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六十九章 筑基(一)

作品:帝国再起|作者:张维卿|分类:奇幻魔法|更新:2024-11-01 08:54:20|下载:帝国再起TXT下载
听书 - 帝国再起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原本,陈凯主持军器工坊,成绩斐然,已经很是得郑成功的看重,但是这一遭智取潮州过后,他也早已不再仅仅是那个负责武器制造的文官和幕僚,而是成为了这个新的郑氏集团中最为不可或缺,甚至是最为重要的一份子。

这一切,皆是陈凯的努力所得。一年的时间,殚精竭虑,全力以赴,甚至是拼死相搏,如今即便是郑鸿逵,也不得不承认陈凯的能力和在郑成功麾下的地位。

入夜后,接风宴起,身为国公的郑鸿逵破例的亲自单独向陈凯敬酒,表达他对陈凯为这支大军,为他的侄子郑成功不惜甘冒奇险的精神。这一幕,不光是郑成功没有反对,就连忠靖伯陈辉的面上也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反倒是陈凯只得一个劲儿的逊谢,甚至还专门单独回敬了郑鸿逵,才算是全了此间的礼数。

接风宴过后,陈凯回到居所,躺在床上,满眼却都是这一年来的过往。努力一载,终于在这个海商集团、海盗集团以及武人集团中成为了重要的一份子,哪怕他还仅仅是一个文官而已。既然已经站稳了脚跟,接下来,自然是需要更加努力的帮助郑成功增强实力。

至于未来,是始终在郑成功麾下,还是在适当的时候分家而出,却也是后话,但是无论如何,唯有郑成功拥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他才会有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

满脑子这些功利性的东西,想到后面,陈凯也自觉的有些过分。可越是深知着南明抗清失败的原因,他就越是想要获取更大的权利,从而实现真的逆转未来。

“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深吸了一口气,不再去想这些,只是陈凯闭上眼睛的瞬间,却突然想起了,接风宴上并没有看到那个小姑娘。但是转念一想,郑家的女眷,也没有随随便便出现在宴会的道理。毕竟,郑鸿逵不是钱谦益,那姑娘也不是柳如是。

接风宴的第二天,郑成功也找来了陈凯,提及了两个消息。首先便是在正月里,郑彩先后害死了鲁监国朝的内阁首辅大臣熊汝霖和朝中重臣文兴侯郑遵谦。

这件事情,乃是源于鲁监国朝内部闽系人马和旧有的浙系人马之间的矛盾,亦是其内部的文武之争扩大化的结果,更是在于从一开始郑彩就是抱定了要师法郑芝龙之于隆武帝那般,见情势开始失控所必然的插手,哪怕是太过过激。

只是随着鲁监国朝爆发内讧,其前景就更加不被郑成功和郑鸿逵二人看好。毕竟,南明从弘光朝开始,就是在一次次的内讧之中,才使得国事沦落到今天这幅田地。

现在,鲁监国朝和郑彩依旧不肯吸取教训,哪怕无需相忍为国,也不应到如此地步。但是他们不光是发展到了现在这幅田地,只怕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闽北地区的抗清运动,也会很快便遭逢到毁灭性的破坏。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字一句的将这话说出,陈凯冷笑着摇着头。弘光朝的忠奸如此,隆武朝的文武如此,在钱塘江畔、在闽北、在日后的舟山,鲁监国朝的群臣们也一样是仿佛文盲一样,根本就不认识这些字,更不解其中涵义。

当然,这种选择性遗忘还不仅仅在于他们,大西南的永历朝廷亦是如此,甚至就连后来才加盟其间的大西军也不能免俗,这就好像是传染病一样,蔓延在南明王朝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只有寥寥数人可以免疫,但却也是独木难支。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就会有争斗,这本无可厚非,同时期的清廷内部,文官与文官之间有南北党争,八旗内部亦是有各旗的派系之争,但或许正是因为满清以小族临大国的缘故,自身危机感强烈,所以始终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至少没有斗到足以影响军事战略的层面。

“这群猪队友,真是日了狗了。”

心里发了牢骚,嘴上却没有说出口,但是陈凯瞅着郑成功的面色,却似乎又想起了他当年数落钱谦益的那些话,并且对陈凯引用了《阿房宫赋》中的这句名言,有着同样的感触。

闽北败局已定,而另一件事情,就现在听来,郑成功再看向陈凯的目光,就又变成了另一种意味。

“竟成神机妙算,福建粮荒,斗米千钱,胜于平日十倍之巨。幸好我军没有进攻同安,否则的话,我军只怕真的攻下了县城,只怕不用鞑子赶,我军也会被迫退回海上。”

郑成功所部,如今实力过于孱弱,距离与清军南下围剿鲁监国朝的主力部队相抗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安之屠,郑成功所部遭遇逆风,导致其没有能够赶在破城前抵达,确是运气所致,但从现在的实力对比来看的话,即便是郑成功真的到了,只怕也很难解救那座县城。

事实上,如果郑成功真的具备保卫同安,击败清军进剿主力的能力,仅仅是因为运气不佳而功败垂成,陈凯自是责无旁贷,更当竭尽全力,将同安变成另一个凡尔登绞肉机,好好给清军放一回血。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福建粮荒,莫说郑成功的实力与清军主力相去甚远,就算是拼尽了全身解数,勉强保住了同安城,也很难继续发展。

正是因为看清楚了这样的无奈现实,陈凯才会悉心谋划了智取潮州的策略。如今成效已经开始逐渐展开,他也可以放下心来――至少,同安血流沟,终于被他彻底改写了!

除了带来消息,郑鸿逵此行,船上还有几个原本在隆武朝任职过的大臣。他们多是避居于厦门或是金门,此前由于唐鲁之争而不敢出仕,如今郑彩杀熊汝霖、郑遵谦,又重新走上了老路,甚至还不如郑芝龙那时的老路,一方面出于失望,另一方面,郑成功在漳州、泉州,在潮州也颇有礼贤下士的美名,如今发展也不错,干脆就乘了郑鸿逵的东风,前来投效。

陈凯看了看名单,什么中书舍人江于灿、黄志高等人,似乎也没有能够让他觉得眼熟的名字,便干脆也不去费心思琢磨了。

休整数日,郑鸿逵与郑成功商议妥当,便率军出征。他的目标是潮州城以西六十里左右的揭阳县城,郑鸿逵利用这几日的时间,已经派人与揭阳县鸳鸯寨的刘公显进行了联络,后者曾投靠过陈豹,被隆武帝加封为左军都督,挂镇国将军印,此间与郑鸿逵联手,也算是与郑家的再度合作。

郑鸿逵启程时,陈凯已经坐着船,回到了阔别近月的南澳岛。南澳岛上依旧,只是军队少了不少,陈凯先行拜会了洪旭和陈豹,赶在明天一早洪旭为他布达之前,他也没有急着回总镇府,反倒是直奔了军器局去视察工作。

待他抵达军器局之时,已是午饭时分,陈凯没有犹豫,直接便进了食堂。眼见着陈凯回来了,军器工坊的员工们也纷纷行礼,煞是热情。只是在这中间,却看到了一些让他有些高兴不起来的东西。

“今天的菜,好像比平日里做得要少了些,嗯?”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