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26章 长安称帝(三)

作品:穿越之盛世隐殇|作者:若水云渊|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2-03 17:06:34|下载:穿越之盛世隐殇TXT下载
听书 - 穿越之盛世隐殇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老爹听了我的话,似乎有些惊讶地看看李世民又看看我,笑道:“难得你们兄弟同心,既然如此,洛阳便先不作考虑了。”

他的眉头舒展开来,李世民嘴角一动,竟微微笑了笑。

我和他同时退出了存墨堂,一前一后走着,他突然问道:“大哥,你为什么不杀我?”

我脚步一顿,身后一阵风动,李世民差点撞在了我身上。

我回头诧异地打量着他,从江都回来之后,我基本上没怎么见过他,此刻他却如此直白地问出这样的话,我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李世民见了我的诧异神情,冷冷笑了一声道:“大哥是看不起我,不屑于杀我?”

我只好摇了摇头,心下一片黯然,也勉强笑了笑道:“玄霸走了,智云也走了,元吉如今远在晋阳,从前这府中的欢声笑语,竟一去不返。父亲若有事,谁来替他分忧?”

李世民听了沉默了半晌没有说话,过了一阵却突然绕过我大步走了出去,我看着他的背影,不知怎的竟生出一丝难过。

禅位的大典就在一向是举行盛大仪式的大兴殿进行。

老爹身着朝服,一脸威严地立在群臣之首,杨侑朝身边的内侍招了招手,他禅位于老爹的诏令就此下达。

殿中其实并没有多少大臣,大部分都去了江都,站在这里的更多的是老爹的心腹,或是唐王府和世子府的幕僚,他们在此前或被老爹任命为中央官员,或被暂时调往省中处理朝务。

因此大家都心知肚明,几乎没有人表示半点惊讶。

老爹听罢诏令却跪倒在地,连称死罪。

这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就算是做样子,也要三让。

杨侑似乎是烦透了这样的套路,像个木偶一般听凭韦挺的摆布。

老爹再三推辞,仍然推辞不过,才似乎不得已地在群臣的拥戴下走上了御阶,诚惶诚恐地坐上了御座。

这一天老爹一定等了很久,在晋阳起兵之前,或者说,在最初程不易告诉他日后必为人主的时候,他可能就在想着这日了。

所以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地做官为人,明哲保身,从来不曾出格。

老爹做了皇帝,这位本来的皇帝杨侑,站在阶下,处境就有点难堪了。

以老爹的脾气,他不可能杀了他,便只降封他做了酅国公,赐给他一座宅邸,闲居长安。

老爹适应了高高在上的御座之后,便与众人商议,定国号为“唐”,改元武德。

我记起老爹在唐王府与我说过的话,止戈者武,是为武德。

他是要兴仁义之师,扫灭天下烽烟。

朝会结束后,老爹带着我和李世民将大兴宫转了个遍。

从前绝不许大臣出入的后宫甘露殿,也再没人拦着老爹。

他在甘露殿前驻足良久,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我转头看了看李世民,他也看了看我。我们都心知肚明,老爹是想到了母上大人。

如果母上大人还活着,入主后宫的人便是她,她会凤冠霞帔母仪天下,而我绝不怀疑,她绝对会是一代贤后。

老爹自然是想住哪里就住哪里,他指了指甘露殿,又摇了摇头,才继续向后转去。

走过了后宫,转了一圈回来再往前走,便是东宫所在。

除了两仪殿和尚书台之外,东宫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我对大兴宫的认识更是自此而始。

这里也是将来的皇太子——也就是我将要入住的地方。

我留心看了看李世民,本以为他看到此处会十分激动,却只见他也瘦削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仿佛这地方对他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见我看向他,他只是笑了笑。

我总觉得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从前的阴狠似乎都消失不见了。

我绝不相信一个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化如此之大,却在出宫后听李世民道:“大哥,母亲的忌日快到了,我们去祭奠母亲吧。”

我点了点头,与他相约次日同去。

回到世子府对子闵说了李世民的种种变化,最后只道:“奇怪,仿佛变了一个人。”

子闵笑道:“大哥,世民如今已近弱冠之年了。从前听师父说,人由少及长,难免会有叛逆的时候,世民和元吉皆是如此,偏大哥你是例外,因此父亲才更看重你。”

我听了不觉失口笑着摇头道:“你的意思,李世民从前针对我的种种,皆是出于叛逆?不一定吧?”

可我又不得不承认子异老人的话是对的,我之所以老成,只是因为在此之前早已活过了二十多年。

我掐指算了算,李世民已经十九岁了。

也许子闵是对的。

第二日我带着子闵,他带着长孙无玥,三娘和柴绍也被约来,我们一同去了母上大人的坟前。

坟头青色依然,仿佛当初阴世师掘地三尺的恶劣行径不曾有过,可我却是亲眼看到若修与母上大人的棺木化为了灰烬的。

长嫂如母,他们也祭拜若修。

李世民又在母上大人坟前跪了好久,才终于起身回去。

老爹做了皇帝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明令典刑和规章制度。

他在最初引兵长安时,曾与长安父老相约,比起刘邦约法三章来要详细的多,一共有十二条,比如杀人、抢劫偷盗、逃兵以及叛逆者处以死刑,其余的都宽免。

但是这样的约法在战时可以做应急之用,等到诸事皆定,便要制定更加明确的律令了。

远了不说,近的便有开皇年间制定的《开皇律》,以及杨广即位后又加以修订而成的《大业律》。

只是杨坚和杨广都并非宽厚之人,如此制定的律令虽然颇有章法,对于还未完全稳固的长安来说,太过严苛。

老爹才刚即位,便让裴寂和刘文静主修律令,而我对这方面的事务实在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做了名义上的上司。

老爹的原则,是将开皇律令加以修改,而完全摒弃大业年间的严刑峻法。

我每天都坐在书案前听裴寂和刘文静两个老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刘文静还时不时地怼我一下,我实在被烦透了。

本想向老爹请个假放松放松,谁知更烦心的事还在后头。

(本章完)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