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皇帝破例的没有叫起,贾祯以为圣上身体不爽,派苏拉去打听,得到的回答竟然是:“不能按照朕的意思从重惩办这几个官员的话,朕就不要临朝了。”
贾祯大吃一惊清朝的政治架构和明朝完全不同,不论是大小事都要皇帝一言而决,而皇帝每一天和军机处的第一起见面是从雍正年间成立军机处之后从来没有停止过的,君臣协商,方能就四海之内每天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决断,今天皇上来了这样一手,岂不是要效法前明的嘉靖皇帝了吗?这下可真的是糟糕了
赛尚阿几个也有点傻了眼,面面相觑了好半天,他冒出一句:“至于的吗?不就是为了一个赵双山?芝翁,你也是的,昨天干嘛和皇上顶着说呢?”赛尚阿双手一摊:“这下多好?皇上撂挑子了,我们怎么办?”
周祖培也没了主意,这是从来没有过先例的,一时间坐在那里发呆。贾祯想了想:“不行。”他说:“不能让皇上这样由着性子来,递牌子请起”
绿头牌递进去,皇帝派人传谕:“今天累了,不见”
刚刚早上起床,居然就说‘累了’?显见是托词,大家商量了一下,认为不容皇帝拖延,这一天非谒见不可因而第二次再递牌子。
第二次递牌子,依然不准,这也在意中,贾祯叫人再递。第三次奏达御前,皇帝思潮起伏的考虑了好一会,知道这是一道难关,非闯不可,便沉着脸说:“好吧,就看看他们说点儿什么?”
于是军机处几个人由赛尚阿领头,一个个面色凝重地出了军机处。这天是七月初十,热河地处塞外,比之京中要凉快得多,但众人以心情沉痛,所以就象黄梅天进入通风不良的小屋子那样,不独汗流浃背,而且令人有窒息之感。
皇帝让几个人等了好大一会儿,才阴沉着脸进到殿中,待皇帝落座之后,几个人拜倒见礼:“臣等叩见皇上。”
“你们一定要递牌子请起,到底是什么事?”
来之前,军机处的几个人就商量过了,皇上缀朝一事不必提,就照着往常一样,该说什么事说什么事,若是皇上自己不提起,就当全没发生过一样。如果能够把这件事放得阴凉下去,那就是最好。
所以,贾祯一开口便是谈起京中总署衙门报上的关于选定界址作为天朝第一条铁路营建事宜来:“回皇上话,臣接获京中总署衙门呈上来的折子,恭亲王以为,天津地处直隶,与京师密迩相邻,而且若是建造火车,不免要从良乡等地经过,该处皆是我天朝列祖列宗万年吉地,通行之际轰鸣之声大作,扰民之处暂不提,只恐惊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所以,恭亲王奏请,是不是将天朝的第一条铁路改为在其他省份试行?”
皇帝倒也没有想到贾祯会不提刚才的尴尬,转而论起了正事,他的心里也觉得有点讪讪然,这样的一幕传扬出去,无论如何也是自己的错处大,军机处几个的错处小,本来有理的事情也让自己做得无理了。
一念至此,他也放松了怀抱,语气很温和的问道:“这件事恭王说得对,他在折子里有没有提及改为在哪里呢?”
“是。恭王提议,将铁路改为在山东省内东阿,寿张之间兴建,若是运行良好,……”
他还想再说下去,皇帝突然想起什么事情来了,断然插话道:“东阿,寿张之间?可是有一条名叫大清河的河路吗?”
贾祯对山东的地理不是很熟悉,更加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知道此地的一条河流,给问得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还是周祖培,在一边接上了:“皇上虽足迹不出禁中,却熟知天下大势。圣上所言极是,东阿寿张之间正有一条河,名叫大清河。”
“在这里修建铁路万万不可行”皇帝得到肯定的答复,更加坚定了主意:“拟旨,告诉老六他们,让他们和英国人再认真的商议一番,实在不行的话,下去走一走,实地考察一番也是可以的。铁路建设首重的就是安全,既要保障铁路沿岸百姓生活起居不受影响,也要顾全到铁路本身的安危,毕竟朝廷拿那么多的钱出来修铁路,虽然只是试行,也不能打了水漂。”
赛尚阿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不能在山东修建铁路,直愣愣的问了一句:“皇上,奴才不明白,便是要保证安全,山东一地又有何不可呢?”
“呃……”皇帝给他问住了,难道要告诉他们,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神龙摆尾一般的夺大清河故道入海,将东阿、寿张之间的运河冲成两段的事情吗?便不提他们信不信,只要追问一句:“皇上怎么知道的?”难道还可以用圣祖仁皇帝托梦相告吗?
人急智生,给他想到了主意:“哦,朕是听了刚才贾祯的话深有感触,我朝列祖列宗万年吉地不能为外物干扰,想来山东乃是圣人故乡,自然也要常保安宁吧?”
“是,皇上圣虑周远,老奴钦佩无地”
赛尚阿为皇上的一番话瞒混了过去,贾祯几个却另有心思,皇上的话很显见是在瞪眼扯谎,只是为什么却不知道。只听他继续说道:“朕想了想,漕运虽然改为海途,不过有很多江南各省的特产还是要从水路进发到江宁、宁波、乍浦等地装运海船,既然这样的话,不如就将第一条铁路改为在江南省份中挑选一地作为试行之所吧?你们认为呢?”
“是,皇上说的极是。水路运输经常会有舛误之事发生,伤了装运的货物还在其次,每每连带着押运的弁员也会从旁受累,若是能够将这等物事皆由铁路运输,想来今后再无劳民伤财之虞,能够加入其中,不但是臣之幸事,想来,百姓也会额手相庆的吧?”有了赛尚阿的一番话,众人自然是颂圣之声不绝于耳,这件事就算是有了成议了。
君臣几个又说了几句话,把国事料理得爽利有致,皇帝也觉得心情为之一松:“这是你们几个人,嗯,”他有点不好意思的红了下脸,说:“递上来的牌子,等一会儿朕让内侍给你们送过去吧?”
这便等于是在变相的道歉了,贾祯心中一热,声音竟然变得哽咽了:“臣等昨日言语失节,大非人臣本色,皇上不以为非,反天语温慰,实在令我等惭愧无地。臣身为军机大臣,凡事以直言上事朝廷,层蒙恩眷,他人有罪则行之铁面,自己有罪,则不言不语,何以为直?”说到这里,他把大帽子摘了下来,放在一边:“臣自知有罪,请皇上降旨责罚。”
有了贾祯这样的一番做作,赛尚阿等人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各自免冠,请求责罚。
“朕并不是生你们的气,朕气的是赵双山、刁清源之流。”皇帝挠挠头顶的月亮门,无奈的笑一笑,把话题转了开去:“吏治是一篇大文章啊不要说是朕这样德行浅薄之君,就是圣祖皇帝,世宗、高宗那样的英主,难道不也都是为了整饬吏治而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吗?而在朕看来,所谓的吏治,不论是世宗皇帝的严刑峻法,还是高宗皇帝的以宽为政,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却是始终如一,便是要常保我天朝福祚绵长,长治久安。”
皇帝说:“现在天下人以读书做官为第一等好事,其中除了代天守牧,光宗耀祖之外,还有一层关系,便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切身利益。每一年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年节的赏赍暂时不提,只是养廉银、冰炭二敬、三节两寿、学生贽敬,百凡种种加在一起,你们每一个人每年都要有数万两的进项吧?”说到这里,看几个人都是面露尴尬之色,皇帝不屑的一笑:“朕不是要追究你们什么,说的这些,有些确实是陋规,有些却也是应得之数。不可混为一谈。”
“……朕今天和你们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们,万事万物,皆要有一个法度。不越出这个度,便是偶有失节,朕自然也会心存包容,而像赵双山、刁清源那般,一味贪婪,只知伸手拿钱,全然不顾国家用度,皆是小民脂膏的常理,欲壑难填,饕餮不足,朕便绝对不能容忍。至于周祖培所说的,刑以非刑,……”
说到最紧要的地方,他拿起御案上的康熙窑黄龙盖碗,揭开碗盖,送到口边,却又嫌茶不烫,招呼在殿外伺候的太监重换。这一耽搁,别的人倒还好,周祖培却真如芒刺在背,异常局促,话题提到自己昨天的进言,虽然皇上有‘不生气’的话,但是他还是不敢轻易放松下来,却又不能冒昧申辩,只听御座上的年轻人继续说道:“朕的意思只是想借赵双山的事情大力整顿一番内务府的差事,赛尚阿?”
赛尚阿正听得入神,赶忙答了一句:“啊,奴才在。”
“你是领侍卫内大臣,想来你也一定知道,不论是内务府、御膳房之地,早已经成为赵双山之流的蠹吏贪利的渊薮,是不是?”
听皇上话中竟然连御膳房也扯了进来,赛尚阿心中打鼓:皇上该不会是要趁这个机会连内务府和御膳房都要大力整顿吧?他为人素称颟顸,在军机处也不过是以旗人之身领衔,平日伴食而已,这一次皇帝为热河行宫大工之事大发雷霆,有意彻查,他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心思,总也要让内务府的人知道,皇恩浩荡之外,也还有不测的君威,日后稍存警惕,略加收敛方是正办。
今天听皇上的意思,竟似有趁机掀起大狱,主张清理这两处的烂帐之意,赛尚阿不免心里发慌:这两个地方的烂帐如何能够清理?一旦抖出来,牵连太广,不但自己要大倒其霉,宗亲王公也要人人自危,就是宫中的嫔妃,包括老太妃、甚至先皇也要给卷进去了
因此沉吟一下,决定还是打消皇上的这个心思为好:“奴才职分是管着内务府的,出了这样的奸狡之徒,奴才难辞其咎。不过,奴才想,内务府积重难返,许多流弊,由来已非一日。糜费自然有之,”他咽了口吐沫,继续说道,:“……有时候,传办事件稍微多了些,也是实情。皇上亲政伊始,相与更新,内务府上上下下,必能洗心革面,谨慎当差。”
‘传办事情多了些’这样的话中之意皇帝自己也很清楚,登基三年来,虽然心中秉持着一个理念就是与民休养,但是宫中这样那样的事情总是不断,花钱的地方也多,更加是给了内务府的人以可乘之机,说起来,他也是有责任的——这就不能再往下问了。
皇帝想了想,说:“总要想个办法,让这些人知晓什么叫做规矩。赵双山,长宏之流真是太不像话了。”
“是,容奴才下去之后会商刑部,将这二人重重惩办,”赛尚阿想了想,又加上一句:“按律治罪。”
“还有那个叫张利剑的商人,也要处置一介卑贱的商贾,居然也可以穿戴五品官服,混入当差官员中,出入景运门内外,肆无忌惮。这成什么话了?着步军统领衙门,先把他关起来再说,派遣得力官员认真审问,和他结交、来往、从他的木厂中得到好处,为他大开方便之门的官员,都要查问个清清楚楚,然后该处以什么刑罚就处以什么刑罚,不要有丝毫的手软”
军机处的几个人退出殿去,皇帝又把惇郡王奕誴、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招了进来,对这几个宗室近人,他说话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看看折子上写的?你们两个身为国家的亲王,若是行得正坐得直,清明在躬,有朕在这里,谁又能动得了你们?偏偏不知自爱,结交下流匪类,弄到阎敬铭具名实参,朕都替你们脸红没出息的东西”
端华和载垣不敢分辨,只是伏地碰头,口称有罪:“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端华,朕问你,张利剑把当年顶出去的商行重新拿了回来,其中给了你多少好处?”
“奴才?奴才?”
“嗯?”
端华心里这个冤枉就不要提了。他是庸人,百无一用,顶着一个亲王的名头,平日里是不大管事的,在皇上面前也从来不发一言以进,张利剑是经载垣的引见,两个人见过几次面,平水之交,没有很深的交情。不过张利剑有意结识,处处打点,弄得郑亲王府上上下下无人不在端华面前颂扬他的好处。
张利剑煞费苦心的拉拢端华之子载垕(音后),让自己的儿子张良与载垕换了帖子,彼此以兄弟相称——载垕二十四岁,和很多旗人公子一样,为人做事不求上进,读书不求甚解,补了个礼部员外郎的职衔,每天退值下来,就在茶坊酒肆、戏园ji馆流连,提起‘垕贝勒’无人不知。
载垕有几处外室,也生下一些子女,便有人几次劝端华,说都是天潢贵胄,也是他的亲骨血,劝他收归府邸。端华给这些人说得动了心思,又觉得不妥,便去问肃顺,肃顺大摇其头:“皇上(这还是道光皇帝)崇尚简朴,此事若是经由宗人府,必然给皇上知道,到时候凭空生出事来,连带着兄长也要受责,不如就让他们都姓‘觉罗禅’好了。”宗室与人私生的子女,不归入内务府的册籍,也不能姓觉罗,别起一姓,叫做觉罗禅,又叫做觉罗察。
端华觉得弟弟说的在理,便同意了——这样一来,也使得载垕暗中恨上了自己的这个六叔,到后来张利剑有心连肃顺也拉拢上,却给他拦住了:“我这个六叔最是无能,而且为人古怪,你若是给他钱,多了,有事的时候他不起作用;少了,又会落埋怨,倒不如干脆不给。也省了日后烦心后悔。”
张良做生意远不及乃父,请载垕这样一说,也乐得替老父省钱,便放开此事,再也不提了。只把精力用在打点载垕和王府上下,对于肃顺,自然也就不闻不问了。
而几年前张家为了商行之事和别家闹到公堂,载垕特别找了个由头,在部里请了长假,和张良亲自去了一次广东,见到两广总督琦善,最后经由琦善的插手,张家如愿以偿,又把顶出去的商行拿了回来——今天皇帝问起的,就是这件事。
端华代子受过,恨死了这个不孝的儿子。一时犹豫间,竟忘记了回话,“朕在问你的话呢?你受了张家多少好处?”
“啊,是,是。奴才,奴才……奴才拿了张家五万两银子。”
“真是大手笔啊。”皇帝气得几乎想踹他一脚手指指着端华的鼻子,大声对奕誴说:“老五,你是管着宗人府的,你说,端华贪墨如此,该当如何惩治?”
“呃,奴才以为,郑亲王是皇上得用的大臣,不如行小惩大诫之意,着他把贪墨的银子退赔出来,也就是了。”
“不行”皇帝不满意,摇头说道:“不能就这样饶了这个奴才。”
“皇上,郑亲王宣力有年,请皇上为他留一分体面啊。”
“……”皇帝犹豫了一下,转过身去:“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身为朝廷柱石,结交匪类,不尊朝廷律法,忘却人臣仪体,着押往宗人府圈禁,为期六个月。若是日后再让朕知道你们有这样的贪墨情事,仔细你们的皮还有,载垣,”他又转了过来,瞪着载垣:“趁这个机会,把你那烟瘾戒掉,看看你现在,脸色发青,面黄肌瘦,成什么样子?”
“是,是是。奴才今后再也不敢了。”
“都下去吧。老五,你留下,朕还有话要和你说。”
殿中只剩下兄弟两个,皇帝命内侍搬来杌子,让奕誴坐下,惇郡王屁股沾着椅子边,欠着身子等候问话:“老五啊,坐下,坐下说。”皇帝一摆手,示意他毋须起身,“你是管着宗人府的,有些事出了,不要等到大臣们说话,你就要随时报与朕知晓,现在这样,弄到朕也不能不痛下辣手,加以处置,传出去,纵然外间的人颂扬朕的圣明,却也伤了宗室之心。你明白吗?”
奕誴仔细的回味了一下皇帝话中的意思,心中一动:“皇上是在为郑王他们惋惜?”
“倒也算不上是惋惜。端华他们咎由自取,朕又何必为之惋惜?只是百姓不明了其中,只是以为我天朝宗室之中竟是一些像端华,载垣,载铨那般的愚钝之辈,你想想,这样的声音散布出来,端华类人不必提,就是朕的面子上,怕也不好看。”说到这里,皇帝加重了语气,对惇郡王说:“你记住,成全朕的令名,在于国计民生,也在于小民对天朝的观感如何。而这份观感,其中也就包括了宗室亲贵的操行如何。”
“……只要你存了处处为朕之令名着想的念头,行事之间便会有所不同,自然的,你的身家富贵,也就更加可以得以保全。”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