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温侯吕布无子嗣,原本自从吕玲绮与诸葛亮大婚之后,青州诸公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了寄托,就算吕布在战场上不幸兵败身亡,只要有吕玲绮、诸葛亮两人在,就不必怕无后。
但现在温侯自己似有意再生一子,以传继大业,这一桩事情,诸公乐于见成,就算是吕玲绮之夫君诸葛亮对此事亦怀着期盼的心情,在等待着主公吕布能够借神医华佗之手,了此心愿。
诸葛亮不是吕不韦那种商人,没有以子显贵的心志,若是温侯无出,待吕玲绮诞下一子,等吕布年老去世之后,奉子为君上,这种事情虽然屡见于史书,但若发生在他自己身上,他是不会有与有荣焉的感想。
可现在经过华佗的诊断,奇异之人必有异常之处,天赋异禀的吕布在武略上有着凡人不能敌的武勇,但在另外一方面,所谓有一得必有一失,他若想再得一子,却是不易。
这涉及到主公的个人**,所谓宫闱秘事一般指的这是这类事情,若是传扬出去,不止吕布本人蒙羞,他的臣子脸上亦无光彩。
历朝历代都有为显君主的雄风,一夜御数女的乡野奇闻传出,这并非是荒淫秽污之事,实乃从旁反证帝皇尚未老去,以震宵小之辈的阴谋行径,以示帝皇本人还能继续维持统治。
又所谓君上家事就是国事,随着吕布向华佗求药的风言风语在百姓中传开,陈宫、沮授、诸葛瑾等吕布亲近之臣坐不住了,开始向严氏、貂蝉劝进,应该在此刻向民间大选民女,以服侍主公起居。
这个服侍主公起居,换成汉天子来行,就是民选嫔妃事件,但现在主公止有温侯一爵,位列左将军,那是无权开后宫,母仪天下的。
不过么,先去的当代大家蔡邕所著的《独断》中,记述此时代的纳妾规定:“卿大夫一妻二妾”,有特殊贡献,可以最多娶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个妾,即“士一妻一妾”。
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妇”。
凭借此一基准,温侯吕布原本止有“一妻一妾”严氏与貂蝉,不能算是众臣之范,应再添一妾才算功德圆满。
而陈宫、沮授、诸葛瑾向严氏、貂蝉一主母一夫人劝进之时,不可能语出因主公不能生引得民间流言四起,才这么来进谏说项,只得托辞说道,臣下想纳小妾,现在主公止有一妻一妾,臣下一妻二妾似乎说不过去。
心中皆有数的严氏、貂蝉两女,本来因自己不能再生,以为是己身原因,在华佗诊断吕布之后,这才放下心力交瘁的心思,附和着陈宫、沮授、诸葛瑾三人所言,向吕布说起此事来。
吕布听闻之下,心中幽幽太息,罢手让严氏、貂蝉两人酌情办理此事。
所谓酌情就是你们明白我吕布现在不能生,莫要耽搁了所择之女的青春,随意选一女搪塞住治下百姓之口就行了。
主公吕布与严氏、貂蝉两位夫人情深意重,也能为大事考虑,而行此一事,到了如此地步,本就醉心于政务的陈宫、沮授、诸葛瑾三人,不得不先去寻觅可为小妾之人选,准备在主公纳小妾之后,一并将此事办了。
若不是如此为之,陈宫、沮授、诸葛瑾三人都有欺君之罪,这个罪过可大可小,还是妥当一些,亦纳一妾为好。
青州战事频繁,壮年男子多没于阵中,未婚男女比例相当惊人。在这之前,乡间富家、世家子弟,多有娶妻妾成群者,而此时的律法又有约束,规定“凡男年十六、女年十五以上,并听嫁娶。”更加加剧了这一一男娶多女的事情发生。
主管这一事项的诸葛瑾作为颁布这发令的人,最为清楚,女子到十七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给她找夫君,逼其强行嫁人。
主持这一事项的官府,就是官媒。
而假如女子到了适龄不出嫁,则是触犯了律法,不及时出嫁女子的家里人是要跟着坐牢去的,这是连坐制。
这样的律法并不是凭空而来,实是先秦时期已有“官媒”,诸葛瑾如此为之,亦不过萧规曹继,使得青州不会因战事多发,而变得无人可招,无兵可用。
遂在曹操征讨长安马腾之际,刘备攻宛城之时,青州大办婚事,以主公吕布为首,上至陈宫、沮授、诸葛瑾等重臣,下至营中有微末之功的将校,除了娶一正妻之外,又纳一妾。
而类似张扬、陈翎等一方大吏,则为吕布强行下令,在今年年末之前,必须至少要有一妻一妾,否则就全家收监关押,一个不留,不再话下。
甄氏出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至今建安三年,刚巧是一十五芳华,又兼有“贵不可言”的面相,甄氏其兄甄尧在二哥甄俨去世之后,掌家族事务,虽偶闻温侯吕布有恙不能育子,但还是将甄氏通过夏侯恩的门路,让她落入严氏、貂蝉两位夫人的眼中,记在心头了。
甄尧有此心,并非是有意将甄氏退入火坑中去,而是得高人指点才会如此行事。
甄尧所行之举并不复杂,杞园原是陈翎府邸,甄家既然与夏侯恩有亲,那么携着甄宓前往杞园一访温侯吕布之女吕玲绮,感恩戴德,表示一下心中的感激之情,也在情理之中。
见到吕玲绮之后,再提及一下甄氏命中有子嗣的箴言,由不得吕玲绮不动心,通过她携着甄氏问候严氏、貂蝉一主母一夫人,亦非难事矣。
就在陈翎还在为怎么解决主公吕布无子嗣,怎么隐瞒自己来历出身的时候,吕布在后花院中,见着了甄宓。
百花丛中,一靓丽倩影拈花摘艳,仙姿玉色,雍容雅步,令人不忍打搅。
吕布转过曲通幽径,转目望之的便是甄氏,此时的甄宓楚楚动人,有绝代风华之姿,吕布见之亦动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