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风雨 复制本地址浏览”这位女大学生不置可否,神色有点呆滞,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死去的男友。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冲我微微一笑“不过有一点我不敢苟同。你恐怕并不是什么普通的大学生,更不是平凡的市民。而且事情似乎也没你提到的那么轻松简单。”
“纯粹是您的错觉,我本来是个普通人而已。”
“呵呵,小弟弟,有时候女人的第六感可是很准的!”她重重的躺回沙发,叹了口气“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他问我世界什么事最难。我说挣钱最难,他摇头。我又说世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摇头。最后我放弃了。他这才神秘兮兮地说是认识你自己。然后我仔细想了想,也对,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不是也都这么说过!”
杨俊飞皱了皱眉头“你想说什么?”
她古怪的笑起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其实,人在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如,在公共汽车,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
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闭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飘;他的右手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
认识自己,心理学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我望向她“巴纳姆效应?”
孙晓雪看了我一眼,点点头,笑容略微有点苦涩“人其实很怪。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的解释。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平时更强了。加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说实在,最近真的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头脑很乱,也找不到任何头绪。从前自己本来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现在,我常常在想,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有鬼。一个人带着怨恨死去的话,是不是真的会不得安息,然后化为厉鬼回到这个尘世来讨债。”
“哈,我很傻吧。我的男友是个很优秀的人,真的很优秀。人聪明,长的又帅,而且,他还向我求婚了。他说他去救一个朋友,要不了半个小时会回来。他说谎。我再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全身冰冷的躺在停尸房里。我摸着他的脸,他的脸有惊讶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正在解某个很难以理解的方程式。真的,我觉得他只是睡着了而已。只是体温有些低,低的我整个心脏都变得冰冷起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