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七章 枋头对阵

作品:凤凌大燕|作者:若菀|分类:综合其他|更新:2024-11-16 09:57:19|下载:凤凌大燕TXT下载
听书 - 凤凌大燕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前秦长安

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关陇清宴,百姓丰乐。

在这纷战四起的乱世里,大秦天王苻坚治理下的都城长安,可以算得上是一处少有的人间乐土。

燕使乐嵩和郝晷至此,不禁感叹,秦有明君苻坚,贤臣王猛,战将邓羌、张蚝之辈,称当今第一强国,当之无愧。

“秦大修,而燕不治啊。”郝晷不禁有感而叹。

乐嵩不悦地看了他一眼,厉声道,“燕昌盛之时,比秦有余。”

未央宫

秦官分两列而立,尚书左仆射(宰相)王猛居于文臣之首。

“拜见大秦天王。”乐嵩进殿以来,虽目未斜视,但他眼角的余光仍能感觉到秦臣对他到来的不欢迎。

“燕使请起。”苻坚鹰眉髯须,龙角骨长耸过发际,姿貌瑰伟,天日之表,三十岁上下,正是一代雄主最励精图治的年龄。

乐嵩起身,想抬头一望苻坚真容,还未看清,只觉有一道威严的紫光从高处射来,让他双目一晃,不能对视。

他心中不禁一惊,紫光照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赐英主?

“燕使匆匆而来,是所为何事?”

桓温所率之军所向披靡,一路攻城掠地,直逼邺城,震惊天下,无人不知,奈何苻坚会有此一问?

莫不是,秦国不愿借兵于燕?

乐嵩深思片刻,道,“燕秦素来交好,共治北方,然东晋自恃正统,屡屡来犯,一统天下之心昭然若揭。今晋大司马桓温伐燕,次于枋头,我主意与秦国共结同盟,齐抗晋军。”

苻坚鹰眉微扬,佯作沉思状,半晌未开金口。

在知道慕容暐要派燕使来秦消息的当天,他便猜到燕国此番前来必是来求援兵的,而救与不救这个利弊问题,他早与王猛商议出了决定。今日,不过是走个过场,抬抬价码罢了。

见秦王一脸犹豫,乐嵩心中微微有些慌,他出使之前,燕皇反复叮嘱,援兵到则邺城无忧。

而看如今秦国的态度,他并没有五成的把握,虽是心神慌乱,他仍强作镇定,在苻坚思忖之际,诱以重利。

“我主诚意之至,若秦派以援军,愿割虎牢以西之地,作为酬谢。”

一听虎牢以西,苻坚那双精明于世的眼睛立刻闪过一丝锋芒,而他很巧妙地将眼中的亮光隐藏,仍是一副波澜平平之态,未露丝毫兴趣。

而这个时候,乐嵩明显看得出来,苻坚对虎牢以西的垂涎之意,只是他故作姿态,不便露于其表。随即,乐嵩朗朗再言道,“望秦天王念中原安危,出兵抗晋!”

这个时候,苻坚仍是一副犹豫不决之态,只是他龙须微微颤动,终开金口,“燕使莫急,发兵事大,待孤与群臣商议之后,再作决策。”

“众卿何意?”

秦臣们相视几眼之后,频频摇头。

护军将军李威率先上前,道,“臣以为,燕晋之战,秦不该干预。”

他不屑地扫了一眼乐嵩,继续说道,“昔日桓温伐秦,至灞上,怎么不见你们燕国的救援?今温伐燕,我何救焉?”

李威一副记恨旧怨的模样,惊得乐嵩手心直出汗。

“陛下,我们与燕国并无旧交,若草草参战,恐怕会将秦国陷于危难之中。”

秦官齐齐称是,皆反对秦出兵援燕。

长乐公苻丕见群臣反对援燕,当即心中开始揣测苻坚的想法,父皇询问众臣的意见,莫不是想借群臣之口,驳了燕使的请求。

他又悄悄瞥了王猛一眼,就连丞相也没表态,看来父皇确实不想援燕。思前想后,他越来越肯定自己的想法,随即附议道,“儿臣也以为,出兵不可为也。”

苻丕虽不是太子,但到底是苻坚的长子,立嫡还是立长,一直以来是群臣分派的基点。一见苻丕附议,支持长乐公的秦臣们纷纷表奏。

太子苻宏鄙夷地望了苻丕一眼,一丝暗笑划过他的心头,丞相未表态,何知圣意?

苻坚好整以暇地注视着百官的神情,偶有询问的目光落向王猛的方向。

百官集思,未及一个王景略啊!

一见这个阵仗,乐嵩心中越加没底了,他赶紧道,“天王英明盖世,当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东晋若是独大,中原少了燕国的屏障,秦国忧矣。”

“大胆!我秦国兵强马壮,吏政清明,民丰物足,何来忧患之说?”李威厉声怒斥道。

乐嵩自知已是赌上最后的希望,未有畏惧,不卑不亢道,“东晋也是兵强马壮,民丰物足,且以正统之室,招揽天下能臣武将,光是桓温一人,便胜过五万大军,谁强谁弱,我不明言,诸等自知。”

“臣素闻在乱世之中,都是以联合结盟而发展强大的,曹魏强,吴蜀连盟,才有了震惊天下的赤壁之战。恕乐嵩见识短浅,从未听过独木可支危难,一国可抗万军。”

李威心中虽有不服,但是一时他竟找不到任何辩驳之言。

看了半圈好戏,王猛也乏了,他心中既鄙夷又庆幸,同为朝臣,怎么才智相差如此之大。只见他缓缓上前,在群臣的反对声中,淡定奏道,“陛下,燕使所言有理,如今东晋独大,秦燕联合方为上策,互为屏障,北方无忧。”

这时,乐嵩心中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王猛一言,如朝堂巨鼎,举足轻重,刚才还义愤填膺的秦臣们纷纷噤了声。有些谄媚之人不禁心中懊恼了起来,还是猜错了圣意啊。

苻丕现在的脸色,就不是很好看,他赶紧退回原来的位置,将头埋得低了些,似是他未曾站出来反对援燕。

苻宏斜眼看了看苻丕,心中嘲笑更浓。

随即,他也站了出来,紧随王猛之言,“儿臣以为,当出兵援燕,共拒东晋。”

苻坚微微点头,满意的目光落在太子苻宏的身上。

苻丕看着父皇龙颜大悦,心中更加憋气,这次竟让太子抢了风头。

“传孤旨意,领军将军苟池、洛州刺史邓羌率步骑两万,从洛阳发兵,救援燕国。”苻坚龙袖一挥,下旨道。

“陛下圣明。”百官齐齐叩首。

乐嵩想着自己现在可以功成身退,回朝复命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王猛却起身,他的眼角虽露着联邦之好的亲切,但是那寒冷的声音却带着几分威慑,“于燕国危难之际,我们秦国派仁义之师,请转告燕皇,勿忘承诺。”

乐嵩的背脊一寒,冷汗直冒,这秦国的王猛果然名不虚传,从不做亏本的买卖,此时心心念念的都是虎牢以西的地盘啊。

“当然,当然。”

“丞相过虑了,燕国乃诚信之邦,孤相信他们会信守承诺的。”似是觉得王猛太过严肃,苻坚出来打了个圆场,让乐嵩现在的处境不那么尴尬。

但是乐嵩下意识却冒出一个感觉,苻坚与王猛,似是一唱一和,今日在他和群臣面前演了一场戏,怕是早有图谋啊。

苻坚起身退朝之时,乐嵩才看得真切,秦王姿貌魁杰,臂垂过膝,真乃天生帝王之相。

****

“景略啊,燕国派使者来求援,你意如何?”苻坚放下奏章,心有偏向,却未能决断,便向王猛询问意见。

王猛未及思索,便沉声道,“陛下,桓温早有逐鹿天下之心,若让其攻占中原,则秦大事去矣。”

“我们何不先发兵与燕共退晋军,再趁燕衰颓之际,将其取之。”

“先救后取,则秦尽收利好,立于不败之地。”

苻坚大悦,对王猛的赞赏溢于言表,由衷感慨道,“景略卧龙之才,言彰出纳,孤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大业可期。”

****

枋头燕营

慕容垂率军至枋头已十日有余,一直未下令进攻,与晋军隔黄河对峙。桓温和慕容垂,天下间旷古烁今的两位用兵大家,注定要在此时算不上波涛汹涌的枋头渡口,给历史添上惊涛骇浪的一笔。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黄河水似是感觉到了大战的降临,数日在涨潮时滚滚而鸣,似是在为慕容垂所率的燕军呐喊助威。

慕容垂军营肃整,高垒筑起,呈环形防御式,各营之间互为屏障。

静待十日的慕容垂,终于在今日召集各营主将议战。

众将俱到,虽心中疑问,为何我军进抵枋头,数日不击,但是他们都是慕容垂的心腹将领,跟随他出生入死多年,都很清楚慕容垂此时不进攻桓温之军,必有深意,所以都没有人主动催问。

“诸将至枋头多日,你们觉得要想取胜桓温,关键在哪里?”慕容垂放下地形图,向众将问道。

悉罗腾率先站起来汇报道,“石门那传来消息,袁真没日没夜地率部进攻,应该是急着打通石门,解决桓温的供粮问题。”

“悉罗将军所言甚是,枋头是到邺城的最后一个黄河渡口了,晋军的粮草都是通过漕运从建康千里运来,桓温要是想攻邺城,必须在枋头把粮草备齐。”慕容令沉声分析道,那深邃的眼眸已经漾起破敌之策的精芒,只听他一针见血地言出桓温的要害,“再过一个月便会入秋,降雨量会更加减少,桓温引汶水入清水的这条河道必将枯竭,到时袁真如果再不能凿通石门,连接睢水与黄河,晋军就会陷入断粮的危机。”

悉罗腾听得点头称是,当即道,“袁真如此攻势,石门守军恐怕撑不了多久,我们是不是应该分一部分兵力去守石门,这样就能在枯水期的时候断了桓温的粮道。”

悉罗腾意气风发,感觉一下找到了桓温的命脉,当下右肘甩出一个狠狠切断的架势。那衣袖风劲劲,似是在同时将晋军的五万大军打得七零八落。

“悉罗将军好计!”慕容令对悉罗腾敢想敢做的作风很是欣赏,但是他当即话锋一转,委婉地将悉罗腾此计的不足之处也指了出来,“分兵乃必然之举,但若是贸贸然分兵,让桓温得到了消息,他必定率全部精锐直扑我军主营而来,到时我们未必能招架,还可能失了枋头的防线。”

慕容令言之要害,众将频频点头。

“也是,那该怎么办才好?”悉罗腾想想,也觉得自己刚才太欠缺考虑了,此时他皱着浓黑长眉,冥思苦想,却就是想不出来一个万全之策。

同样有此担忧的还有慕容垂的弟弟,范阳王慕容德,他叹道,“世子担忧得是啊,但是想那袁真也是一员猛将啊,虽然与桓温不睦,但是在晋军缺粮的这个节骨眼上,他肯定会拼了命地攻打石门,若是真让他拿下石门,那桓温便再无后顾之忧了啊。”

“依我之见,我们应与晋军进行小规模的前哨战,不必主力尽出,以挫其锐气,乱其军心为主。”

“只要我们在这里牵制住了桓温的主力,他便不敢贸然援兵石门,以小胜压晋军士气,斩他几员大将,桓温断然不敢主力尽出奔我主营大寨。到时我们再派骑兵精锐赶赴石头,速战袁真,让桓温彻底绝了粮道的心思。”

慕容令昂首直立,朗声而言,英姿卓尔不群,如天外寒星般澈亮的双目越帐而望,指点战事犹如挥毫落笔,果敢决断。

慕容垂一直静静地望着令儿这个天之骄子,他的长子,他最优秀的儿子,他毕生最大的期望,那一抹老来欣慰的笑容渐渐攀上他历经沧桑的眼角。

申胤望着年少却沈敏谋略过人的吴王世子慕容令,心中不禁赞叹不已,看人无数的他蓦地抛出了一个惊世预言。吴王得子如此,后继有人霸业可图矣。

“世子谋略过人,此计尚妥,到时双管齐下,桓温腹背受敌,必将撤军。”就连封孚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我现在不过是纸上谈兵,真正实施起来,还得仰仗各位将军。”慕容令谦逊道,未有丝毫骄奢之气,“而且时间的把握,也必须算得精准。若是速战,桓温清水开出的粮道还未到枯水期,晋军粮草还能相持,不会陷入困境之地;若是久战,袁真打通了石门,到时桓温再也不用担心粮道的问题,便会一往无前。”

“竟有如此讲究。”悉罗腾不禁叹道,他真的没有想到那么多,也不会想到那么多。

“桓温急建功勋,见我军多日未出击,必定会在近日主动攻击我军。父王前几日已命人在同山坡设好埋伏圈,交战之时,我们可以佯装不敌,引晋军孤军深入。”

封孚和申胤相视一眼,由衷赞叹道,天资英才啊!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