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是于景炎四年十月底开始出动的。。为了达到保密,他们没有从白沙港起锚,而是选择了更靠南边的昌江港作为出发地,整个船队从南边绕过了琼州岛,然后再向东南沿海地区进发,如此,就避开了容易被雷州半岛上的元军发觉的琼州海峡。由于整个船队极为庞大,而昌江港的容纳能力有限,因此宋军的集结和出发,实际上是分批进行。
这个时候,刘师勇的水师中装备好的炮船,已经达到了近七十艘。除了二级炮船又装配了五艘外,第二批的三十艘一级炮船也已装配完毕。因为按照陛下的最新旨意,水师的基本规模需要达到战舰一百艘,然后才可以放慢扩军的速度,因此水师再度增加了三十艘一级战船待装。
东原本的打算是让所有装配好的战船全体出动,因为在他看来,北元现在根本就无法威胁琼州。既然出击,下面的人就应该一起去练练,战场才是最好的练兵地方。但这个想法不仅陆秀夫反对,以文天祥为首的兵部重将也一起反对。
陆秀夫和文天祥他们认为:北元在广南东路沿海,还是有很强实力的,琼州做为行朝目前最重要的基地,无论如何需要留点水师看家。他们通过参谋院的推算提出,只需出动炮船六十艘,把它们分成六个小队,用来轮流掩护整个船队、以及实施对沿海城镇的攻击即可。陛下所言,过于托大。东无法说服他们,只好由着他们办。
当文天祥率领的最后一支船队逐渐远离时,陆秀夫的心里既振奋,又忐忑不安。宋军的这个行动,对行朝的未来将会产生很大影响,这是不难预料的,但结果到底是什么,现在还很难说。
他看了看边上一定要前来为宋瑞送行的小皇帝,却发现他的好学生的脸上的表情很复杂,那里面糅合了太多的兴奋、激动、狂热、憧憬、得意等东西。
东能不兴奋、激动与得意吗?在兄弟咱的努力下,现在堂堂大宋帝国终于能够大举出动,开始和北元一较短长,虽然还不能和他们在陆地上正式交手,但只要有开始,就会有今后。他憧憬着将北元的江南财赋重地搅个天翻地覆,为此,在宋军临行之前,他下了一个在许多人看来疯狂地旨意:凡是目标所在,宋军务必要抢光、搬光、运光。
汗颜哪,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也上来了。读看看小说网更新我们速度第一)
看着他的好学生不知天高地厚的样子,陆夫子忍不住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但他还没有说话,另一边的赵与珞看见小皇帝跃跃欲试、满脸期待的表情,却开了口:“陛下放心,这次文相、张总使亲自出马,必可大获而归。”
东笑了笑,这笑容里面绝对有着洋洋得意的意味:“不错,赵大人,朕绝对相信你所言。下一次,哼哼,朕一定要来个御驾亲征。”什么叫酷,这才叫酷。到了这个时代,不玩一把这个,简直说不过去。
听了他的话,陆夫子和老赵互相看了一眼,又一起摇了摇头:这也是一个没谱的主。
陆秀夫虽然并没有刻意地去探究,但他的心里面其实早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行朝当初之所以赖在了这个发配犯人的地方,甚至弄出那么多新的东西,怕是与这个小鬼头很有点关系。至于哪个目前来说神秘的道士,所起的作用可能还要靠后一点。
宋瑞、杨亮节和陈宜中等人上岛之后,都曾私下里问过他,行朝是怎么会待在琼州的?他当时也是支支吾吾,语焉不详。他当然不可能告诉任何人他心里的想法,甚至包括宋瑞。这要是让其他人知道了,不知道会有什么风波。但这也正是导致后人难以猜测行朝如何留在琼州的原因之一。
他的心中早就对小皇帝有了评价:从小能看到大,冲你现在所为,你以后多半也是不管不顾的主,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怕是将来也难以省心啊。他的评价真的没错。
赵与珞所想则又不同,他其实是非常喜欢小皇帝的,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他是陛下祖父级的长辈。宋理宗赵昀的原名是赵与莒,他的弟弟是荣王赵与芮。理宗因为没有孩子,所以收赵与芮的儿子赵?为养子,并立为太子,这就是小皇帝的父亲宋度宗。
赵与珞和理宗赵与莒、荣王赵与芮、包括在瑞安战死的秀王赵与择,都是“与”字辈的人。他们这些帝国皇室的宗亲,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原皇位继承人燕王赵德昭,他们都是燕王的九世孙。
这种亲戚关系真要论起来,从叔叔、大爷开始算起,也不知道要拐多少道弯。但可以理解的一点是,只要老赵还不是个混蛋,他就没理由不支持他拐了n道弯的、孙子辈的小皇帝。
赵与珞因为常年和海商打交道,思想上其实是很“开放”的。说实话,在当年琼州这样的蛮荒之地,你脑子要是不活点,就算当官,也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他也发现了小皇帝是个不安分的主,但他的想法就和陆秀夫有区别。东在琼州招流民、绑工匠,造新船,制新械,将一个蛮荒之地弄得是好生兴旺,这让老赵是欣喜若狂:太祖有后啊。就是哪个什么“卖官鬻爵”,在他的眼里,也变成了“英睿之举”。他更是很快就理解了陛下弄新钱的目的:要让其他的人都围着咱来转。
无论从什么角度上讲,赵与珞都是支持小皇帝最卖力的人之一。
哪天大臣们进宫“兴师问罪”,事后他和陆秀夫向陛下请罪,但陛下不仅没有怪他们,反而笑眯眯地和他们说:“老师,赵大人,大臣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朕理会得,这和你们没关系,你们不要在意。”
咱和他们治什么气,宋代的文臣就这德行,没指着你的鼻子骂就不错了,你没见寇准寇老西,硬逼着宋真宗跑到前线去吗?咱不生气,气伤肺,身体可是咱自己滴。
东的“大度”自然又得到了俩人“仁厚”的评语。但现在听了小皇帝所言,他俩却马上一起板着脸道:“陛下,不可。”
看两人有点不依不饶的表情,东讪讪言道:“朕说的是以后,以后。”
“以后也不行。”更严肃了。
得,说说都不行,真没劲,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东转身离去,嘴里还嘟囔着:“朕乏了,想睡觉。”
看着小皇帝的无赖样,陆夫子和老赵两人也只能是苦笑。但就在这同时,海上也有人在评价这个穿越者了。
邹?站在甲板上,望着浩浩荡荡的庞大船队,心中一股豪情油然升起,也许用后世“老子终于又杀回来了”这句话,来描述他此时的心情,那是最确切。
他正在那里眺望着,身后却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风叔,想什么呢?”
邹?回过身来,用一种尊敬的语调回道:“文相,我们终于还是熬过来了啊。”他的眼中有着兴奋和激动。
宋瑞走到他的身边,望着海面的帆影,口中念道:“是啊。”他的心中是不是也应该有着激荡?他看了看身后已经远去的琼州,“陛下不愧为一代英主,如此年纪,就有这样的魄力,实在是令吾等汗颜。”眼前的景象,要做到并不容易。
邹?对帝国的小皇帝也非常有好感,虽然陛下有时候乱冒泡,但这毕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常有的事。他实际上刚上岛的时候,也是有点不舒服的。因为一是陛下要求他们向武人看齐,这对一个宋代的士大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文天祥的做法,却使他非常惭愧,像这样一个状元郎,都整天泡在军中,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另一个是,陛下没有恢复宋瑞的前右丞相之位,这在他看来,不公。可是他很快又发现,陛下这样做是有深意的,因为行朝在军制上的改变,使得宋瑞马上成为军方的首席重臣。他们这些人,立刻就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唯一使他疑惑的是,这大大的背离了帝国的传统。
但是,随即对他更大地冲击来了,宋瑞后来和他讲了关于陛下对“军人”的看法,这就让他的想法彻底出现了变化。“武”的目标是什么?也许到这时候,对邹?来说才算真正清晰。
他感慨到:“是啊,在下真没有想到,陛下是如此睿智,他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识,真是可敬可佩。”
哪个穿越者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千万别高看他了,一个小屁孩而已,他并没有这个魅力。他身边的每个人,之所以都或多或少地随着他的调子起舞,是因为有着一个对他有利的外部条件。这就是生存的压力。变则生,不变则死,人到这时候通常会如何选择呢?
宋瑞说道:“陛下年纪虽小,却比我等更明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啊。”他又想到了和陛下在沙滩上的对话。
听了他的话,邹?并没有低估文天祥。因为虽然宋瑞没有说,但他相信,陛下的这些观点,肯定与这个敢作敢为、甚至有点叛逆的状元公有关系,要不陛下怎么会让这个纯粹的文人掌管了兵部呢?后世的一些腐儒同样抱有这样的看法,他们没少指责宋瑞,因为在他们的猜测中,正是宋瑞导致了文人某些社会地位的变化。
但是眼前,他们议论的时候,又有人在他们的身后也开了口:“陛下的圣明,在于他不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