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一章:换个皇帝

作品:宋扬天下|作者:绝路V|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1-15 06:47:27|下载:宋扬天下TXT下载
听书 - 宋扬天下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紫宸殿。

“啊!啊!啊!”赵顼发出宰猪般的嚎叫之声。

凄惨的叫声,顺着三天不止的霏霏细雨,传出了大内皇宫,似乎震动着整个大宋王朝,震动着上天。

伴随着凄惨的叫声,外面响起了春雷,春雨绵绵下得更大了。

殿前跪伏着四位执政大臣――尚书左仆射曾公亮、枢密使富弼、参知政事唐介、赵汴,还有同样跪伏一旁的翰林学士王安石、御史司马光。

这些人都开始惶恐不安起来,不知所措。

刚刚皇帝还拿着书卷往富弼脸上砸,怎么转眼却抱头嚎叫?

唯有内侍黄门李向安在扯着公鸭嗓子在喊着。

“御医。御医。快叫御医。”

李向安一手拿着拂尘,张着双臂,想扶起皇帝。

皇帝双手抱头,在地上不停地打滚,让他无从下手。

不多时,几名内侍殿头匆忙跑进紫宸殿,一个背着药箱的御医跟在后面。

内侍殿头拼命按住皇帝,御医掏出一根银针,朝皇帝的脖子上扎了一下,嚎叫声戛然而止。

就在御医松了一口气,擦着一额头的冷汗时,皇帝又开始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起来。

“快抬圣上回福宁殿!”御医惶恐不安地说道。

如果皇帝有什么差错,那他也只能等着押菜市场了。

皇帝被抬了下去,几名大臣也跟在后面去了福宁殿。

福宁殿的大门紧闭着,几名大臣在殿外守候,心里开始着慌起来,特别是王安石。

皇帝赵顼,时年二十二岁,乃宋英宗赵曙之子。他面目清秀,眉宇间跃动着勃勃英气。但一身袭明黄色龙袍在身,倒略显年轻皇帝的满脸愁容与疲惫。

大宋真的进入了多事之秋吗?前年(1067)正月,英宗驾崩,赵顼继皇位,胸怀壮志,奋发图强,“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立志革新,以期改变国家近三十年来的积贫积弱的局面。

经过两年来劳心竭虑的准备,他决定今天对那些抵制和反对变法的中枢重臣进行最后一次说服。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要启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厉行变法。

就在这君臣摊牌的重要时刻,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皇帝突然病倒,让朝局更加混乱起来。

即使那些反对赵顼的大臣,也不得不为皇帝祈祷了。大宋六年两次大丧,国库空虚,已经折腾不起了。

太母娘娘和圣母娘娘都匆匆地赶了过来,后面还跟着昌王赵颢以及一班小黄门。

几位大臣纷纷跪伏请安。

“朝政大事不可懈怠,几位相公先下去吧!”

说完,不待回话,圣母娘娘便和太母娘娘、昌王走了进去。

昌王已经到了外出就藩的年纪了,但仍居住在内廷。不少大臣都为此事上书过,闹出了不少事情。

为此,几位大臣都不敢离开,心中忐忑不安,如果皇帝有什么好歹,这昌王一旦篡位,那他们这些对赵顼有拥戴之功的大臣,便没有好果子吃了。

进入福宁殿,御医正在为赵顼扎针,向皇后满脸泪水,却不敢哭出声来。

“官家如何?”圣母娘娘问道。

“圣上气急攻心,又劳累过度,身体非常虚弱,若能细心调理,应无大碍。”御医躬身说道。

看着皇帝趴在龙床上,背上扎满了银针,两宫娘娘心里都不是滋味。

“官家这个皇帝当得苦呀!”两宫娘娘心里都默念道。

“如果我当了皇帝,是不是也这样?”昌王也在心里默念着。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赵顼已非彼赵顼。

真正的赵顼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个身体内装载的灵魂已经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赵锐了。

赵锐,时年三十三岁。原本是孤儿,在儿童福利院长大。

二十岁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后弃文从武,在其他同窗忙着考研的时候,他却在学校入伍参军了。

二十五岁,已经当上了班长的他被选拨进入了特种部队。在军中比武获得多项荣誉,更以一身的硬气功闻名部队。

后在执行反恐、缉毒等多项任务中建立功勋,接连获得提拔,成了最年轻的上校。

一三年,由他组队对中缅边境的黑三角地带的毒枭进行打击。不料,战友叛敌,陷入包围,饮弹身亡。

对国家绝对信仰的他,绝没有想到战友会叛敌,正在为自己的疏忽懊恼时,却倒在了战友的枪口下。

此时的赵锐已经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因为他的灵魂里还有赵顼的记忆、情感和理想。一个思维兼并了两个记忆和情感,无论是谁都难免精神分裂而亡,意志坚强的他硬是挺了过来。

当在赵顼的记忆里得知自己已经是大宋皇帝时,赵锐心中一片恍然。穿越了?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坚定的国家战士。这样荒谬的穿越,他始终是不相信的。

御医将银针一根根地拨出,向皇后为赵顼翻个转身,盖好被褥。圣母娘娘让向皇后好好照顾官家,便吩咐众人退出殿外,让皇帝好好休息。

圣母娘娘出了殿门,看见外面的大臣不但没走,还多了起来,连侍卫班直也站了整整两排。

“怎么?防政变吗?”圣母娘娘心中不悦,却不敢直言斥责。便一声不吭地离开了。太母娘娘看着圣母娘娘远去,也招呼昌王离开了。

众大臣也没有再理睬两宫娘娘,而是把御医围了起来。

“几位相公放心,圣上无事,调理个把月就能康复。只是以后不能让圣上动气了。”御医拱手说完,便进了偏殿,随时等待召唤。

“各归本位吧!”曾公亮是宰相,随即安排道。又看了王安石一眼,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众人散去,福宁殿安静了下来。

赵锐挣扎着坐了起来,借着赵顼的记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华丽的古代宫殿,只在参观紫禁城的时候见过。檀香萦绕,让人心旷神怡。再看看被褥,被套是一层网着丝绸的锦布,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棉花,非常柔软。

“看来,只能做赵顼了。”赵锐叹息一声,又躺了下去。

两世为人,不能再犯后世的错误了。以前是特种兵,犯了错误最多是牺牲了个人,完不成任务。可现在做皇帝了,如果再犯错误,那整个国家都将面临危机。

赵锐,不,现在应该是赵顼。不断反思着自己。

对国家的信仰,是意志所在,不管是后世的中国,还是现在的大宋朝。赵顼在琢磨着要做些什么?怎么安排?

北宋被金所灭,南宋被蒙古所灭,即将进入近代的中国开了倒车,导致中华文明衰弱。这几乎是后世的共识。

一个强大中国的意志是不允许这些事情再现的!

灭亡总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是血性的泯灭!

血性泯灭,安逸腐化。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走向了前台,力图革新振作。

然而,失败的阴影让他们如今又成了反对派。

那些中枢老臣,无不是国家柱石,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有心无力,只能竭尽所能,为这个即将倒坍的王朝修修补补。

中枢老臣并不是反对变法,而是不愿激进,庆历新政的失败让他们胆寒。

虽然现在,他们仍坚持“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是却要缓慢得多,犹如乌龟漫步。

北宋到了今日,需要的是一阵狂风暴雨,以扫荡往日阴霾。难怪赵顼会日益厌恶他们的保守!

赵顼翻出原来那个赵顼的回忆,不断清理着思路。

在后世上大学的时候,他也曾写过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论文,指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是却没有说怎么样才能成功。

事后诸葛,世人都能做。然而,真的身临其境,却深感无力。怎么样才能让王安石变法取得成功呢?

让你来做王安石,让你来当宋神宗赵顼,你怎么让大宋强大起来呢?当回忆起后世那些指责“宋神宗打着变法的旗帜搞独裁、王安石打着变法的旗帜搞搜刮”的评论时,赵顼心中苦笑。

为王安石的变法扫清道路,还是采用司马光的策略缓缓前进?赵顼迷茫了。

王安石变法最终的失败,司马光废除新法的果决,让赵顼不敢轻信两人。

“不能再犯后世的错误了!”赵顼在心里不断警告着自己。

可是,后世的评论铺天盖地,却没有人拿出改变宋朝的具体方略。赵顼自己也没有办法了。到底用谁?王安石?司马光?还是苏轼?

大宋国库空虚,国家日益困顿,变法的声音响彻朝野。这三人因为拿出了变法的具体措施而扬名天下。只是这三人的变法观念相差很大。最得势的是王安石,其次是司马光,无法自立旗帜的苏轼却是终生不得两人喜欢,颠沛流离。

从以前那个赵顼的记忆中找出了司马光和苏轼的变法策略,赵顼开始沉思起来。

即使是丑陋不堪的事物,也有其闪光的一面。坚持两面性,坚持矛盾与统一,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思考的惯性。

“为今之计,莫若以拔贤俊,随材受任,以举百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以修庶政。选择监司,澄清守令,以安百姓,屏绝浮费,沙汰饮食,以食仓库。询谋智慧,察验武勇,以选将帅。申明阶级,翦戮桀黠,以立军法。料简骁锐,罢去嬴老,以练士卒。全整犀利,变更苦窟,以精器械。复灵夏,取沙瓜,平幽蓟,收蔚朔,无不可也。”

赵顼嘴里念叨着司马光的《上皇帝疏》,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作者有话说editorbyjack2014-09-19-->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二维码广告start-->.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t:left;}.qrcodeul{:120px;font:14px/1.5":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 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 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二维码广告end-->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