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的办事效率很高,拿出了临时性的文牒告身,当天就知会了知寨,开始疏通航道,第二天,李易就用快船进入蜀口,不多久以文牒从驿站换马北上。
路程是艰辛的,不时传来的消息,沿途的难民船只,他没时间去想别的,一心要快些到任。
一路凭借文牒告身,倒是方便许多,未曾受到阻碍,毕竟是都转运司干办,沿路守军不是傻子,拦截蜀漕司的公事你就不成笑话了。
到了八月二十日才到了利州,入行辕后知道边地大将波庆、高稼相继阵亡,关外四州糜烂,局势败坏到不能坏的程度。向当地官吏细细打听,知道关外四州都统制波庆在河池战死,蒙古军推进到沔州北西池谷,对沔州治所发动强大攻势。是役,关外四州安抚司公事、知沔州高稼力主坚守沔州,防备蒙古军深入蜀地。
蜀帅赵彦呐虽然应允了,但面对强悍的蒙古大军,还是违约率军南撤,以免所剩不多的主力被歼灭。
高稼兵力单薄,被蒙股军包围,却死战不退,结果沔州陷落,高稼拒绝曹友闻上山避难要求,力战殉难。
此时,赵彦呐也没得好,在青野原被蒙古军包围,形势危急,权利州路御前诸军都统制曹友闻,立即调动兵马发动救援之战。
他只能安下心来,静静相候,利用难得的时间,对战场进行分析,作为都转运的私人干办公事,他不可能有太多的话语权,只能静静地等待前方战事结束,或者是南霁云答应的正式文牒下达。
当然,他要把前方的消息,通过正式渠道报送南霁云,其中就有对赵彦呐的评价,左丞相郑清之评论赵彦呐华而不实,难撑边帅大任,果然不假。
若坚守沔州,得到曹友闻的支援,使蜀川四支主力中的两支汇集,兵力可达四万,很难说蒙古军能拿下沔州。
曹友闻是开国功勋曹彬之后,乃文人从戎,倒是一名难得的帅才,可惜无法总蜀川军旅。
如今,蒙古军拿下关外之地,高稼、波庆等战死,边军损失上万,利州路可调兵马不过四万,赵彦呐所率成都府路兵万余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凭借关山险要与蒙古军周旋。
好在曹友闻用兵犀利,先遣胞弟曹友万,率两千精锐将士,乘夜色由山间小道,轻装直趋青野原。然后虚张声势,忽然出现在蒙古军营寨之后,令蒙古军惊恐万分,一夜数惊。
他在第二日率近万人到达,这也是朝廷在利州路的最后主力,分属御前诸军,乃原吴家遗留兵马,是蜀川最精锐力量所在。
一场激战后,御前兵马战斗力相当强悍,曹家兄弟身先士卒,蒙古军败退,赵彦呐逃脱生天,回到利州路帅司所在利州,李易才得以见到赵彦呐,递上都转运的文牒。
赵彦呐虽是制置使,对李易却不敢有半分懈怠,盖因李易是南霁云派出的,就算是没有正式官印文牒,也不是能轻蔑的,毕竟正式文牒不久就要下达。
何况,听说此人出身神宵道,是天子御赐的经师,傻子都能看出天恩浩荡,就算换成了一身寻常玄衣,也不能否认其能量,还是谨慎对待较为妥当。
“听说道长还是太乙宫?”赵彦呐谨慎地询问。
李易明白赵彦呐质疑他未穿道袍,怎能做了南霁云的干办,甚至有些怀疑他的身份,平静地道:“在下奉旨跟随南学士西行,抵达蜀口因边事太急,只能事从权益。”
这话,没有直接说为何,却明白无误告诉赵彦呐,自己是奉了赵官家旨意来的,事从权益代表了一切,你见过道士来军中观兵吗?没事不要点破身份。当然,还隐隐点出两淮兵入三京,他蜀川大军竟然不动,显然是天子隐隐有不满。
赵彦呐也是相当的无语,他的确不看好收复三京,既然京湖坐观成败,他也有充分理由不去出兵。
话又说回来了,人家史嵩之是权臣史弥远的侄子,又是正牌的进士出身,有着对话天子的资本,他不过是类省试的出身,的确有着先天不足,联想到天子宠信道士,在士大夫不太听话时派道士下来,道理上也能说得通。
“呵呵,虏人不过是小患,不日就可退去。”
李易相当的鄙夷,要说蒙古人是小患,那是真不知道何为心腹大患,他却没有去说破,淡淡地道:“在下来到军前,只是受南学士所托。”
赵彦呐先生为主的想法,恰好进入了思维盲区,认定李易是借着南霁云的幌子,来到军前做天子间人的,没有几个士大夫会喜欢这个角色,道士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当下,也不便太轻慢,尤其是自己兵困青野原,要不是曹友闻奋力救援恐难得脱,就是如此也是灰头土脸,被天子抓到把柄可就麻烦了,当下温声道:“南学士是大儒,我自当明白,待会调拨几名伶俐士卒,听公事使唤。”
他也不是傻瓜,听李易自称从贫道改为在下,自然想到对方要隐瞒道士身份,索性来个顺水人情。
“多谢制阃。”李易感觉到赵彦呐态度软化,既然大面上的事情定下来,下面就是具体的地方层面事务,稍加斟酌才说道:“当年,制阃要招纳汪世显,若不是两府迟疑,恐怕局面就要大变,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对赵彦呐毫无兴趣,唯一看重对方之处,那就是接纳巩昌汪世显。便是这一点,赵彦呐也算是有独特眼光。
汪世显乃金陇右便宜总帅,盘踞巩昌一带,治下民户十余万,拥有精锐三万骑,是一支相当有力的生力军。若被接纳成为边军,对守卫利州路,遏制蒙古军南下入川,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赵彦呐也是颇为感慨,李易的态度变化他能感觉到,是想四次上书请朝廷准许汪世显内服,却被郑清之驳回,自己竟然也没有主动变通,再去想当年意气风发时,斩杀吴曦部将,夔州路制置使禄禧,那种魄力一去不复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