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份,兰芳、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几乎同时开始换届选举。
兰芳首相的候选人是人民党的黄博涵和联盟党的陆徵祥;法国参加总统竞选的是左翼联盟的皮埃尔・福煦、民族同盟的爱德华・郝里欧、以及激进社会党的加斯东・杜梅格;英国参加首相竞选的是保守党的斯坦利・鲍德温和工党的拉姆齐・麦克唐纳;至于澳大利亚,工党的詹姆斯・斯卡林和比利・休斯结成同盟,共同对抗优势越来越小的斯坦利・布鲁斯。
其他几个国家的大选都有点麻烦,要拖上几个月才能看到结果,兰芳的最迅速,六月一号国民议会召开全体大会,当天上午黄博涵和陆徵祥各自做了竞选发言,下午投票,两个小时后统计出结果,第二天就履新上任。
当然了,之前的预热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各种拉票行为也有,但都在可控制范围内,高鸿仕亲自带队监控整个竞选过程,没有发现有暗箱操作。
黄博涵和陆徵祥的发言各有侧重点,黄博涵把重点放在“商业兴国”上,表示如果当选后会重点推动商业发展,以商业发展带动国民生产总值继续稳步增加,争取在任期内把兰芳发展成当世数一数二的大国。
黄博涵本来就是商人出身,有这样的表态不奇怪,商业领域也是黄博涵最擅长的领域。
兰芳发展到现在,工业领域的成就已经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接下来这几年肯定还会继续发展,但如果想要保证前几年那样的高速状态并不容易。
黄博涵的意思是兰芳如果想要保证目前的发展速度,要在商业领域、流通领域、服务领域做文章,相对于工业领域来说,这些算是软实力,但也是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方法对路,兰芳想要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并不是不可能。
服务业确实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服务业的发展程度越高,经济的发达程度也就越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想想就可以理解,工业生产终究是有瓶颈的,这年头国际上为什么经常出现经济危机,原因就是因为商品的流通性不够,经济危机的表象是市场购买力不足,生产力过剩,但这个生产力过剩是假的,别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生产力也从来没有真正过剩过,一方面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确实真正需要这些产品的人买不到或者是买不起,所以经济才会出现危机。
黄博涵就是把重点放在解决这个“生产力过剩”的问题上,兰芳去年举办了第一次椰城博览会,效果非常好,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生产力过剩”的问题,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黄博涵把希望寄托在一个长期的“博览会”机制上,也就是说兰芳政府出面设置一个包括兰芳所有企业在内的服务平台,不管是国外客商还是国内客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政府在这其中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不得不说,黄博涵在商业上的天份真的是惊人,黄博涵说的这种方式,即使是放到二十一世纪也不能说是落后,特别是对政府的定位,黄博涵拿捏得很准确。
没错,政府在商业行为中就是起到一个“中介”作用。
陆徵祥把重点放在发展“民生”上,兰芳的疆域扩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差不多是极致,接下来再进行对外扩张已经不大可能,除非是和英国人开战,但这种事又不能拿出来公开宣扬,所以陆徵祥决定苦炼“内功”,把“发展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重点放在增加群众收入,缓解贫富差距上,争取把兰芳建设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纺锤形的社会结构。
陆徵祥的发言中强调了对农民的关注。
兰芳的农民其实也挺悲催的,兰芳立国的时候就确定下不收农税的基本政策,这让所有的农民都欢欣鼓舞,那些新移民几乎是刚刚踏上兰芳的土地就彻底爱上这个国家。
不收农税有好处,但同时也有问题。
问题就在于粮食太多――
兰芳政府给每个移民兰芳的家庭分配了一百亩土地,这些土地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赋,地里面哪怕种出来黄金,也都是农民自己的。
兰芳的农民大多都是华人,华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农民们种田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农民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在田间劳作,唯恐兰芳政府过几年改变政策。
政策肯定是不会改的,而且兰芳这几年还风调雨顺,于是地里产出的粮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农民们对这种情况肯定是欣喜若狂,粮仓里没有粮食,睡觉都睡不安生,很多农民打出来的粮食甚至都不敢弄出来翻晒,就恐怕被人惦记上。
这种情况也就是前两年才有,随后这几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粮食多固然是好事,但如果粮食多到粮仓里放不下,多到翻晒粮食都已经成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繁重的劳动内容是,粮食就成了甜蜜的负担。
这时候如果再存粮那就是死心眼了,谁都知道粮食是当年的好吃,陈粮怎么吃都会有一股腐草的味道,当粮食多到吃不完的时候,如何消化粮仓里的粮食就成了农民的心腹大患。
兰芳政府是有收购政策的,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兰芳政府每年都会用最低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平抑粮价,防止谷贱伤农。面对越来越多的粮食,政府购买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关键是很多农民家里的粮食都已经腐烂发霉无法食用,想卖都卖不掉。
针对这个问题,陆徵祥提出的意见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兰芳现在不缺粮食,但世界范围内缺粮食的地方多了去了,民国现在虽然饿死人的情况虽然已经很少发生,但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张雨亭打仗是好手,发展民生不擅长,民国的经济没多大起色。
俄罗斯更惨,俄罗斯空有面积广袤的国土,但因为连年征战,国内人们生活困顿不堪,很多人缺衣少穿,只能在饥寒交迫中悲惨死去。
至于非洲和中东地区,这些地方的人们几乎从来没有吃饱过,很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一日两餐或者是一日一餐的习惯。
兰芳的粮食吃不完,可以出口到国外,缓解缺粮地区的生存危机,或者是发展畜牧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市场提供肉、奶、蛋等动物性食品,丰富百姓餐桌。
选举结果不出人意料,陆徵祥高票当选,成功连任。
陆徵祥担任首相这几年,兰芳发展速度很快,现在的疆域比起当初已经扩张了一倍有余,经济总量更是翻了两番,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让兰芳国内呈现出真正的政通人和,老百姓和议员们对陆徵祥的满意度很高。
其实陆徵祥得以连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陆徵祥没有子嗣。
黄博涵在位的时候就是因为儿子的事被牵连,所以只能黯然辞职,这件事才过去没几年,议员们可还都记着的。
黄博涵豪富之家,家里老婆孩子一大堆,如果黄博涵再次上台,说不定又会栽在老婆孩子上面,哪有陆徵祥这没儿没女的省心。
让陆徵祥谋私,陆徵祥都没有“私”可以谋。
这个结果并不出人意料,黄博涵也坦然接受。
其实从秦致远整顿银行业开始,黄博涵心中就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或许秦致远并不是针对黄博涵,但这肯定是一个信号。
政客嘛――最擅长从蛛丝马迹里揣测,偏偏这种揣测一般情况下都是八九不离十。
黄博涵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黄博涵保住了国会议长的职位,虽然没有更进一步,但多少也是议员们对黄博涵的肯定,这让黄博涵心中多少有了点安慰。
五年后再来,黄博涵这样告诉自己。
秦致远也是这样安慰黄博涵的,黄博涵在兰芳身份特殊,秦致远不能寒了黄博涵的心。
黄博涵也在检讨自己,大选过后没几天,黄博涵就拿出来一份捐赠计划,准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于公益事业,以换取更多人支持。
黄博涵捐助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植树造林,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兰芳首富,但黄博涵出手还是不凡,首批捐赠为一亿兰芳元,其中一部分指定捐赠给兰芳帝国大学生物研究所。
秦致远非常支持黄博涵的做法,陆徵祥也喜闻乐见,看过黄博涵的计划之后,陆徵祥甚至笑言:如果黄博涵大选前这么做,陆徵祥说不定会主动退出竞选。
陆徵祥的竞选发言虽然是实用性更强,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黄博涵拿出来的可是真金白银,看得见摸得着的,陆徵祥就算是把饼画得再大,也不如直接的实惠来得有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