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三十三章 革新

作品:大魏劫|作者:愚人峰|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1-23 16:14:18|下载:大魏劫TXT下载
听书 - 大魏劫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廷尉府大牢,太后对着牢笼中的李恢语重心长道:“李司农,哀家不明白,似你这等德高望重之人,为何会做出通贼之事自损威名呢?”

李恢:“太后此言差矣,正义永远都只在胜者一方,法孝直卖主求荣,出卖刘璋迎刘备入川,又何曾受到过后人的指责?”

太后:“可你已位居九卿,朝野内外无人不景仰你的品德,投靠反贼难道还能取得更高的地位与名望?”

李恢沉默不答。

太后继续问道:“早在于贼叛乱之前,你就上疏调粮赈灾,其实你早就与于贼串通好,借此给于贼叛乱的借口,是也不是?”

李恢点头承认。

太后一把抓住铁笼:“后来你更是不断与于贼勾结,将朝廷的情报提供给叛军,致使征北大将军连连败北,是也不是?”

李恢再次点头承认:“不过事后看来,就算没有老臣,胡将军也终将不能有所作为。”

太后:“你还派人冒充秦大牛混进都尉府,杀死胡修德,欲挑起洛阳内乱,是也不是?”

李恢:“没错!”

太后:“为何?朝廷待你不薄,为何要处心积虑图谋不轨?”

李恢闭上眼睛:“太后就不要枉费口舌了,老臣是不会说的,老臣只能告诉太后,老臣这么做绝非出于一己私心。”

此后无论太后如何逼问,李恢只是闭口不言。太后最后只得无奈离去,临走时无奈对周正之道:“念他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给他一个痛快,别太为难于他。”

周正之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李恢虽罪在不赦,但其家人并不知情,能否看在他往日的功劳上而不罪及其家人?”

太后已无心情管这等琐事,长叹一声:“随便你们。”

次日早朝,群臣惊异地发现太后与元睿也出现在朝堂之上。心中不禁暗自纳闷,自元曜纳后以来,太后便不再在朝堂上露面,现在复出莫不是有什么重大事情非她亲自出马不可。

果然,太后随即宣布了李恢通贼卖国即日弃市的决定,空出的大司农与洛阳都尉二职,分别由从前线逃回的胡敦与胡进善父子二人补上。群臣一片哗然,不仅诧异于李恢的通贼,更是暗暗不满于朝廷对败阵而回的胡敦父子的处置。

胡敦此时竟还不识相地出列请战:“禀太后,臣之败全拜李恢所赐,请太后允许臣再次带军出征,将功补过!”

太后一脸不屑:“虽说你带兵失利情有可原,但你看看人家孙荣,以一介草莽连败于贼,前几日还传来捷报攻陷叛军所在的雁门郡,再看看你做的事情,连哀家都替你害臊,你觉得哀家若再让你出征的话,你与孙荣之间还有合作的可能吗?”

胡敦愤愤归列,一副不服气的表情。放佛若没人暗中破坏,他此刻已然提着于承烈的人头回京,而不是像现在般灰溜溜地逃回来。

太后示意群臣安静,从太监手中取过一份奏章:“李恢之事业已查明,没什么可议的。接下来要与众卿商议的才是重中之重,昨日长乐王将此奏章呈于哀家,里面所言之事哀家一时无法定夺,故趁今日早朝与众卿一起参详参详。长乐王,你亲自来说吧!”

元睿上前一步:“诸位大人可还记得,洛阳都尉胡修德生前办的最后一件公事是何事?”

胡深配合地答道:“当然记得,修德当日正在执行朝廷向寺庙征丁的命令。”

元睿:“那大将军当然知道朝廷为何要这么做对吗?”

胡深:“佛教势大,僧尼众多,致使兵员不足。”

元睿:“大将军所言不错,佛祖普渡众生,佛门子弟本不该上阵杀敌。莫说杀生,本王甚至觉得如南梁僧人般不沾荤腥也未尝不可。”

百官越听越糊涂了,不知道这元睿到底想说什么。元睿忽然提高音量:“然而洛阳近十万僧人,难道个个都是一心向佛的悟道之人吗?恐怕不见得吧,本王就认识这么一位和尚,虽然本王挺喜欢他的,但他却连大雄宝殿中所供何人都不知道。像他这样的‘假僧人’不可胜数。虽然那位大师出家的理由本王不知,然大多数人‘假僧人’都是看中僧人不用服兵役徭役与缴纳赋税这点才出家的。”

胡深问道:“那敢问长乐王殿下,要如何应对呢?”

元睿:“士人想要入仕尚需经中正品定,我们可参照此法在各地设立僧正一职,负责掌管僧籍,沙汰滥竽充数的‘假僧人’,在洛阳设立大僧正,统一管理各地僧正。而朝廷要做的只是选出各地的高僧大德担任僧正之职,同时每年发放一定数量的度碟至各僧正处,只有取得度碟的僧人才是朝廷认可的僧人,其余诸僧与百姓无异,该服役的服役,该交税的交税。”

元睿话音刚落,马上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大鸿胪王敏的话代表了许多人的意见:“僧尼是佛祖在人间的代言之人,长乐王此举似有亵渎神灵之嫌!”

元睿针锋相对:“难道任由刁民冒充僧尼就不是对佛祖的不敬了么?”

周正之此时也表示认同:“其实长乐王殿下先前便与臣商议过此事,臣认为此法可行,寺院决不能成为取巧之徒逃避责任的场所!”

元睿继续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公平。太史公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只有天下万民各司其职,各取所需,人心才会安定,天下也才会太平!若继续放任此歪风,任由‘假僧人’们不劳而获,恐会令万民寒心。”

二人一唱一和,渐渐地绝大多数朝臣都转而赞成元睿的主张。其实早在数月之前,太后便想对诸寺下手,只是当时不得其法,才不得不迫于压力而放弃。现在元睿的办法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兵员问题,对佛教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决定按此施行。当然秉着谁提出谁施行的原则,此事自然又落到了元睿头上。

散朝之后,元睿径至永宁寺找觉远,想举荐他担任大僧正一职。经胡修德一事,永宁寺的僧众对元睿那叫一个恭敬有加,刚进寺门,远远地便有知客僧迎了上来。一路上嘘寒问暖,带入客堂后,又忙不迭地端来茶水:“殿下光临鄙寺,不知所为何事?”

元睿这才有机会说话:“哦,本王找觉远大师有点事情。”

“殿下您在此稍侯,小僧这就把大师请来。”说着知客僧便要去叫觉远大师。

元睿忙一把拉住他:“觉远大师乃一代高僧,哪有让他来见本王的道理,自然应该是本王亲自去拜见才是。有劳大师带路。”

知客僧闻言更是赞不绝口:“殿下您身居高位,还如此平易近人,真是难得!”说完端着给元睿倒的茶水将元睿领至觉远僧房。

此刻元睿心中却是在想,若他们知道我此来的目的与当日胡修德一样,也是逼他们还俗,不知还会不会这么客气。不,绝对不会!只怕到时至少会一拥而上揍我一顿吧!

僧房内,觉远听元睿述说完毕沉默许久,元睿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只听得到彼此的呼吸声。“说实话老衲也一直在思考,近年来貌似佛法昌盛,宝刹遍地,然真正心中有佛之人未必多过从前。殿下此策不仅有助于重整佛教,也避免了佛教与国争利局面的发生。只不过若让此次还俗诸僧持戈上阵取人性命,那样岂不是断了他们的向佛之心?”觉远说出了心中顾虑。

元睿:“这个问题本王也考虑过,大师们还俗之后若应征出战,朝廷可安排他们担任斥候、辎重兵、火头兵等辅助性兵种,而换出原先辅助兵种中的可造之材,并不一定非要上阵杀敌,大师以为如何?”

觉远微微颔首:“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个变通的办法。”

元睿大喜:“如此说来,大师愿意担任大僧正一职?”

觉远:“殿下一心为国,老衲愿略尽绵力,只是此举势必会得罪许多人,殿下……”

听到觉远肯答应出任大僧正,元睿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而觉远看他一脸兴奋的样子,本想提醒他以后出入小心,防止小人报复,话到嘴边觉得说了也白说,硬生生地又吞了回去。

元睿从觉远僧房出来之后,那个知客僧又热情将他一路送至寺门口,临别还不忘邀请元睿下次再来。元睿唯有哭笑,下次再来时你要还有这个态度那可真要感谢佛祖庇佑了。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