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的中华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躁。
南北停战形同虚设,安徽和淮北依然厮杀不绝,北方更是血流成河。原本率先平静的杨江上游三省却再次掀起了腥风血雨,每天都有人被抓被杀,短短几天就有上千顽固派和抵抗新政的士绅被抄家,枪毙或者全家被士兵逐出省籍。之前那些抵触新政的人也一夜间全体登报倒戈变成了拥护派,还主动配合政府、军队实施新政,连很多偏远农村都专门派人去贴上了宣扬新政的大字报。
还没等这bō结束,国防军五万余大军四处出击,转头开始打击流窜于三省内的地痞、流氓和土匪,尤其是四川境内往往一天内就会传出三四起借保路运动自立为王的土匪被强行缴械的消息,连那些不服管制,接到缴械通告视若罔闻的同志军和袍哥都不例外。
还没等这些结束,贵州紧接着传出了骇人听闻的事情。贵州刘显世,戴戡等人联合宪政党发动兵变,不仅将黄泽霖、张百麟等人杀害,占领后更是大肆, 屠杀自治学社和不愿投降的士兵,仅三天时间贵阳城就有四千余人倒在了血泊中,后来这场动乱也被誉为二一事变。由于电报站被炸,直到二月五日贵阳初步稳定后消息ォ从一百多里外的安顺发往云南和全国。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虽然国防军在三省的行动规模更大,牵扯人数更多,但因为跨度长所以还没那么触目惊心,而贵州这一幕却结结实实打懵了渴望推翻满清后过太平日的普通人,当细心人开始搜索刘显世和戴戡等人的背景和发动贵州事变的缘由时,却发现他们都和三个名字有牵连,梁启超、蔡锷和唐继尧。
就在大家一致谴责贵州事变,并认为这是民国动乱开始的时刻,另一个更加轰动・更加让人jī动yù狂的消息从北京传出。
2月6日,历经两百多年,内忧外患的满清王朝在南京开出每年拨给400万安家费,在北伐之风渐成燎原时・通过袁世凯的嘴巴将定于2月12日退位的诏旨转达给南方谈判代表伍廷芳,并由他转告南京政府。同时袁世凯也首次公开表示“共和为最良国体”,并谓大清皇帝既明诏逊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既民国之始基,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虽然还有六天,但很多人已经等不及了。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更是响起了鞭炮和锣鼓声。
这个消息同样让三省陷入了狂欢,连宋清这样很少言笑的人,也逢人就夸几句仿佛连贵州战事都忘记了,只有等回到长沙临时指挥部后ォ渐渐lù出了凝重之sè,手指不停在地图上扫来扫去。
“宋清,亏你还是总参谋长,不会是在担心黔军和滇军吧?”手指刚绕到贵州以南的安顺时・一个声音从后响起,扭头看去蒋方震居然一阵军装出现在了门口,讶道:“百里兄・你怎么来了?”
“还不是你闹的?恰好张文景要送一些新装备来,所以我就来问问,好端端为何要抽三十多位速成班军官去贵州,难道你还怕了蔡锷?”蒋百里说话从来都是不客气,宋清也习惯了,哑然笑道:“百里兄,我抽的是速成班军官!这些人都已经满了三个月结业期,和蔡锷有什么关系。”
由于国防军急缺军官,所以国防大学开业后继续保留了速成班,速成班内越是技术兵越是时间长・普通陆军军官一般都是三个月,而正规大学班却需要学习满两到三年ォ能毕业,所以蒋方震立刻说道:“要不是他们到了结业的时间,你以为我会放人?”
宋清也懒得理他,问道:“你刚ォ说张文景送装备来了?是机枪还是仿造的七生五管退炮?”
“我哪知道是什么?一个个都用木箱封着,我想看看还被宪兵给挡住了・不过看大小不像是大炮。”蒋方震说完后走到地图前,问道:“都六天了,你不会还没动手吧?”
宋清也不瞒他,指着遵义说道:“五师一个营已经过了遵义,最快明早就能赶到贵阳,一旅正跟在后面赶路,大概差一天时间。从昨天安顺ォ发出通电这个时间算,蔡松坡得到消息应该在三日后,就算他立刻启程,也要明天傍晚ォ能到一.。”
“不错,抢到了先手。”蒋方震满意的点点头,忽然又摇摇头:“可惜不是你的功劳,是士兵干的好。”
对这个家伙宋清只能挠头,由于邱文彬一行安全撤回施秉发回电报,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当晚是他炸掉了贵阳电报站,导致了贵阳无法立刻对外联络,加上刘显世等人又先忙与清剿自治学社和不听话的士兵,直到五号安顺ォ得到了消息。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他承认是邱文彬干得漂亮,说道:“先手是拿到了,不过蔡松坡也有些本事的,不能小看。”
“有什么本事?无非就是跟着那个梁启超瞎闹罢了,没自己的思想,没自己的体系,到最后一.一枚摆弄的棋罢了。”蒋方震对蔡锷可没什么好感,就因为这个人缺乏自己的立场,尤其觉得他拜梁启超为师是目光短浅。
宋清虽然也留德国,但从未和蔡锷打过交道所以不好评论,拉着他说道:“先不说这些了,去看看送了什么装备来,居然还瞒着我们的陆军大学校长。”等两人抵达校场后,宋清ォ发现苏洪生也来了,正在和闻讯赶来的杨秋说话,手指还一个劲的指着旁边装满大大小小木箱的马车不停笔画。
见过杨秋后,苏洪生立刻让宪兵将其中一个木箱抬了下来,打开后里面的东西让宋清和蒋方震都略微有些犯傻,只见到一根长约一米多长,手臂粗的黑sè钢管横卧在箱里,旁边还摆放着三角支架和一个中央有些凹陷的大铁盘。杨秋看到这些却一下兴奋了起来,迫击炮!自己最急需的迫击炮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弄出来!
“苏老,这是什么?”
“大炮啊!”苏洪生别提有多兴奋了,立刻让士兵组装。
大炮?曾经留学德国的两人有些愣了・这算什么大炮?其实这也不怪他们,迫击炮是日俄战争时期ォ出现的新式武器,两人留学时德国也ォ刚刚研制成功准备部队,而且是短身管的怪物・就算此刻都没有大规模批量制造。现代意义上的迫击炮知道1年法国加装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xìn连接的缺点ォ算成型。
安装迫击炮的士兵看起来已经ō过较长一段时间,动作比较娴熟,很快就将一门80毫米迫击炮安装好。
这种迫击炮是仿制后世的67式,炮尾装有拉发机构,便于平时训练。炮管明显较粗较厚,这是因为杨秋对国内炮钢的不信任・所以他ォ向美国采购了大量武器级钢管,就是为大量制造迫击炮准备的。缓冲机为单管双簧式,方向和高低机采用机械齿轮结构,通过转动手柄可使大小锥齿轮及螺筒转动,进而使高低螺杆上下移动,赋予炮身高低射角。瞄准镜也是机械式的,因为国内根本没有光学制造设备。
虽然简陋粗糙,但却切切实实是一门可以使用的现代迫击炮!等士兵完成安装打开弹药箱后・杨秋最后一口气也松了。弹药箱内,并列躺着六枚炮弹,弹翼、尾杆、药包无一不全・唯有橡胶闭气环用树脂胶皮代替了,这是因为国内目前缺少橡胶,必须等向美国采购的硫化设备抵达ォ能想办法弄出硫化橡胶。
“这都试验过了?”杨秋声音有些急,他看到迫击炮后就升起了借机将第五师彻底改造为山地师的想法,因为迫击炮是山地师最佳火力支援武器。苏洪生做事沉稳,上次汉一型轻机枪也是完全通过实验ォ拿来给杨秋看的,这回的迫击炮其实一个月前就造好,但因为从来就没造过这种大炮,更替提不上实验,所以捧着杨秋的使用说明和训练手册足足试验了一个多月・ォ终于放下心拿来交付。
士兵们安装好后,杨秋就迫不及待将大家带到了靶场。大家只见到,士兵调整好射角后将炮弹从顶部装入,然后砰的一声轻响,青烟冲出炮口时能清晰看到一个黑点冲向了远处。
“轰.一。”
三公斤多全黄sè炸药填装的炮弹威力还很不错,加上预刻的破片・立刻就将远处的靶标击碎,腾起的火团大小甚至可以媲美75毫米野战炮了!让宋清和蒋方震都顾不上危险,全涌了过去亲自体验一把新式迫击炮的威力和使用方法。只有杨秋暗暗皱了皱眉,问道:“最大距离测试了吗?”
苏洪生还沉静在喜悦中,没注意到他的神sè,说道:“最远能打到1米,但这个距离精度比较差,最准是800米左右。其它也都没问题了,就是碰炸引信一.咱们产的不行,还需要用德国原产货。”
1米¨一杨秋挠了挠头,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举顺口溜,“八二炮真奇妙,打不响往外倒,倒不好,连人带炮全报销”。这句就是指黑火药做发射药包的诟病,距离短,炮弹弹道不稳定。当时新四军解决的办法是用废电影胶片磨成粉末。现在电影胶片还属于奢侈品,好在硝化纤维已经有了,关照道:“告诉张文景和申树楷,看看能不能进口一批硝化棉,你们用它实验能不能做发射药,要是行的话就干脆采购一套设备,不要怕花钱。自产的引信质量还是要尽快提高,等那些奥匈的工人身体好了后,精密活让他们先做你们跟着学,目前暂时.进口一批吧。”
杨秋将需要改进的地方交代完后追问道:“造出了多少?目前的产量每月能出几门?有多少士兵能操作这种炮了?”
苏洪生不敢欺瞒,立刻说道:“主要还是我们没无缝钢管技术,都要靠铸造,所以现在只有八生六门,十二生四门,会用的炮手有十几人了。炮厂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在照图纸仿造您那个七生管退轻炮,所以每月暂定两种口径各六门,这种炮弹也是新造,目前每月只能产三千左右。”
“产量不要急,造一门就必须能用一门!我已经向美国订了很多这种炮管,最迟两个月后就能交付,目前最主要还是完善工艺。”虽然杨秋心急要立刻把迫击炮送往贵州实战测试,但为了鼓励大家还是先安慰了两句,ォ说道:“清,你立刻发报给张文景,让他以最快速度把这些炮和炮手送到贵阳去进行实战测试,顺便帮帮苏小虎。”
蒋方震和宋清恰好走过来听到这句,相视一笑。有了这种一个壮汉就能扛着走的大炮,贵州之战中最让大家头疼的重火力总算解决了。
靶场内隆隆的炮声让来找杨秋的陈果夫有些愣神,尤其是见到样奇怪的迫击炮,脚步更是情不自禁的往那里走。宋清还是有些担忧陈果夫的身份,毕竟他是陈其美的侄,怕他知道太多泄密,立刻喊了声:“果夫,有什么事情吗?”
年轻的陈果夫没那么多想法,只是觉得这种小炮非常新奇,听到呼喊立刻跑了过来,拿出电报说道:“巡使,参谋长。
刚ォ我们收到了云南蔡锷都督的全国通电!他说,自古以来,滇黔互为hún齿,如今黔地袍哥乱政,已成匪国,闻刘显世等士绅来电乞援,吾等滇军岂能忍心坐视,任由其匪祸横行,特请命南京,提兵向东扫dn黔境内,还黎民百姓之太平。”
“袍哥?!”杨秋哑然失笑,还真是危墙众人推,自己这边对袍哥大打出手,蔡锷居然也学会了用这招。看了眼已经收起来的迫击炮,笑道:“通电吧,我们也通电全国!保卫革命,扫dn贵州,剿匪安省,维护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