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逸铭虽然曾在报告中,知道耿杰等天在顺义县城内进行了一次移动电话实地测试,也知道他们为了获得允许,曾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口但报告总是简略的,主题是当天的实际测试数据,以及未来相关改进方向,对于那个“相关部门”与军方无线电监测部门也亲临现场监察整个测试过程,却不会有详尽描写:这是技术报告而不是小说口所以对于这次实地测试以后,军方急于得到数字移动通讯系统技术的渴望,他却是一无所知。
因此面对后来,国内方面几次三番地连续催促,他也是毫不在意,一拖再拖。
他的注意力一直关注着计算机个人标准会议上,计算机光盘格式是否能按他要求如愿确定,每天都听取霍克对于游说进展的汇报。脑子里时刻思考着的,也都是各个厂商提出的利益交换条件,并以此来不断修改己方条件,以争取对方的支持。
在他看来,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凹光盘他已经落后了一步,被飞利浦和索尼抢先拿走了音乐光盘的专利和标准。专利也就罢了,索尼的解码芯片、飞利浦的光头制造技术都算不得什么,项目组在他引导下研发的技术更加先进,也绕过了对方设置的专利陷阱。
因此对于双方的专利,他并不在乎!
原本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凑到一起,搞的什么红皮书在他看来就是笑话。他相信等他的技术一出来,这两家公司只有黯然谢幕。
然而当他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比标准居然得到了华纳、百代等国际四大唱片公司支持并很快推出800种基于这种格式的激光唱片时,这个笑话就再也不是笑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标准。
有了四大唱片公司的鼎力支特,其他公司如果要生产激光CD机就只能基于他们这个标准生产,这样一来,飞利浦的光头专利、索尼的解码芯片专利等才具有了真「冇」实的杀伤力。郭逸铭自己搞的一套技术标准,顷刻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能绕开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的光盘技术,也得到四大唱片公司的支持,从而可以与飞利浦、索尼分庭抗礼。然而这个想法明显是不现实,四大唱片公司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可能自打耳光,再转过头来支持他。
他在香港组建生产链时,就想到了一个侧面迂回的解决办法。
标准已经确立的情况下,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就要获得专利权。而专利权并不是只有自己研发一条,还可以通过利益交换得来。
他的优势不在家用电器市场份额而在个人计算机市场,既然如此,他完全可以首先确立个人计算机光盘标准,然后再用这个标准、自己基于这个标准开发的技术去和飞利浦、索尼作交易。
哪怕数据光碟的推出将损及他在软驱上的部分利益,也迫不得已。
软驱终究是一种小数据的存储设备,它的应用范围太窄了生命力非常短暂。
不像光碟,横跨计算机、家用电器、游戏机三大市场,涉及音乐、多媒体、视频、商务等诸多应用领域,其利益空间远超软驱。
而且飞利浦、索尼公司的胃口远不是音乐光碟就能够满足的。根据历史,他们不久就会又来一次会商,制定计算机数据光碟的标准将多媒体光碟的标准也收入囊中。时间不等人,郭逸铭就算再不想如此早推出计算机光碟,可面对险峻的形势,也必须快刀斩乱麻,立即拉拢绝大部分计算机生产商,用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提前把这个标准抢到自己名下。
等他有了和对方谈判的本钱,他才能用数百万、未来甚至上千万台个人计算机庞大市场为诱饵,与对方实现专利交换,从而顺利踏入家用电器c。机的市场。
虽说这次与会的厂商,大多是DW联盟及中立厂商,并没有IBM旗下参与,这个标准也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但这次与会厂商在个人计算机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了溉以上,就如同四大唱片公司一样,完全具备了成为行业标准的资格。不管IBM认不认可,哪怕对方也推出一种CD光碟机,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运用,而无法对市场造成双雄并立的影响力。
同时他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一旦谈半破裂,他就全面推开计算机比CD-ROM,哪怕为此影响到软驱的销售,失去一部分软驱利益也在所不惜!
他是这样想,别人也不是傻子。
软驱的暴利所有人都看在眼中,对其垂涎三尺者不在少数。现在西部计算机公司又想把计算机光盘的格式标准握在手里,虽然各大厂商对于光盘未来广阔的应用空间还不太了解,不能提前设想出VCD、DVD、游戏光碟等等用途,但仅是未来大容量数据存储器这一个优点,就足够其他公司对其虎视眈眈口他们既便没有能力独立研发激光数据存储器,但面对霍克的游说,不少公司也趁火打劫,趁机提出了种种要求。
郭逸铭也每天真到以为对方会信守承诺。
这些公司的答应根本不能作数,等他们未来拿到了好处、或是被诸如飞利浦等这些其他公司收买,翻脸不认账都大有可能。
他只求现在有一个计算机光盘标准名义上的拥有者,以此作为筹码,然后立即拿去对飞利哺公司威逼利诱,争取尽快实现专利交换。
他所作的一切,就只为打一个时间差。
为此,这些日子郭逸铭尽管没有与会,却每天殚精竭虑,想出各种方法来与各个厂商周旋:给对方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条件的允诺、技术交换、给与资金上的支持,等等。哪些条款可以答应,哪些必须严正拒绝,都需要他耗费心力。
最终通过反复的讨价还价,部逸铭总算如愿以偿,拿到了计算机光盘、光碟机的技术标准。而其他厂商也各有所得,不但有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也包括更加紧密的联盟、市场份额的协调,还得到了西部计算机集团的承诺,将在未来推广计算机光碟机时,将部分采用他们拥有专利的技术,从而让他们也能在这上面分一杯羹。
这个皆大欢喜的协议一签订,郭逸铭立即就指令霍克派出谈半人员,和飞利浦进行试探性接触。
目前在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里,最可能和他达成专利交换的,就只有飞利浦!
索尼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产品,CD机卖得正火,没有可能树立一个新对手。更何况索尼只拿到了一个解码器的专利,光盘专利是在飞利浦手里,就算索尼允许他进入市场,也没有资格同意。
而飞制浦目前并没有自己动手生产CD机的动向。
表面上看,似乎对方懒得自己生产,乐于靠发放专利授权以轻松获利。但熟知后来技术发展的郭逸铭却非常清楚,飞利浦后来可是非常著名的顶级光碟生产商之一。它此时置身事外的样子,实际上只是迷惑索尼等日系厂商的假象。它从未放弃自己动手,切走最大块蛋糕的想法,始终在密切地观望着市场动向,眼看着索尼等日系厂商冲杀在前,做本该它来做的工作,大肆撒钱到处打广告、做宣传,充当把这个市场做大、做成熟的苦力角色。飞利浦一直在做着准备,眼瞅着时机到来,就会利用自己在音乐光碟机上的技术和专利优势,一举杀入市场获得最大回报。
这是欧美惯用的伎俩了!
所以这个时候,去和对方谈判,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飞利浦并不会在意又多一个专利拥有者,反而会乐于拉上一个美国企业来壮大己方声势,共同来对抗索尼、日立等日系厂商。它本就不喜欢索尼抢走本该它独享的美餐,但考虑录像机标准之争,索尼和松下公司斗得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它才强行按捺了心中的不快,与对方平分专利。
但既然市场已无法独享,以欧美系厂商的习惯做法,能够在拉到一个盟友,而且对方还能带给它更大利益,他们也会乐于接受,这是和索尼等日系厂商最大的不同。
郭逸铭把一切都安排好,等待与飞利浦的接触也需要时间,不用一直在美国傻等。他仔细盘算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疏漏了,这才悠悠返回了国内。
回国以后,他有空具体了解一下,这次国内方面急迫催促他回来的意图。
而他得到的答案,也令他有些愕然。国内方面催他回来,好像并不是为了程控交换系统。对于程控电话系统,国内方面固然是充满渴求,但双方的合作已在顺利开展中,第一批千门程控交换系统正在西城分局进行安装,接下来就是试运行。国内这次之所以急着找他,竟然是为了公司研发的移动电话系统。
“为了移动电话?”他很是吃惊。
在他看来,移动电话这样昂贵的系统,国内现在是根本无力承担的,这点从上次邮电通讯部的初次会谈中,他就已经确定了。事后双方在程控交换系统的合作中,他对国内邮电系统现在窘迫家底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国内的邮电部门现在不是一般的穷,而是穷到兜里掏不出一个铜板!
他们就是连换装急迫需求的程控交换系统,都是抠抠索索,合不得多花钱。这次西城分局的试安装,总共才只装了千门,就可知其到底有多穷。
要知道在这次合作中,中美电子研究所可是已经给了他们最大的优惠!
国际上,万门程控系统价格是1000万美元左右,福州的万门程控系统600万买回来,已经觉得是赚了大便宜,笑得合不拢嘴。郭逸铭看到他们处境如此艰难,考虑到产品都在国内生产,成本低廉,再想想和国内的良好关系,因此只按照比成本价高出5%的价格,程控模块每门只收了300块钱的超低价。
面对如此拮据的邮电部门,他真心不好意思赚他们钱,也就是意思意思,收回点成本价,能养活生产线,积累技术就可以了。
可就这,对方都是一幅囊中羞涩的样子,试验性地安装了千门。
可这次国内心急火燎催他回来,居然是为了移动电话系统,他就有些想不通了。
一个移动电话基站的建设成本,可比程控交换系统贵太多了!一个千门用户基站就要24.5万,他哪怕少收一点,也要27.8万。但诺大一个城市不可能只安装一个移动基站,具体需要多少,是要按照信号覆盖率来计算的,几十上百座、乃至几干上万座都不嫌多。
按照后世计算标准,为了尽可能降低信号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多采用了10几毫瓦的微型基站,辐射比一台显示器还小,信号覆盖范围仅有百米左右。一座城市设置十几万个超微型基站与几千座小型基站,才能组成一个繁密的信号网,覆盖每个死角。
再向前推,在20“年的时候,上海的基站覆盖率达到了每平方公里田座,总计4400座左右。香港的基站密度更是远超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密度高达14座,基站总数更是达到了几万座!
放到现在,即便考虑到这个时代信号干扰少,通讯距离可以适当延长。哪怕基站密度大大降低,不用300米就设置一个基站,就按照区制标准每15公里的距离来设置一个好了一一反正现在国人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还没有到好不好的程度,信号略差一点、通话质量略低一点、掉线率略高一点,都不是问题。
可即便是大区制,以北京东西城区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来算,也要四五十个基站。
这就是1400万上下,然后还有程控交换中心,如果东西城区各设一个万门程控交换中心,然后市局再设一个总控中心,那么四五千万也打不住。要是扩容为十万门程控交换中心,这钱再翻个五六倍也是寻常。
这么大的建设投入,国内能够承受吗?
他就是了解了这一点,才打消了向国内推销无线移动系统的念头,转而考虑其他突破口。
郭逸铭带着这个疑问,当天也作了不少功课之后,在第二天就应邀去了邮电通讯部。
通讯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部门,事关国家安全,因此邮电部也受到了国家重点扶持,属于旱涝保收的部门。在这个改革初期风云震荡的年代,邮电通讯部比起日渐没落的机械行业、轻彷行业等国内其他的部委,日子要好过了许多,人心也比较稳定。
就算他是第二次来,看门大爷已经认识他了,也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可还是坚持要他拿出单位介绍信来,而且舒雨菲帮他登记都不行,一定要他亲自填写来客登记表以后,才允许他进入。进入这栋苏式高大办公楼大院之内,他们所见到的邮电通讯部的工作人员态度也很是沉稳,做事不紧不慢,看起来甚是悠闲。
郭逸铭等人才踏上大楼台阶,就有人过来拦住了他们,询问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舒雨菲说明了是应施部长之邀,来部里谈公事,对方还是很警惕地询问他们具体是来谈什么公事,反复盘问,简直把他们当作了来搞破坏的敌特分子。更可气的是,那人问了半天,确认他们的确是应施部长之邀而来,也没有带他们过去的意思,直接挥了挥手,轻飘飘说了一句:“那你们去吧。”就把他们打发了。
接着他们才上楼,经过办公室走廊,第一间打开的办公室里,就又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干部,询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又把他们盘问了半天,才放他们走。
临离开的时候,郭逸铭还感觉到身后似乎有一双警惕的目光,一直盯着他后背在看,让他颇有如芒在背的感觉。而且这里的人很奇怪,拦着他询问来意很积极,可是当他询问施部长的办公室在什么地方,这些人却没有一个给他解答的,不是说“你自己去找吧。”就是模糊不清地来一句“不就北头楼上吗”“你照直走就到了。”照直走,让他直接去撞墙么?这些回答让他又可气又可乐,很是无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