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0011章 不胜永慕

作品:寒门望族|作者:宁小钗|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1-23 05:39:07|下载:寒门望族TXT下载
听书 - 寒门望族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co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昨晚沈嘉猷特意交代过沈侃,进县学前,他先在县衙前看了下布告。

沈侃不慌不忙的道:“回老爷,太仓二斗八升,扣除役派二斗五升;长洲三斗七五,扣除役派三斗二升;常熟三斗一八,扣除役派二斗八升;昆山三斗三五,扣除役派二斗九升,嘉定三升,扣除役派二斗七升。”

“嗯。”沈汉满意的点点头,问道:“你怎么看?”

“这··”

沈侃不禁有些挠头,想了想说道:“此次朝廷因地制宜,没有采取粗暴的一刀切,而是考虑到了各地产出不同,分别制定的减免条件,诚善政也。”

沈汉再次点头,有些感慨的道:“虽是善政,然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的弊端无法可解。可惜不管田地何等肥沃,每亩也不会超过七石。”

有化肥就行,沈侃先在心里念叨了下,笑道:“不怕,朝廷贪多,百姓贪拖,苏州田赋虽重,农户早有应付的法子,大家伙一股脑的拖欠,时日一久,早晚圣上会下旨减免的。”

“呵呵!”沈汉笑了,又问道:“今年村里徭役的摊派,多少银子?”

“长到五百两了。”沈侃的笑容消失,皱起了眉,“州、县出役,拜见银涨到四五十两,加上副差等,还有吏书、门皂的分例;村里供应买办的下程、陈设、酒席等;各衙门的油烛、六房的纸札、盘缠之类。林林总总的算在一起,里长答应出五十两,分摊到咱家,要一百两整,周家八十两,顾家五十两,村里各个甲首一家十两,其余由各户分摊,一户至少需要二两银子。”

沈汉的脸色也变得很不好看,良久,叹道:“田赋减了,摊派却有增无少,真真指一科十,缘甲及乙,以官府一事一物之供,害遍于通府之民矣!”

老爷子问完了话,赶苍蝇似的挥手命沈侃退下,沈侃只好带着郁闷转身去了。

等他一走,沈嘉猷轻声说道:“父亲,既然仕儿说木哥儿想读书了,那就叫他去义学吧,奋发几年考中个童生,也叫三弟夫妇欣慰欣慰,咱们也不负他们的托付。”

沈汉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摇头:“常言道人尽其才,木哥大病一场变的古怪,如今大好了,虽言行怪异,但性子也仿佛一夜之间稳重了。你看他今日办事,比起从前越发的稳妥,除他之外还有谁能放心交代?唉!想沈家几辈人从不缺读书的材料,独缺能料事的,这孩子还是跟着嘉绩锤炼吧,将来好辅佐仕儿管好这个大家。”

“是。”沈嘉猷不再废话。

谁让沈家这一代就不缺读书郎呢,尤其个顶个的早慧,沈仕沈化沈位还有年纪小小的沈倬,无不十岁上下就考中了童生,这在整个苏州也是罕见。

反正有对比才有差距,谁让沈侃十五岁了还是白身,放在别人家或许是个读书种子,而在沈家就该干嘛干嘛去。

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其实是大踏步的退步了,儒学还不如以前的沈侃。其他兄弟十五岁时行成人礼,家里无不重视,举行了庄重的仪式,期间沈汉当众给孙儿赐字。

等轮到了沈侃,只交代沈嘉猷请几个亲朋来吃顿饭,与普通百姓家无异,然后潦草的取了个“道古”了事。

这边出来后的沈侃尽管气闷,还是快步走到外书房。

正忙着指挥家人的四叔沈嘉绩见他来了,说道:“正好,今年你带着小厮去挂喜神像,千万小心。”

“知道了。”沈侃与大大咧咧的四叔相处较为随便,答应一声就往外走。

“回来!”

“干嘛?”

沈嘉绩斜眼问道:“身上有银子嘛?”

“没有啊。”沈侃摇头。

“你呀,办事不糊涂,小节上就是个毛孩子。”沈嘉绩一声嗤笑,交代身边人,“把银子给老五,好歹也算个大人了,小辈给你拜冬怎么办?不惹人耻笑嘛。”

因为冠礼办的实在太随便,本身也不当回事,沈侃一直没意识到已经过了成人礼了。

这时才意识到得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发红包,无语的接过管事递过来的钱袋,嘟哝道:“没赚钱给什么钱?我一介穷丁,人家为何要笑话我?”

沈嘉绩好笑的道:“怎么不赚钱,哪个月的月钱短了你?”

“月钱?”沈侃为之苦笑不已,忍不住发起了牢骚,“我那四口人的工钱,去了一半,剩余的一两银子没几天就没了。这不昨儿采冬还埋怨我没有新衣服穿,好在姑姑帮着准备了,不然指不定得生气多少天呢。【ㄨ】”

“谁叫你不出来帮我?怨得了谁?”沈嘉绩嘲笑道。

“对啊!”

沈侃懊恼的拍了拍脑门,作为沈家一份子,办事抽点油水那不叫贪污,天经地义的跑腿钱。怪不得采冬唠叨了好几天,金大娘也语气带着埋怨,敢情以前‘赚’的多!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沈侃叹息道,这下子找到了做事的动力,发家的第一桶金,貌似就靠它了。

“滚吧。”沈嘉绩见侄儿醒悟了,挥了挥手。

那动作几乎与老爷子一模一样,气得沈侃撇了撇嘴,将钱袋揣在袖子里,转身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了。

挂喜神像就是悬挂祖先的画像,在距离正厅不远的祠堂。

看着小厮挂好,沈侃捧着一本“家礼”,帮着沈嘉绩挨个清点每一样祭品,叔侄俩生怕出现一点纰漏。

明代祭祀,一般庶民祭三代,士大夫祭四代;沈家高祖的牌位居中左,曾祖居中右,祖居左,祢(父)居右。

按照“家礼”,一年四时应该祭祀四代。冬至祭祀始祖,春祭先祖,夏、秋祭祖、父,必须年年举行。至于上元、端阳、中秋、重九之类的俗节,应该奉献“时养”。

因沈族已经分而居之,冬至这一天各祭各的。春节要回祖宅进行大祭,每年都要预先从族中子弟中挑选一名知礼的人为赞祭,提前数月就开始筹备祭祖大典。

祖先的祠堂给了沈侃一种很深的归属感,每个重要的日子都要去参拜,有事要告知。出远门前,得到祠堂里禀告祖先,回来后也得报备。

即使家里有了丧事,也不能废祭。

始祖的神主必须由宗子奉祀,支子只能随班助祭,所以沈家只能祭祀到高祖的牌位。

至于祭祀的祝文,什么事都要管的太祖朱元璋也御定了,成为天下祝文的范式。

里里外外检查了三遍,确认无有疏漏,额头冒汗的沈嘉绩低声道:“赶紧回去沐浴更衣,好生歇息一下,得将近二个时辰呢。”

“二个时辰?”

沈侃听了暗自咋舌,这还是他过的头一个冬至,早知道古人对祭祖最为重视,也没想到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

告别四叔,沈侃一路匆匆返回自己的小院,金大娘和采冬都不在,临走时把灯烛都熄灭了,屋子里显得黯黝黝的。

礼服工工整整的放在床上。在明朝初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朱元璋都规定了详细的礼法,民间一丝一毫不得逾越。

时至今日却已然逾越成风,毕竟生活水准相对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刻板朴素的服式等。

沈侃勉强算是士人,礼服是一件青色的圆领襕衫,原本按律法应该是杂色布帛的。

生员是玉色布绢,监生是青色圆领,进士是深蓝罗袍,状元的则是御前所赐,绯罗圆领。此外状元的行头还包括白绢中单,锦绶,蔽膝,纱帽,槐木笏,光银带,药玉佩,朝靴,毯袜等。

沈侃的零碎挂件也不少,四方头巾上缝了金玉和玛瑙,礼服上用黑角、珊瑚、琥珀、水晶、香木作的装饰,白罗为缘,袖子的长度刚刚过手,挽回来正好三寸。

袖子的长度在明朝非常有讲究,士子短,庶民长,当然现在都不大讲究了。

在浴房将就着用温水冲了个澡,沈侃没敢洗头发,冬天着凉了可不是玩的。

一头长发实在麻烦,他每隔几天必须洗一次。而这年头的男人洗头不勤,头皮痒了就用篦子。

沈侃不待见那玩意,有的人连虱子都能篦出来。

半个时辰后,祠堂。

沈家人鸦雀无声的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院子里回荡着沈汉沉厚老迈的声音。

“孝孙阖门眷属,告于高曾祖考妣灵曰:昔者祖宗相继,鞠育子孙,怀抱提携,劬力万状。每逢四时交代,随其寒暖,增减衣服,撙节饮食。或忧近于水火,或恐伤于蚊虫,或惧染于疾病,百计调护,唯恐不安,此心悬悬,未尝暂息,使子孙成立,至有今日者,皆祖宗劬劳之恩也。

虽欲报之,莫之所以为报。兹者节届春夏秋冬天气,将温热凉寒,追感昔时,不胜永慕。”

说到这里,沈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伤感的道:“谨备酒肴羹饭,不肖子孙汉率阖门眷属以献。尚享!”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