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一案审结,滇西的事情才算刚刚起头,这几年滇西混乱,滇西的官场更加的混乱,处理完永昌之事,林则徐就回到了大理,继续处理滇西的政务。
贵州兵和大半督标都被遣了回去,杨猛却被留在了大理,林则徐坐镇大理处理滇西的事务,也是在等着朝廷的回复,若是朝廷不满永昌一案的结果,还得重审,若是满意的话,林则徐还要看着杨老三,整顿鹤立镇的军务。
云南六大总兵官,临元镇、开化镇、昭通镇属于滇东南,鹤立镇、普洱镇、腾越镇隶属滇西,而鹤立镇总兵一般要兼署普洱镇之职,是滇西最大的总兵官,也是云南职权仅次于提督的总兵官。
腾越镇已经半废,滇西的绿营都在鹤立镇与普洱镇,提杨老三做这个总兵官,林则徐也是有考量的,一是可以削去杨老三手中的兵权,二是可以让杨老三为滇西训练一支可用之兵,三是杨老三在宜良有买卖,这滇西不会长待,一举三得,既拔了杨老三的爪牙,又能为云南训练出一支新军,何乐而不为呢?
林则徐一边处理着滇西的政务,也在暗中查探滇西绿营的情况。
还是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云南四万绿营兵,开化、临元、昭通,再加上督标、抚标也不过一万六七千,而剩下的都在滇西,可滇西实际的绿营兵数量,只有不到八千人。将近七成的空额,剩下的这八千,还要兼顾守城、收税,有些地方的衙役也是用的绿营兵。
滇西三镇,只有鹤立镇的人马能在一两天之内拢起一两千人,而其他两镇,想要聚齐兵将,十天半个月。都算是极快的了。
滇西三镇算是边陲之地,绿营有这么大的空缺,简直不可思议,原因林则徐也清楚,粮饷不济。
云南的绿营军饷,主要来自各省的协饷,向周边各省要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十万给八万就算是好年景了。而这八万两银子,从总督府下到兵卒手里,能剩两三万。就算是邀天之幸了。只剩万八千或者一两银子没有,也是常有的事儿。
粮饷不济,绿营也就散了,有本事的跑了,没本事的留在绿营混口活命的饭,再不就是打着绿营的旗号劫掠乡里。
永昌屠回之事。就有绿营兵的影子,但事关朝廷的体面,这些事也只能让他们沉底了。
两万多人的名额,八千多废物,就是打着灯笼挑。这滇西的绿营,也不见得能挑出一两千可用之兵。张必禄所说的情况让林老虎遇上了。可如何整顿滇西的绿营,却把林老虎给难住了。
整顿绿营说说容易,可没钱啊!自己在滇西守着,还能强点,可自己走了之后呢?
绿营招了新军,但粮饷不济,难免这些人不自寻生路,倒是一个纵兵为匪的罪责,可要扣在他林元抚的头上了。
训练新军,自己说句话简单,只怕那杨老三做起来更简单,永昌屠杀绿营兵,林则徐也知道了,现在滇西的绿营,基本就没兵了,再组新军,为了那些粮饷,只怕杨老三会杀光绿营的兵将。
可是就算杀光了这些人,省出来的粮饷,又能养多少兵马?一两千还是三五千,这就没有准数了。而云南现在最有钱的就是三省铜盐大使杨士勤,从他那里划拉一些,又怕耽误了滇铜复起。
整顿滇西绿营的想法,直接被挂在了半空之中。绿营、粮饷、杨家、滇铜,不断的在林则徐的脑中转着,进不得、退不得,这种感觉也是相当恼人的。
朝廷的的廷寄也来了一份,对应的是自己在大理时发出的折子,里面虽说没有封赏杨老三的话,但圣上的一句仁孝杨家,忠勇杨家将,却让林则徐的心里有些忐忑。
这是要重用杨老三的先兆啊!杨老三的杀性太大,岁数太小,一句忠勇杨家将的评价,却有些高了。
不足二十,做督标中军也就算了,真让他做了鹤立镇总兵,那过些年怎么办?许云南提督的职司给他吗?
想到了杨老三的年岁,林则徐心里也觉得自己在处理兵权一事上,做的有些莽撞了,杨老三的表现,让林则徐忽略了他的岁数,现在想来这事儿是有些荒唐了。
若这杨老三,三十多岁许他个提督也不为过,可不到二十,就做了鹤立镇的总兵,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漏洞啊!
事情已经成了定局,看来只能在杨老三的岁数上做些手脚了,不然天下的督抚,都会看他林元抚的笑话。
先是问了杨猛,再去信问了昆明的杨士勤,好在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杨家老二杨毅、杨家老三杨猛的生辰都没有报给朝廷。
林老虎大笔一挥,给两兄弟各加了十岁,这样杨猛做总兵,杨毅做知府,就没有什么破绽了。
做好了这些,朝廷对永昌一案的回复也到了,林则徐永昌戡乱、处理回务有功,加太子太保、赏顶戴花翎。
接连的两人云贵总督,都因为回乱得了这个封赏,让许多地方的大员,心里也是极度的羡慕,但云南是个烂泥潭,羡慕归羡慕,大清的地界可没多少人愿意来云南找不痛快。
远云南绿营参将杨猛,平贼有功、举措得当、扬天威于蛮荒之地,擢升为鹤立镇总兵兼署普洱镇总兵,一顶正二品的大帽子,就扣到了杨猛的头上,这总兵可不是绿营的副将、参将,这个按品制算也是小封疆了。
圣旨之中只是封赏了林杨二人,至于其他的滇西官员则是另做廷寄,发到云南。杨毅永昌府的位子没有做牢靠,廷寄之中只是一个暂署。看来朝廷那边还是防着杨家的,这就让林则徐的心里松了一口气。
朝廷一道,云贵总督一道,云南巡抚一道,各地官员一道,绿营将领一道,五道枷锁足以锁住杨家了。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了这些林则徐才能放心大胆与杨家合作。
现在封赏下来了。也该是与杨老三商谈重整滇西绿营的事情了。找来了杨猛,宣读了圣旨之后,林则徐望着堂下的杨老三,心里也是感慨良多,初生牛犊啊!
“星斗,朝廷已经让你坐实了鹤立镇总兵之职,不知你对滇西的绿营有什么想法没有?”
“嗯……依着督标的法子,裁汰冗员就是了,滇西有的是山民。大人想要多少有多少,这还用什么想法?”
“人往哪裁?招山民简单,可咱们没多少粮饷啊!我觉得滇西的绿营。至少应该维持在八千人左右。少了不足以震慑边民,守护边疆。
你说说这粮饷的事情吧!”
杨老三一句裁军太简单,可裁撤的冗员往哪里安排?新招的绿营兵,粮饷从哪里出,都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往哪裁?爱哪哪去,绿营兵就是些废物。在滇西闹事那就是找死!
至于粮饷,就更简单了,各家大户、滇西的百姓共同出呗!”
建绿营新军就是建杨家私军,军饷自然是由杨家来出,杨猛胡乱扒拉了一下。就打算混过去,有了总督府拨付的钱粮。再就地征收一些,也算是能蒙混过关。
“裁军不可乱来,加税不是办法!”
“那就这样行了,没钱绿营可玩不转啊!”
“滇铜那里能不能出一些呢?”
“滇铜?这得问我家老爷子,不过想从滇铜、盐课里抠钱,不容易啊!”
“那能不能把裁撤的绿营兵,弄到铜厂呢?”
“铜厂?绿营兵?这个不错,无非是铜厂的转运,花费不少,把滇西的绿营,都派到铜厂做苦力得了,这样不仅能剩下大把的运费,绿营兵的粮饷也有了着落,再者经年扛包,也能让绿营兵卒的体魄强健。
大人的这个主意妙啊!就这么着吧!滇西有两万四千多的名额,咱们一次弄齐整了,再加上原有的绿营兵,三四万人全部发去铜厂。
这样一来,铜厂能省下大笔的运费,咱们赚的钱就多了。”
林则徐的法子,确实给杨猛开了一扇天窗,滇西的新兵,一直都是杨家白养活的,把他们弄到各处矿场,半天出力半天练兵,这绝对是个极妙的主意。
矿场用不了,也可以派他们去滇西各处开路,这趟滇西之行,杨猛带着大队的人马,云南崎岖的山路,也是制约云南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条霁虹桥就能称为天南锁钥,看来自己以后也要重视一下,云南的道路网了。
“你这法子不错,只是让绿营兵全部做了苦力,就怕朝廷那里有牢骚啊!”
滇铜转运耗费巨大,杨老三的这个法子不错,但把绿营兵投到矿场,是不是有些不务正业之嫌呢?
“嗨!这个简单,咱们就以护矿名义,让滇西的绿营兵,驻守各个铜厂就成了,无非是滇西刚刚平稳下来,滇西歇业的铜厂重开,少不得出些矛盾纠纷,绿营兵驻矿,也说得过去啊!”
林老虎也算是看出来了,要说正事儿,这杨老三还真是一般,但要提到赚钱,这位的眼珠子,就跟夜明珠似得,扎人的很呢!
“成了!就按你说的来,裁撤各地的废弛的绿营兵,选强壮的汉子充实绿营,裁撤的人员和新军一起到矿场驻扎,能挣多少银子,就看他们能出多少力了。
等回了昆明,本督还要整治其他地方的绿营,你这里得出了好法子,一定要报备上去。
再有就是绿营兵在矿场,不能挤兑百姓的马队,只要挣够了军饷,绿营兵还是要以操练为主的。”
杨老三的新路子不错,但这个法子,不能报备给朝廷,不然就怕清流们诟病。练兵与滇铜复起结合起来实行,这绝对是个好法子,看来以后御使这杨老三,也要从买卖上下手啊!
林杨两人互相启发,定下了绿营兵做苦力的主意,在这件事儿上,林老虎对杨猛的启发真的很大,他也找到了一天,杨家培养私军的道路,出苦力代替平常的力量训练,半天苦力半天训练,这样一来,杨家养人的费用,也会小上许多的,看来这林老虎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林则徐本打算返回昆明的,可有了这个新法子,再加上重开滇西的铜厂,这位老大人有些不放心杨老三,决定在大理再停顿几天,真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他再回昆明不迟。
而在杨猛的眼里,现在的林老虎跟聋哑人没两样,自己想让他知道,他才能知道,在哪都是一样的,现在这林老虎也算是一半身子,进了笼子之中了。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