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荷带着绣品来到刘大人府上,家丁已经认识她,直接将她带到后院偏厅。
刘崇明看着沈荷绣制的水墨江山图,心中也是一惊,真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姑娘竟然能绣出这样的绣作,赶忙命人将绣品装裱到屏风架子上,果然是经纬交错,丝丝入扣,气势非凡!
看着这架屏风,他只觉得这上面的山石和溪流,竟似他曾经见过的真实场景一般,这样的贺礼,他敢肯定,都城中没有一个人能送得出来。
走出刘府,沈荷的手中拿着刘崇明刚刚给她的一个布袋,里面放着事先二人说好的一锭黄金。
一锭黄金,够她和小翠、阿牛生活很久的了,但是沈荷志不在此,若是想要达成她的目的,只能等几日之后了。
皇后娘娘的千秋日终于到了,这一日,皇宫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常。
这一天,天还没亮,朝廷里大批大批的文武官员,便全部穿上了正装,鱼贯入承天门,经双阙到交泰殿之下,等候排队,向皇后娘娘叩拜称贺。
只见皇后娘娘身着正红色礼服,头戴凤冠,端坐在交泰殿正中。
礼服便是内务府新制出的那件异常华美的衣服,头戴的凤冠也是非常漂亮。
只见凤冠上共有九只金凤,而且以金丝镶边,以玛瑙嵌入为凤眼,凤冠的下部有两排以红、蓝宝石为中心,用珍珠围成的小圆圈。凤冠后面垂着六条叶状的装饰物,上面满是珍珠和宝石。凤冠上的翠蓝部分均使用翠鸟的羽毛制成,看起来能把人的眼睛晃花了。
最先向皇后娘娘祝贺生辰的是几个皇子,然后是朝廷众臣。
文武百官按官阶、等次排成两排,一侧为文官,左丞相左景为文官之首,站在前排。以下分别又有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使、大理寺卿、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等各部衙门的各级官员。
另一侧为武将,武将之首则是靖边大将军陆逊。向下数过来,就是南军卫尉烈焱寒,北军都尉执金吾幽世途。再往后,还有驻京各卫、各司的总兵、副总兵,参将等等。
这里还只是所谓的京官。至于地方上的官员,那就更多了。朝统领天下九十九州,每州设有一位州牧。州下面是郡,每郡设一位郡守。郡守之下,才是县官。虽然地方官员不能擅离职守,但也各自派出副手,来向皇后娘娘贺寿献礼。
现在,朝廷中各位官员依次上前敬贺。嘴中纷纷道贺皇后娘娘千岁之寿,富贵千年之类的贺词。
这么多的官员代表,加起来至少数以千计。假如一个一个地单独向皇后磕头见礼,那么仅仅是接见他们,就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接见得完。所以没办法,那些外地官员,而且等级比较低的,就只能凑满了一百人,然后才在交泰殿外,向皇后娘娘集体磕头了。
但即使采取这样折中的办法,所有官员磕头贺寿完毕之后,也已经过去整整半天时间了。
等到各种礼仪都全部完毕,终于入席赐宴,已经是天色将黑了。
这次酒宴,皇后娘娘并不想铺张,所以请的也都是皇亲国戚和皇后娘娘娘家的几个近亲,并无外人。
交泰殿中,皇帝居中而坐,皇后娘娘则坐在皇帝右侧,皇帝左侧是一直都得宠的王贵妃。
今日王贵妃身着一身石榴红的宫装,宽大裙幅逶迤身后,优雅华贵,竟然不输皇后娘娘的寿服。再看头上,墨玉般的青丝,简单地绾个飞仙髻,鬓斜插一朵娇红的牡丹花,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随意点缀发间,让乌云般的秀发,更显柔亮润泽。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美眸顾盼间华彩流溢,红唇间漾着迷人的浅笑,让人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只见她袅袅婷婷在席上坐下,举手投足间,如风抚杨柳般婀娜多姿,娇媚无骨入艳三分。其风头艳压群芳,其他诸位妃嫔都被她比下去了,怪不得会这么多年来独得圣宠,在后宫诸多妃子中长盛不衰。
再往左侧则是皇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两位贵妃之一,大皇子的生身母亲端贵妃。端贵妃今年已四十岁有余,她只简单着一袭素兰色的宫装,只有几缕流苏做点缀。头发也是高高束起发髻,发髻间简单簪着一只凤蝶钗,脸上略施粉黛,虽然韶华已逝,但依稀可见年轻时也定时绝色美人。
再往下则依次是宁贤妃、容妃、锦嫔等几个妃嫔。每个妃嫔也都是环肥燕瘦,花颜月貌,各有千秋。
再往下则是皇叔和各位皇子的席位。
这一席的正中坐的,正是三皇叔箫庞。这位三皇叔,平日从来不问政事,最爱饮酒作乐,流连乐坊、酒巷,加上他体态肥胖,民间都称他“胖皇叔”。
不过,也幸亏他随意洒脱的脾性,才让他在皇子夺嫡之中毫发无损,现在他这一辈的皇族就只剩下他和皇帝二人了。
他的左侧是大皇子箫易,他今年三十岁有余,相貌端正,一表人才,只是一直致力于编撰国史,对朝廷诸事并不上心,皇帝对他也并不看重。
再往下是三皇子贤亲王箫帧,他年纪轻轻便已是七珠亲王,深得皇帝看重,很多重要事务都会交给他处理,他在朝中大臣中的名声也特别好,人人都知道他礼贤下士、谦恭有礼,所以他也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三皇子身旁所坐的,是一位身穿红色衣装面貌俊美,气度沉稳,目光锐利如剑的青年。他就是四皇子,剑亲王萧昱。因为性格沉稳,兼且铁面无私,所以他同时也掌管宗人府,负责处理皇族宗室的各种事务。
四皇子身旁的是十皇子,财亲王萧晨。他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在都城里,至少四分之一的产业,都和他有关。他旗下的镖局、商号、银号、船号等各种生意,更加做遍了南楚国。名副其实,富可敌国。
这一席的最边上,坐着的是一名相貌英武、仪表堂堂的年轻人,他正是远在边关戍边,专程回来为皇后庆贺生辰的二皇子,箫彻。
说起这位箫彻,在皇子之中可谓最不受皇帝喜爱。
本朝的风气是崇文弃武,由于皇帝对书画的喜爱,朝中大臣们也是争相效仿,无不以舞文弄墨、书画精通为荣,可这位二皇子从年少时便不在皇帝身边,后来又常年戍守边关,练就了一身武人的本领和气度,看上去与都城中的男子截然不同,加上他的生母是一位不受宠的嫔妾,所以皇上对他常年不理不问,就算是此次进京为皇后娘娘庆贺千秋,皇帝也未曾多看他一眼。
现在,他坐在皇子的席位上,明显与其他几位皇子格格不入,但他却似并不在意,怡然自得,遥遥的冲席下一人淡淡一笑。
席下那人也冲他回礼微笑,此人正是从永安城回到都城的陆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