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又名“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由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于1888年发现。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其内容为: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如果看过普通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同学。肯定终身无法忘记这本发人深省的书吧。没看过的也不要紧,且看下面我来对这个定律的解析。
我曾,对,我曾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哲学书。
当然,此哲学并非你们脑海中的哲♂学,而是真正的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关系的【哲学】。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我高二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每天都喜欢无所事事的发呆。
在那段青鸟下坠的日子里。
我看过泰戈尔的《飞鸟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我看过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我看过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思考时,要像一位智者;但讲话时,要像一位普通人。”
我看过莎士比亚的《麦克白》,“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我看过王尔德的《自深深处》,“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我看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
我看过莫泊桑的《一生》,“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么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想像得那么糟。”
我看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我看过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我看过柏拉图的《对话录》,“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我还看过......
还看过......
很多......
但......
这些都没有《化学反应原理》里面的一个定律更具有哲学性。
而赋予这个普普通通的化学定律以哲学意义的,正是我自己。
勒夏特列定律,用我自己的话简单来说,就是:
【你想正反应发生,但逆反应必定存在。】
【当你的正反应到达平衡位点时,逆反应与正反应速率相同,达到动态平衡】
【当你的反应超过平衡位点的时候,逆反应会的速率会大于正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又会达到动态平衡。】
我从这些化学原理之中,深深刻刻的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你想生活一直好,不可能,一定会存在逆反应】
【你想生活一直坏,不可能,过了平衡位点只要不死,就会好起来的。】
【所以呢,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平衡位点上,不好不坏】
上翻那些名人名言,可以发现有很多句都和这三句挂钩。
......
这就是我从这本化学书中悟出的人简至理,整个高中我摒弃了其他的一切,就信奉这条【勒夏特列人生哲理】。
而事实证明我对了,因为我还活着!
我准备为这项感人至深的人生哲理去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诺贝尔和平奖”,“国家专利”
我和我的朋友爱因斯坦和牛顿说了这件事,他们都对我的想法表示赞同,并且愿意在推特上替我点赞。
但我的另一个朋友――鲁迅,他却一直不肯听我说,只是在那里拼命摇手,说着:“我没说过这句话......”
昨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李白突然来找我喝酒。他也听说了我的重大发现,是来给我道喜的。可我并不会喝酒,于是他就陪着我喝了一晚上花露水和风油精。
今天一大早,我一开门。门口站着几个万的人,把我和我的小伙伴李白惊呆了。
我一眼看去,看到了好多个熟人:
马丁・路德金站在高高的站台上,迎着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的钟声,念出了USA的独立宣言。十一区的天皇开着挖掘机,“噔哒哒,噔哒哒,”的打通了反法西斯分子的第一条大道。元首拿着红缨枪,带着混天绫,翻江倒海的干翻了意呆利的土著人。
我的天呐,这令人窒息的画面是怎么回事。
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无奈的大吼一声:“安静,安静!陈独秀同学,你要干啥,请给斯大林一个表演的机会!”
我脑袋可能有点晕了,朦胧之间,我发现众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万人齐齐的戴上了红领巾,迎着朝阳做起了全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