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no、225 论农(上)

作品:大唐神道|作者:自挂西南枝|分类:网游竞技|更新:2024-11-06 10:57:31|下载:大唐神道TXT下载
听书 - 大唐神道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论农(上)

黄俊明好不容易打发走了一脸求知欲的李淳风,可这被李淳风一耽误,让李元亨找李世民的事情又被耽误了。让黄俊明既有些无奈,又有些郁闷。不过现在已经走到了百年殿门口,黄俊明也懒得自己再去找寻,只好找了个小道,让他将李元亨带过来。

“元亨,一会你下山一趟。将这封信,带给陛下。让陛下找寻一番。若有可能也可以让陛下来一趟天仙宫。”黄俊明对着风尘仆仆赶过来还未站定身子的李元亨说道,顺手将一封信塞到了李元亨的手中。

李元亨收起信,虽然对黄俊明急切的样子表示不解,但也并未多说什么,给黄俊明行过礼之后,便走出了门外。找李世民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半时辰,李世民、李元亨两兄弟便一同来了这天仙宫。李世民走在天仙宫内,若说想法嘛,倒还是有些。上次李世民来天仙宫,被黄俊明拒而不见。而这次,却主动找自己过来商议事情,要说李世民没有一点点小的报复,也来个拒而不见的想法倒也是有的。可是身为帝王,李世民他不能做。自从上次在黄俊明的锦囊当中,得知明年会有大蝗灾,李世民早就茶不思饭不想的琢磨去应对的办法了。

这蝗灾不比其他,现在的农业产量本来就不高,若是一来了蝗灾,那蝗虫过后很可能就是各寸草不生的结局。而今年又是个闰三月,天气气候上来说本来就是偏晚的。种植的晚,也是等于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所以说,这大唐贞观元年很可能也会是个缺粮的年份。而贞观二年,早被黄俊明言定了会有蝗灾发生,况且依循以往的经验,这蝗灾往往伴随着大旱,所谓有蝗必旱便是如此。到时候恐怕这贞观二年的收成也是趋近于零了。

如此来说,贞观元年的收成不能保证,贞观二年又是一个只消耗不产出的年份。国库粮仓存粮也少。这样算的话,恐怕这刚刚改元的这些年日子都要过得紧紧巴巴了。而在新年的时候本欲和黄俊明商议此事,却被黄俊明将话岔开。现在忽然听闻黄俊明想要和自己商讨农事。哪能不放下身份,应讯而来?

“陛下许久不见。不知陛下龙体康健否?”黄俊明见李元亨带着李世民过来,轻施了一礼,对着李世民寒暄道。

“还不是让仙师你的那条锦囊妙计闹得?”李世民苦笑道:“自从去年十月,仙师你给朕那三条锦囊妙计之后,朕可是茶不思饭不想啊,那第一个锦囊,和第二个锦囊已经让朕两股战战了,第三个锦囊至今还在朕怀里不敢拆看。不过话说回来,仙师您这三条锦囊中的第一条还真是十分合用。朕使囚徒修路,允诺其罪轻者视其工作成果减脱罪行,这几个月的功夫,已经将那水泥路修到了洛阳,除去在用几天时间休整之外。那水泥路就可以通车、通人了。”

虽然说李世民是看了李元亨传来的黄俊明的信才来的。但若是一见面第一件事就说的是贞观二年的蝗灾,那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面子可是要丢大了。这一届方外之人让身为帝皇的李世民闻讯亲自登门已经是李世民抛了脸面做出来的事了,要是在让李世民上来就向着黄俊明开口,那也太掉身份了。再说既然黄俊明叫李世民过来商谈此事,那黄俊明肯定会把话题带到此事身上。也无需李世民多问。

“哦?这长安洛阳之间的水泥路快要修通了?”黄俊明本来对这事不太在意,但是还是摆出了一副感兴趣的神色。对着李世民说道:“若贫道有那闲暇的时间,定会在这长安洛阳之间走上一圈,自贫道来大唐到现在,贫道还没出过长安城嘞。”

听到黄俊明这么不急不缓的话,李世民心底暗自焦急,只要干巴巴的说道:“仙师有时间也已多多走动走动,朕这大唐还是有很多美景的。”

“哈哈,等有时间,贫道一定领略一番这大唐的红尘景象。”黄俊明早在这长安城待的腻歪了,要不是这手头上一直都有事情没有做完,恐怕黄俊明早就跑到大唐的某个角落游山玩水去了。

“陛下,贫道这次叫您过来,是有事情麻烦你来了。”黄俊明也不想在这些闲言废话之间多过浪费时间,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听到黄俊明的话,李世民内心一凛,知道是正事来了,神色一正对着黄俊明回道:“仙师有言但讲无妨。”

“好,那贫道就说了。”黄俊明早就斟酌好了语言,随后继续说道:“不知陛下是否有考虑过明年蝗灾的事情,哟知道蝗灾一来,以现大唐在的状况恐怕要死上一大批人吧?当然,世家官宦等等无非是清苦一些,但是底下的平民百姓怕是撑不过去。贫道深信仙道贵生,但也要知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贫道不能免去蝗灾,不能凭空变出来粮食,但却能让平民百姓手中的余粮更多些。但是,仅仅是贫道一人也是做不出来什么事的,所以希望陛下您能大力帮助和支持。”

“好!朕这一段时间也是在思索明年怎么办,既然仙师已经有了打算,那请仙师一一道来,只要是于国于民有利的,朕一一照准。”李世民也是知道黄俊明说的是实话,而黄俊明没有把具体想出来的措施全都说出来,自然是打着一个等着李世民表态的意思。

“如此,那贫道就说了。在贫道的想法中,将这蝗灾一事,分为灾前,灾始,灾后三个部分。”黄俊明一边示意李元亨记录,一边说道:“这灾始,灾后贫道先不说。贫道先说说灾前。所谓灾前,就是在知道了蝗灾即将发生时,需要做的准备,往往曾经不知道灾难发生的具体时间,而现在既然知道了会有蝗灾发生,那就必须提早做好打算。”

“首先从现在开始说,今年是个晚春。虽然有弊,但也是有利的。这有利的就是因为这晚春给了咱们充足的耕种准备时间。”黄俊明一言定乾坤般的说道。

“如果今年粮食产量增大,那明年的灾情就会好过许多。可是怎么样才能让今年的粮食产量增大呢?贫道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开始着手。”黄俊明自问自答着。并没有给李世民多过考虑的时间。“第一,更改农户的耕种方式。现在咱们大唐的农户耕种作物比较单一,无非是粟米、蔬菜两种。贫道虽然知道一些可以加大粮食产量的作物。但现在来看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从耕种方式上下功夫,首先就是农人对肥料的使用,现在大多数农人手中都有地,正因为是为自己耕地,所以积极性比较高,这一点是好事,但是现在农人耕地所用的方式无非就是犁地、撒种、除草、收割算是完毕罢了。然而在这其中,由于农人耕作意识不强,往往造成了耕作时间一长。这收成越少的状况。这原因便是土地经过多年的耕种之后缺少了肥力,而这怎样使土地的费力增高而加强产量,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对庄稼最好的肥料莫过于粪肥。农人虽然知道这一点,但由于自家粪肥产出比较少,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罢了。而那些官宦世家。甚至是军队、商人、士子等等对于这粪便相当之厌恶,让夜香郎在城外寻个地点掩埋了事。这一方面农人缺少粪肥,另一方面其他人不在意粪肥。这个矛盾就造成了农田因为缺少肥料产量上不去的状况,怎么样让这个矛盾消失掉呢?只有是陛下您通过官府的力度加以引导喽。贫道是做不了这事的。”

李世民听黄俊明这些话,可是相当的郁闷,这肥料一事他也明白。虽然没有亲自操作过,但是好歹也活了三十年,没见过猪肉难道还没看过猪跑?对于黄俊明说的这农人和其他行业的人之间对于粪肥一事的矛盾。李世民也能理解。但是让他一个当皇帝的下令官府手机粪肥然后送与或者是卖与农家,这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啊。在他的心里那粪便可是肮脏至极,把官府和粪便互相联系起来是在是有些不像话了。可是黄俊明这说的也是实话,问题给找出来了,解决办法也给你引路了。剩下的作为,只能由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领头去做了。

“除了肥料,第二点便是农人耕作所用的农具。现在咱们大唐所用的耕作工具,无非就是一头直犁,几头牛,一大家子人罢了。可是要知道很多百姓家里没有牛,只能用人拉着直犁耕作。但直犁想必陛下您也知道,操作相当的费力,要是想要发挥出它的效率,至少应该用两头牛才拉得动。没有牛的家庭单单是靠人力,耕作土地需要多久,想必陛下您也有个大体的概念吧?所以贫道就想,能不能制作一个简便,轻松,并且实用的犁头出来。于是贫道便找了几个对农具比较有研究的道人出来,在他们听过贫道的设想之后,无一不认为此方法可行,但是这研究不是一天半天可以研究的出来的。而正在此时,有道人声称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着一种比直犁简便的犁头,叫做江东犁,只是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不详无法让贫道手下的这些道人仿制。于是贫道就想,能不能请陛下派人去江南找寻一个江东犁来,让贫道手下的那些道人研究,并加以改进,使其成为适用于全唐的最好用的犁呢?再者今年是个晚春,所以距离耕种的时间还是有一些空余的,趁这机会研究成功然后下发到大唐全处,不更能减少耕种的时间么?耕种时间一旦减少,那不就有时间去开垦更多的田地了么?这样一来,田地增多,又有肥料供应。到时候在鼓励民众开发水利,用江南的那种筒车就行。就算今年就算是天不作美,那也能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收成。今年收成好了,那明年蝗灾的窘境就能减弱不少。”

黄俊明连珠炮似的语言,给李世民待来深深地压力和紧迫感,这也让李世民不得不去努力思索黄俊明所说的每一个字。是啊,这农具也是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农具的合用与否,完全限定了这开垦土地的大小,开垦的土地越少,那收成也就越少。这每亩地的收成就那么多,要是想让收成加大,只能从开垦田地上下功夫。不过先天条件不允许,这也只能维持到现在了,农具的改革这一点也是必须的。不过听黄俊明说已经着手去做这农具改革的事情,李世民也稍微放下了心。

“仙师,放心。这江东犁,和筒车等朕回宫立马就找人去江南寻找,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将实物和图纸送上来。不过仙师,既然天工开物上所书江东犁比直犁好,并且有很多优点,那为什么不暂且先向农户普及江东犁呢?反而是在对江东犁进行修改?”李世民虽然知道这农具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是修改研发一个新的农具,就算是有江东犁这个底子但在时间上来说,也是不敢保证的。既然那江东犁好,那就暂且用江东犁好了。等度过了这个难关,在研发新的犁头不也可以么?

“陛下,要知道从天工开物这本书出来,到现在已经过了八十年了?既然过了八十年,江东犁又是个好东西却没被传播扩散开?”黄俊明一点一点的引诱着李世民的思想:“很简单,陛下您再想想江南的田地和关中的有何不同?江南多是水田,水田土地肯定和咱们旱田的土地不同,水田的土地比旱田软的多。所以那江东犁想必是适合在水田工作而无法再旱田中耕作的也正因为此这才没有传播开来……今天第一章,还有两更。敬请期待。(未完待续)RQ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