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五百七十一章 飞鸟归巢,最难割断是乡愁

作品:难择路|作者:搞笑的我来了|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11-05 02:49:06|下载:难择路TXT下载
听书 - 难择路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这牛家村并不是原先那个牛家村。原先那个牛家村早已在十几年前夷人入寇时,被屠戮焚烧一空。后来定北守备团招募安置流民,将一批流民分到牛家村来居住,这才重建牛家村。牛家村地势平坦,周围皆是上好的旱田,故此当年海强项才会将流民安置在此。

是以,如今这牛家村的居民,皆是后来的流民所组成,并没有本地人。

李得一带着学生挤开外面一圈村民,走到中间。海强项的三个随从,正把自家大人围在中间,警惕地保护着。

看到李得一走过来,其中一人立即大声道:“这是定北县的亲民官海青天!你是谁?站住,不许再近前!”

海强项一抬头,赶紧拉住这随从,朗声道:“李副团长,你怎么来的这么快?”

“俺一听兵卒报告说你有急事,就快骡赶了过来。这怎么回事?为何百姓会围拢起来?”李得一走到海强项面前,出声问道。

海强项犹豫一下,这才张口道:“还请李副团长不要发怒,这些牛家村乡民想要返回家乡。”

李得一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海强项所说的那个家乡,是这些流民被战火摧毁的原先那个家乡。

“为何?难道是他们对咱有所不满?如今他们在牛家村有房有地,咱们每年更是平价收购他们的粮食,还多有补贴。他们为何要走?”李得一问道。

“这些百姓只是思念故土,毕竟故土难离。这些年他们逃难在外乡,也是迫不得已。如今听说外面天下已定,就起了心思,想要重新返回家乡。”海强项面露为难道。

说实话,初一听说这些村民要走,海强项也颇为吃惊。

要知道,这十多年来,定北守备团种种举措,对百姓十分仁爱,是海强项平生所仅见,满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家。

因此,一听说这牛家村的大量流民要返乡,海强项立即就带着三个随从前来,想要劝说这些村民留下。

然而这些流民思乡心切,尤其是上了岁数的,就更加想家,毕竟知道自己没几年活头,想要落叶归根。即便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那个村庄已经被彻底摧毁,即便他们在定北县这儿衣食无忧,但他们依然想回去。

从海强项嘴里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李得一顿觉这不是个小事情。

他思索一阵,决定先把这事儿拖住,回去与师哥商议一番再做决定。李得一随即高声道:“各位乡亲,俺是定北守备团副团长。现在既然你们想要返回家乡,俺也不会拦着你们。只是此去路途遥远,不下千里。各位可以先在家中忍耐三天,三天后,你们一起来定北县,俺派兵卒护送你们一程。如今虽说天下战事已平,但仍有不少草匪作乱,路上可不太平。”

这么些年下来,李得一在整个定北县百姓中所积累的威望极高,他这一番话说完,急于返乡的百姓们顿时安静下来,不再闹腾。有位老者大概是村长,他高声道:“李副团长既然已经这么说了,各位老少,都先回去。好好拾掇拾掇,三天后咱们再出发,那时有守备团护送,也不怕道上出事。”

将牛家村的乡亲暂时稳住之后,李得一拉着海强项一起离去。

“你实话跟俺说,最近有多少流民动了返乡的念头?”走出去不远,李得一扭头看着海强项,直接开口问道。

海强项看了身边这位李副团长两眼,确定他没有动怒,这才说道:“我大体算过,有四十多万流民打算返乡。李副团长,他们非是对定北守备团不满,毕竟故土难离,如今天下安定他们就动了心思,想要……”

海强项实在是怕面前这位天杀星气恼这些流民不识抬举,一怒之下再痛下杀手。海强项十分肯定,一旦惹恼这位李副团长,绝对干得出这事。

李得一闻言,惊讶道:“居然有这么些流民?哎,没想到最后还是留不住他们。罢了,这两天,你再辛苦一趟,到各村将这个消息公布下。到时候俺派兵送他们一程,再给他们每人发些返乡费。”

海强项完全没想到,面前这位传说中的天杀星根本没生气,反而还要给那些急于返乡的流民发路费。“哦,哦……好好,我马上就去办理此事。”海强项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忙不迭连声答应。

与海强项分开之后,李得一暂时搁下带着新兵北进草原训练的计划,先找到师父和师哥,将这事说出。

孙老医官如今也是老人,比较理解此事,道:“这些流民返乡也好,毕竟故土难离,落叶归根。”

小刘团长虽说些气愤,但瞅着师父和师弟都没啥意见,他也没多说什么。

从师父屋里出来,小刘团长拉住师弟,道:“这些年来,你为那些百姓付出不少,又是花钱招募他们做工,又是花大力气给他们修引水渠。如今他们拍拍屁股就想走,你难道不生气?”

李得一道,“师哥,说实话,刚开始俺也生气。去年俺回去给三爷爷上坟时,看着那生俺养俺的李泉庄已经彻底荒凉,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俺今天刚听说此事,也挺生气,可不知为啥,马上就想起俺老家李泉庄,心一软,就点头答应了。毕竟是生养乡土,他们既然想回去,就回吧。”

小刘团长听师弟这么说,心里随即释然,点头道:“是啊,他们好歹还有故土可回。如今我虽然名闻天下,却也不知自己家乡究竟在哪儿。”小刘团长当年是被拐子拐到北面,机缘巧合下被孙老医官救下,后又收为弟子,将其慢慢养大。

这些年来,小刘团长曾不止一次问孙老医官当年自己究竟是打哪儿被拐来,可孙老医官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当年那名拐子,实在是这个行业里极有职业道德的楷模,即便被孙老医官打个半死,受尽各种酷刑,也始终没透露是从哪儿拐来的孩子。

李得一听了师哥的感慨,一时也不知该说啥,只能肩并肩与师哥一起慢慢往前走着。如今已经名震天下的定北守备团两位团长,杀得带甲几十万的强大突辽国豕突狼奔,仓惶溃退。却一个没有家乡,一个家乡被毁。

夏末秋至,第一缕秋风凭空而来,无端吹落第一片绿叶。

三天后,清早,李得一亲自集结两万精锐一等战兵,等着返乡的流民。

在定北守备团营寨外,一溜摆着二十张大桌,上面摞着高高一摞光饼。这光饼是李得一特意下令火头营给做的,用料十足,油分极大,吃一个,能顶一天饿。旁边还有几个大箱子的枚银钱,那是给返乡流民的路费。

这都是小刘团长后来吩咐的,既然要把流民送走,事情就要办的漂漂亮亮,不能给人留下话柄。此事虽然短期来看对定北县不利,十成人口流矢一成,但从长远来看,或许能将坏事变好事。

如今定北守备团正在大力扩军,百姓虽然踊跃报名,但心里难免也有嘀咕。这件事情若是办好,正好可以让其余百姓安下心来,踏踏实实继续过日子。定北守备团对要走的人都这么好,我们继续留在定北县过活,保准错不了。

看到返乡的流民携家带口慢慢汇聚了过来,李得一高声道:“乡亲们,排好队,来这边桌前,一人领三个光饼,留着路上吃。如今你们要走了,俺定北守备团没啥可送的,就揣三个光饼上路,路上也好吃。领了光饼再来这边领路费,大人十个枚银钱,有孩子的,一个孩子加八个枚银钱。”

发下钱粮,李得一随即下令兵卒出动,走在前面给流民引路。

这三天期间,李得一已经派出信使,快马通知平唐国与平汉国,还有平明国,让他们通知地方官员,做好准备接纳流民返乡。同时,李得一这也是怕这些返乡的流民被沿途的官员拦截,强行扣住。毕竟这年月,天下初定,大量地区丁口稀少,治下若是能增加几十万民壮,也是一大政绩。

好在如今定北守备团凶名赫赫,余威犹在,打过招呼之后,相信还没人敢阴奉阳违。

李得一亲自带兵,将一干返乡百姓送到定北县边界。送到这儿,就不能再往前送,再往前,就是平唐国土地。在一颗十几人合抱粗的大槐树下,李得一亲自与返乡百姓道别,祝他们平安返乡。

不少流民临走前,纷纷扭回头跪下,冲着站在大槐树下的李得一,磕了三个响头。

虽然走了不少,但大部分流民还是选择留在了定北县。他们舍不得定北县大片的田地与房舍。他们心里清楚,家乡虽好,但定北县没有苛政,更没有奸吏,他们在定北县,才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剩下这些没走的流民,都是安心在定北县安家落户的。李得一此举,虽然失去几十万百姓,但却稳住其余百万流民的心,使他们能够彻底放心在定北县安家落户。

经此一事,这民心,更加牢固的掌握在定北守备团手中。随后定北守备团在征兵时,也能顺势扩大从流民中招兵的比例。

将返乡百姓送走之后,李得一再次集结兵卒,带着他们继续北上草原训练,这也是为将来攻伐统万城做的准备。

统万城中,范国师知道早晚与定北守备团还有一战,同样也在积极备战。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