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在兵部舀“突火枪”和“霹雳火球”来说事,自然并非无因。
因为他把军械装备司升格为军械装备部,并将其划分为军械司和装备司两大块,且让军械司今后更注重新军械开发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将研发新兵器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转移到兵部手中。
军械装备与军中每个人都是密切相关的,他们自然会更上心。更何况从使用上来看,军械装备到底是否合用?需不需要改进?以及怎样改进?等等之类,只能是使用它们的军中来说了算。
在这件事情上,真的不能指望文官。不讲他们之中许多人根本不懂军事,且还对什么“奇巧淫技”嗤之以鼻,你要是指望他们,黄花菜不仅凉了,更会蔫了。
但东更在意的,并不是眼前具体的军械,而是人的观念。
以时代来论,宋代军械其实仍处在世界最先进的行列,火药、世界上最早的爆炸性火器和管形火器,都发明在这块土地上。可到了明代,这个东亚之国就已经开始落伍,更不得不渀制西洋火器。
兄弟我造出火铳、鸟铳并不难,(后世已出土的火铳,最早的是产于1332年,实际出现的年代,肯定还要早。)但却造不出高精度的步枪,而就算能造出步枪,也不可能整出来机枪、飞机、坦克和军舰。
也就是说,假如国人的思想不改变,仍然充斥着士大夫的什么“奇巧淫技”想法,即使您现在弄得再先进,可只要帝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别人在进步,这个东亚之国就必然还会落伍。
所以,有些东西并不急于一时,因为您仍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所有的事情都并不晚。您真正要对付的,是观念上的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命门所在。
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观念上的差异所导致的后果,一是落后的可以反超为先进;而另一个,则是先进的变为落后。
文天祥是明白的,陛下今日所言,既是他对自己和兵部的一种“提醒”,同样也是“告戒”。
陛下的话音一落,他刚准备开口说话,那边的刘师勇已经回道:“陛下圣训,兵部定会紧记。臣当年之过错,实难宽恕。”
在新军械上“体会、教训”最深刻的刘老大当然记得,当年仅仅是一提,陛下就“极为关切”他并没有在意的“突火枪”和“霹雳火球”。现在陛下再提起此事,这就让他的内心里略有些不安。
东淡淡地说道:“刘将军,朕今日所言,并非是在责怪汝等。而是提醒诸位,有些过去的教训一定要汲取,因为为此要付出的,是血的代价,绝不能一错再错。”
兄弟我当然知道,如果把所有的事情全怪罪到军中这也是不对的,但该“训诫”的,还是要拉下脸来“训诫”。
兄弟我包得了十年,可包不了百年;就算包下了百年,也包不了千年啊。
刘师勇、茅湘等众将一挺胸:“末将明白。”
宋瑞张开了口,但帝国陛下却没有让他说出来。
文帅哥啊文帅哥,兄弟我今天说这番话,多半还主要是说给您这个帅哥听的,只要你真的能明白就好,表不表态其实没必要。
“文相,朕近来常想,不同于水师战船在水面上,拥有数量可观的霹雳炮,步军野战军械的威力仍颇有不足。”
这年代陆上运载工具的局限,已经决定了笨重的火炮运送极为不便,再加上它发射的速率低,所以禁军步军就更侧重于易于携带的“震天雷”。
“但假如能将霹雳炮制作成单人可携带,单人即可操作,且禁军人手一个,即使威力有所降低,将士们在战场上列阵一起施放,其结果会怎样?”
就让咱最后一次暴点料,从兵器的要求到阵前用法,都给你们提个概念。至于以后,就真的要看你们了。
听了陛下的话,宋瑞忽然像被定住了一样。
刘师勇、高桂等人先一楞,随即眼中都露出骇人的精光。
宋景炎十三年,兵部的众人的确是有事做了,而且他们的事情还真不少。但有事做的并非仅是他们,还有着户部和工部,因为“他们的陛下”要对帝国的军工体系下手了。
东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先向工部下旨询问:“朝廷各军械作坊近期的月产若何?”
这其实并不是多大的事,可当工部将具体的数额奏报以后,他却再度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
“如历年算下来,朝廷生产的各种军械,其中之每一件,究竟花费若何?”
好么,这个旨意一下,工部的众人顿时有点手忙脚乱。
可陛下却有点不依不饶:“若工部难以确知,可与户部共同查证一下。”
接到上述“圣旨”,赵与珞和王德既费解、也均在内心里有点揣揣,因为陛下的“垂询”,似乎颇有“核检”的意思。于是这两人就一起去见了陆秀夫。而陆秀夫也不知道他的好学生究竟“圣意如何”,结果在陆夫子的带领下,他们三人共同觐见了陛下。
东要这两组数据的目的,后世的兄弟们基本上都能猜出来,但让我们还是先从宋代的实际情况来看。
宋代官府的作坊,已经大致类似于后世的官办企业。它的每一“作”,都有“作头”。您完全可以将他看作是车间主任。
各作所产的军械,官员既会进行“抽检”,上面也都有“作头”以及制作工匠的姓名等等之类记号,以便分清责任。
至于其中的工匠,基本上采取的是雇佣制。
(当然,强行征调的成分也很多,前面所引用的“刷人匠”,“刷”这个字,过去就有“搜括”的意思,而“搜括”可不是什么好词。)
工匠除了工钱,还可以领米。其中手艺好的工匠,工钱更会高一点。
实际上,作为古代高级技工的工匠,他们是不缺乏生计的。过去的老人常说:“要学点一技之长”,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这个事。
老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滴。
宋代官府作坊的另一个特点,是民匠的工钱要高于军匠,而且很多时候,差距几乎达到两、三倍。因为除了军械生产,它还有个满足上层所需的、专门生产日用品和奢侈用品的文思院,规模更大,有三千余作。其雇佣的工匠人数,您可以想象。
朝廷强征的待遇,看起来有钱有米,其实并不足以养家糊口,这在《宋会要》中有记载。北宋时还好点,南宋就曾发生过大规模工匠逃亡事件。
所以您绑了别人来,给了工钱还给他以及家属们田地,这其实都是应该的。
因为军匠的待遇过低,是太祖时期的器械精良,到宋仁宗在位时开始变得颇有滥制的原因之一。
东固然准备让有些东西让民间来制作,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眼下真正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朝廷的作坊。
而这个废才自然通过后世也知道,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相对来说,管理的模式就变得更重要。好的模式不仅有利于规模的扩张,还能够挖掘本身的生产潜力;不好的模式,规模越大,反而变成一种浪费。
因此,他要对大宋的军工作坊开始下手。
面对陆秀夫、赵与珞和王德的询问,他解释道:“老师,二位爱卿,朝廷扩军在即,而军械生产现在远不能满足此种所需,朕深以为忧。”
“所以,在看了工部的奏报后,朕准备采取以下做法,即:以朝廷上岸这段时期为限,取各工坊每月所产之均数,以此为参照,与各作坊作头立约。”
“今后,凡各作坊月产合格军械有超出这个参照者,超出部分,朝廷另给赏钱。至于没做到这个参照标准的,同样也要相应地扣减工钱。”
“不知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咱现在不过就是把后世的承包责任制给端了出来。而在一个主要依靠人力的时代,也只能从发挥人的主动性上多着手。
听了陛下所言,赵与珞和王德都盯了陆秀夫一眼。
陆君实啊陆君实,你的宝贝学生又要来事了啊。
陆秀夫可没管这两人的眼神,他低头来仔细思索了一下,然后回道:“陛下,臣以为此策可行。”
老赵和王德腹诽归腹诽,但其实都知道,陛下如此做法,这是在“诱之于利”。以目前行朝刚上岸将要面对的局势,能多生产一些军械的,还是应该多生产些。
因此他们也说道:“臣并无异议。”
不过老赵接着又问了一句:“陛下,这个赏钱如何给为宜?”
东差点就翻了他一个白眼。
这样的“小事”也要咱这个当皇帝的亲历亲为?不行,该让你们做的,就应该由你们来做。
他说道:“户部和工部,再加上兵部,先共同拟定一个条例,并细化到每一作,包括各铁场。朕随后自会审核。”
&nbs
p;从事情上来讲,只要拥有过去的数据,拟订一个大致的条例并不难,但这时候的陆秀夫、赵与珞和王德也很难预计到这个新条例在以后的成效。
因为随着它的颁发和实施,不仅工匠们的干劲大增,同时还由于产量和质量上都要兼顾,更在以后刺激了工匠们在许多生产工艺上进行了改进。
陆秀夫他们已经明白了第一道旨意的真正目的,但陛下第二道旨意背后的打算,这个狡诈的小子不仅当时没说,而且还坚持要让户部和工部一定要共同弄出来。
东的目的他们是不会太高兴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部分涉及到东将推行的军需采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