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29、见习记者

作品:八三小团|作者:蓝之颜|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12-03 15:53:20|下载:八三小团TXT下载
听书 - 八三小团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做为丹北大学校长,詹明远人脉很广,然而对于女儿求他的事,认真地想过之后,还是决定找老同学、晚报社长王文礼帮忙。因为他明白,女儿费了这么大周折郑重托付,是希望自己能帮白小丁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根据他的求职方向,做一名新闻记者无疑是首选。王文礼是晚报社长,也是丹北宣传口的老人儿,和日报、晨报以及其他几家报社的领导都很熟,对各家的情况也了解,能说得上话。

詹明远提前打电话给王文礼约他小聚,后者很痛快地答应了。约定这天,他在一家主打海鲜的餐厅定了个包间,点了几个精致的小菜,并自带了两瓶五粮液,王文礼到后,两位老同学随心所欲地边吃喝边畅聊,酒至半酣,王文礼脸色微红。

“老同学呀,我知道你一向都有两不情愿,其一是不情愿求人办事,这其二,就是不情愿请人吃饭。今天你不但请我吃了饭,还把珍藏多年的好酒拿出来给我喝,我可是有点受宠若惊啊。”

“文礼啊,”詹明远拿起酒瓶为王文礼倒酒,“今天请你吃饭我是情愿的,而且还想求你办事哩。”

“你看你看,”王文礼故作讶异状,“我就知道,这天底下哪有白喝得好酒嘛!早告诉我我就不来啦!”

“就是怕你不来才不告诉你的,现在你吃了我的饭喝了我的酒,我的事情你就得帮我给办喽!”

王文礼用手点点詹明远,两人一齐笑了。

“明远,”王文礼想了想问道:“上次你给我打电话,说想推荐个学生到晚报当记者,是不是……”

“对,就这件事。我知道你们社的记者招聘已经结束了,我想请你帮我留心一下类似的工作,推荐一下我那个学生,毕竟丹北新闻界的情况,你比我熟悉。”

詹明远说得很客气,对于体制里有头有脸的人来说,相互之间推荐个人、调动个工作是很平常的事。

“好我知道了,”王文礼点点头,“明远,我多问一句,你说的这个学生是谁呀?他的事怎么让你这么上心?”

“他呀……”詹明远迟疑了一下,“他是小派的好朋友,他们是高中同学。”

“哦,他叫什么名字?”

“叫白小丁。”

“白小丁?”王文礼沉吟着,“这么巧……”

“怎么你认识他?”詹明远有点惊讶。

“嗯,”王文礼点点头,“上次我们社招聘他也报名了,而且我还面试过他呢。”

“哦?那你觉得他怎么样呢?”詹明远追问。

“挺好的!”王文礼肯定地说:“那天他是最后一个进来面试的,我问了他不少问题,他反应蛮机敏的,人也比较扎实,不然的话,我印象不会这么深。”

听王文礼这么说,詹明远心一宽,如果这位老同学对白小丁印象不好,那这件事就不能求他给办了,“嗯,这孩子是挺不错的,大学四年,一直是我们学校学生会的干部。”

“他的笔试试卷我也看了,分数很高,综合打分的话,在将近二百个应聘者,他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可惜名额只有两个……”王文礼思忖了一会儿说:“明远,既然你说的是白小丁,那让他到晚报来工作也未尝不可。”

“你们那人不是已经招齐了吗?”詹明远不解。

“上次是招了两个人,”王文礼点了点头,“但晚报的记者队伍整体还是偏弱,来年我们还准备扩版,记者肯定是不够用的,我想,可以先让他来当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

“对,见习记者暂时没有编制,工资也会比正式记者稍少一点,如果在一年见习期内工作胜任的话,我就可以给他转正,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啊!”詹明远眼睛一亮,果真如此的话,小派托付的事他也就算是办成了。

“嗯,”王文礼说:“如果他愿意,下周就可以来社里报道。”

詹明远闻言大喜,端杯向王文礼敬酒,“哎呀老同学啊,你帮了我的大忙,谢谢啊!”

“明远,你真不用跟我客气!说实话,如果你提的这个人不是白小丁,我恐怕不会这么处理,是他的话,就可能是你给我们社找来了一匹千里马,回头我还得好好谢谢你呢!”两人相视而笑,碰杯喝一口酒。

“哎呀老同学呀,”詹明远放下酒杯,“我知道你这么说是在宽慰我,这个情我领了。最近这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岗位少,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了,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得了的,我们校方一直在为毕业生们的工作问题发愁呢。”

“是啊,国家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就业压力大,尤其是像白小丁这样的八零后一代,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多,就业越来越难了。”

“嗯,人们对八零后的印象一般都是‘幸运、幸福的一代’,我看不尽然啊,他们面临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前辈们少,从小派和她的那些同学身上反映得就特别明显,就业难是首当其冲的。”詹明远说。

“是啊,”王文礼点点头有感而发,“和七零、六零、五零们相比,八零后的确没受过什么苦,生活要比前辈们要好很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啊,你比如他们赶上了计划生育,大部分八零后都是一个人孤独地长大;等上了学,等待他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排名、家长会。而家长们几乎都是一个目标,那就是希望子女能完成自己当年没办法实现的梦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对孩子的培养抚育上,期待超越了理智,压力自然就形成了。”

“等到考大学的时候呢,扩招了;上了大学,又取消了公费。父母们不得不为子女们的教育费用买单;而十年寒窗之后呢,等待八零后们的早已不是以前的铁饭碗,什么‘旱涝保收’、‘分房福利’也都一去不复返了,迎接他们的是就业大战和职场竞争,他们只能面对,别无选择。”

“所以我用三句话形容八零后:生在蜜罐里,长在鸟笼中,活在战场上!”

两位老同学一边聊一边感叹着……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