许世绪将我叫到书房去。

书房中摆着一张棋盘,不是空的,上面已经落了子。

我并没有多看就知道这个棋局是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为青釭阁摆下的,那时候我在这个世界上毫无目的,唯一的希望是我自己给自己的,那时候我并不了解若修的心意,却强迫她成为了我的守护对象,为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找到了最初的价值。

但现在我根本就已经不需要这个局了,青釭阁的危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证明来自内部,制造危机的人已经死了,这盘棋已经下完了。

但是老爹显然不这么想。他让我到棋盘对面坐下,然后缓缓道:“建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我愣了一下,这不是《论语·八佾》中鲁定公问孔夫子的话吗?

我想了想,正色答道:“父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夫子的回答。”

老爹笑了笑,笑中带着一丝凄凉,接着又道:“你的回答呢?倘若君不君,当如何?”

我想了想,道:“那就只好臣不臣了。”

老爹盯着我看了好久,才面带愠色道:“张先生教你的?”

我道:“并不是。父亲,《吕览》中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惟有德者居之’,天子失德,有德者为何不能取而代之?”

老爹的神情突然变得诡异起来,问道:“这是萧先生教你的?”

我想到早就离开唐国公府的萧老头,道:“也不是。”

老爹闭上眼沉思了一会儿,再次睁开眼的时候神情和之前都有点不同了,他叹了一口气,道:“齐国公对为父曾有提携之恩,如今一朝身死……哎。”

我道:“杨……皇上如此屠戮大臣,朝臣人人自危,父亲身在朝外看来是一桩幸事。可是父亲,倘若您也伴驾出行,会如他们一样劝谏皇上吗?”

老爹想了想,又摇头道:“恐怕不会。”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老爹的这个回答有点失望,虽然他如果给出肯定的回答我也不会太开心。

这种两难的境地大概就是朝中很多大臣所面临的困境,高颎宇文弼一类的人,选择了劝谏,成全自己的名节却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而宇文述一类的人,则一味逢迎,至少现在来看,他活得很好。

我又想起很久之前老爹说过他想做一个坦荡无欺的人,却不知道他做出这种选择究竟会不会不安。

我问道:“父亲,身为臣子,君王失道而不劝谏,是否有违臣节?”

老爹看着棋盘,又摇了摇头。我从来没有见到老爹这样颓丧过。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