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娘亲。”
“大伯母。”徐幼容和徐幼珊马上就奔向了和徐熙一起走出来的裴氏。
“你们俩怎么来了,表情怎么都这样。”而一手牵过一个的裴氏,看着徐幼珊二人脸上担心的神情,好笑的问道。
“哦,没事。”可徐幼容和徐幼珊却干笑着马上摇了摇头,然后才后知后觉的又赶忙给徐熙行礼,徐熙则对着她们点了点头后,就让她们起身了,随后也没多待,带着沛白就离开了秋初馆。
“娘亲……”而等徐熙一离开,徐幼容和徐幼珊就围在了裴氏身边,仔仔细细的打量起了她的神色,就怕裴氏怕她们担心,不肯把一些事情告诉她们。
“你们两个丫头,这么盯着我干什么?”但裴氏却被徐幼容和徐幼珊盯的都有点发毛了,于是一人轻戳了一下徐幼珊二人的额头。
“娘亲,您没事吧。”徐幼容终于问道。
“大伯母,没什么事吧。”徐幼珊也问道。
“我会有什么事,你们两个小管家婆就别老瞎想了,对了,这个时候你们不在影羌院,到我这来干什么?”裴氏笑道。
一般在白天,徐幼容和徐幼珊都会守在影羌院,赶都赶不走的那种,因此现在她们俩却都到了秋初馆里来,的确是让人很惊奇的,于是裴氏也就才会有此一问。而裴氏不问还好,她这一问,徐幼容马上就凑近了裴氏的耳朵,兴致高昂的对裴氏说道:“娘亲,您是不知道,翟大公子今天来看望宸哥儿了。而婳姐儿也来了,所以我就让他们俩在影羌院内守着宸儿,我和幼珊则临时找了个理由跑了出来。”
“你啊。”徐幼容说完后,裴氏哭笑不得的捏了捏她的脸。
“不过这样也好,一会儿缭照轩的人就要来了,我本来也是要让珊姐儿亲自过来的,这下倒省事了。”裴氏转身对着徐幼珊说道。
“啊。大伯母你叫缭照轩的人来干嘛啊?”徐幼珊却有点不解的问道。
“当然是为了让他们再给你做几套衣服啊。”裴氏理所当然的说道。
“还做啊。不用了吧大伯母,只是我们府上的绣娘为我做的新装就已经够多的了,您怎么还让缭照轩给我定制衣服啊。大伯母,您这就是让我穿到明年去,这些我也穿不完啊。”徐幼珊抱着裴氏的手撒娇道:“大伯母啊,你就别再让缭照轩的人再来了。好不好?”
徐幼珊的这话可一点夸张的成分都没有,本来在徐宸都还病时。就算齐老夫人和裴氏皆都没在管事,可徐幼珊的嫁妆的准备却都是没停下过一刻得时间的,那就更别说自徐宸的身子开始好转,裴氏又开始重掌府中中馈了。那简直就是对于徐幼珊的嫁妆准备是几乎放在了第一等的位置。
其中大件的嫁妆如八楞弦纹瓶、累丝镶红宝石的熏炉、云灵蟠花的烛台和青鸾牡丹团刻紫檀龙骨架等等,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就先不说了,只说那些小件的首饰衣物。裴氏给徐幼珊的准备清单,徐幼珊就只是瞥过那么一眼后。就已经被吓的不缺了,于是在现下,裴氏说她居然还找了缭照轩的人来给她定制新装时,徐幼珊是真的希望裴氏不要再为她破费的了。
“不好。”
但裴氏却没如了徐幼珊的愿,反而还拍了拍她的手,说道:“珊姐儿啊,荣华殿那事,虽说你和容儿、婳姐儿三人无一不是受害者的,但若只以结果来说,就算你再怎么说你没事,可你的确才是这件事的最无辜、也是最大的被牵连的人,最终还导致了你要嫁进皇家。”
裴氏缓缓的说着,而徐幼容本来还能勉强笑着的神情,此时已经完全沉了下来,而徐幼珊,则是垂下了长睫,遮住了眼里那些因为又想起了一些已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时,所产生的落寞。
但裴氏却还是继续说道:“而大皇子殿下就算再怎么是一个无势的皇子,与那位置也无一点关系,可大皇子殿下毕竟是圣上的唯一嫡子,身份特殊,而珊姐儿你又以庶女的身份嫁给了大皇子殿下做皇子正妃,只怕你日后的路每一步都是踩在荆棘之上啊。所以大伯母现在要为你多准备一些嫁妆,嫁妆就是一个女人的后盾,而大伯母要为你准备一份最坚实的后盾。”
“大伯母。”
徐幼珊没想到裴氏已经为她想了这么多,但还不等徐幼珊再继续说下去,裴氏却已经拍了拍徐幼珊的手,语重心长的对她说:“还有,珊姐儿,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江左徐家的女儿,日后不管受了什么委屈你都不要怕,江左徐家永远都会站在你身后的。”
珊姐儿,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江左徐家的女儿……
裴氏的这句话,徐幼珊永永远远的记住了。
*****
*****
徐府,筝雁阁。
“小姐,您最近让吴愁查的事情,吴愁已经查好了,在下午的时候,吴伯也是已经就递进来了的,但那时您正在影羌院里,所以老奴没有去打扰您,这就是吴愁探查和整理完的消息案本,请您过目。”吴林氏恭声说道。
现在已经是晚上亥时左右了,在徐幼容和徐幼珊又被赶了回来后,现在的筝雁阁里却还亮着灯,此时的徐幼珊更是趴在二楼的窗边,透过碧雪窗纱,看着楼下在一盏盏琉璃灯的照耀下,把筝雁阁里的花草扶疏,越发照的绰约多姿,而徐幼珊在一边欣赏着这些美景时,一边也在听着吴林氏的报告,以及努力按下心头的那些不可控制的紧张。
是的,就是紧张,在吴愁已经按她的吩咐,把有关谢璟后院的消息和传闻都一一打听清楚的现在,徐幼珊居然有些不可抑止的紧张起来了。虽她和谢璟都知道。他们的这场婚事不过就是个蒙骗所有人的假婚,但尽管如此,在徐幼珊真的即将开始这场虚假的婚事时,那些对不可预知的事情所产生的害怕和紧张,她还是无法避免的。
“拿过来吧。”
“是。”吴林氏把手上的书册交到了徐幼珊的手上。
徐幼珊也缓缓的翻开了那薄薄的书册,在几一目十行的扫完了一遍书册后,徐幼珊慢慢的合起了书册再深呼吸一口气后。又再次翻开了它。只是这次徐幼珊慢慢的看了起来,好像要把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印到脑子里一般,仔细了又仔细的把那薄薄的书册给再看完了一遍。
“看来以后的日子。不会太清闲了。”徐幼珊把那书册往炕上的小几一丢,又趴会到窗台旁边的叹道:“吴妈妈,这册子你看过了吗?”
“回小姐的话,老奴没看过。”吴林氏答道。
“那你现在就看一下吧。稍后让刘妈妈她们也看一看。”徐幼珊面色淡淡的看着楼下的庭院,此时在月光和灯光的交相辉映下。显得别样美丽的景致,声音淡淡的道:“这些可能是我们要长长久久打交道的人,现在就多了解一下他们,不是什么坏事。也省得以后我们吃了人家的大亏,都还不知道人家是谁呢。”
“是,小姐。”
吴林氏依言的拿起了小几上的册子。也开始一一翻开阅读,可这不读还好。这一读,才发现了许多了不得的事啊。我们当朝的这位大皇子殿下,和其他的皇子们都差不多,在十五岁左右时,就被周惠帝赐下了第一位侧妃,而从此开始,随后这大皇子谢璟的后院里,虽不说就住满了莺莺燕燕,但他那仅有的两位侧妃姬妾,却十足十的抵得上成千上百个的莺莺燕燕呢。
“看完了?”吴林氏被震到了的神情,被徐幼珊一览无遗的收进了眼里。
“回小姐的话,老奴看完了,只是没想到王阁老家当年名震京华的女儿,原来是被圣上赐给了大皇子殿下做侧妃。”吴林氏惊道。
“吴愁在这里没有详细记载这位王霓裳的事迹,只是寥寥几笔就带过了,而我也只是有一次在大伯母的话里听她提起过一次,现已赋闲在家的王阁老的这位庶女,……吴妈妈,你可知这王霓裳当年在帝京里是发生了什么事吗,怎么会在风头正盛的那几个年头,却突然销声匿迹下去了。”徐幼珊侧头看向吴林氏,静静的问道。
“回小姐的话,王阁老家的这位女儿,年长您几岁,就算比大小姐也是要大上了那么三、四岁的,您不知道她的事迹也是正常的。但在这位王家小姐当年名震京华时,那名声可都是传到了庄子上来的,因此老奴倒是都知道的。”吴林氏据实以告的答道。
“那吴妈妈你就说说你知道的吧。”
“是,小姐。”吴林氏说道:“这王霓裳啊,是王阁老家的姑娘,在家排行第八,生母是一七品官吏家的嫡女,在当时还是礼部尚书的王阁老四十多岁时才被抬进了王家,被王阁老收为姨娘,疼惜不已,那是颇得王阁老的欢心啊。而也因此,这位姨娘在进了王府后两年,就怀上了孩子,十月之后诞下了一个女婴,这自然就是王家八小姐,王霓裳。
王霓裳之母在王家深受王阁老的怜爱,连带着王霓裳在王家的身份也水涨船高,比起王家的嫡女们,那也是相差不多的,。而且这位王家八小姐啊,自幼聪明伶俐,长的更是闭月羞花,人见人爱,从小就讨得王阁老的欢心,连带着把她们母女都捧在了手心里疼爱。
那重金聘请名师来教这王家八小姐琴棋书画,也就不稀奇了,而更重要的是,这王家八小姐也是聪颖之辈,随着她的年龄增长,这才女之名也不知怎么的就突然在帝京里流传起来了,最后也是在皇太后的千秋岁宴上,这位王家八小姐临时为太后作的一首贺词,更是惊住了所有人,之后王家八小姐的才女之名也就坐实了,那年她才一十三岁。
而经过了那年皇太后的千秋岁宴后,这位王家八小姐不仅美名传扬,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家有女初长成,王家八小姐也渐渐出落成了亭亭玉立,有着沉鱼落雁之容的少女,美貌和才气之名也都不胫而走,使得一时间帝京里各种贵族小姐们的宴会都派帖邀请于她,那风头真是一时无两啊。”
吴林氏想起了那时王霓裳的风光无限,让她这个远在帝京外得庄子上的人都听过王家八小姐的名头,一时感慨不已的继续说道:“但就是在这位王家八小姐正风光无限的时候,不知为何,她突然就销声匿迹了起来,不说再也不曾参加过任何一场宴会,就连之后的许多大场合,她都没再出现过,竟就这样慢慢的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那既然像吴妈妈你说的这样,这个王霓裳当时那样出名,那在她突然销声匿迹时,也没人问过吗?”徐幼珊奇怪道。
“回小姐的话,有,当然有了,可不管其他人怎么问,王阁老和王夫人都只说王霓裳是患了重病,需要在家调养,不宜出门。虽然这理由大家都有些怀疑,可毕竟也不好多问,因此在后来人们也就渐渐的不再问了,等到了现在,更是估计早就没人还记得这位曾经以才貌震京华的王家八小姐王霓裳了。……可让人吃惊的是,原来这位八小姐是被圣上赐给了大皇子殿下做侧妃。”吴林氏不解道。
“那这么奇怪的事,当年就没有什么传闻吗?”
王霓裳最后到底是怎么又被周惠帝看上,因而赐给了谢璟做侧妃的,虽然徐幼珊也好奇,但她现在更好奇的却是,这王家八小姐王霓裳,当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她一个庶女,好不容易在这神都之内打出这么响亮的名头时,却突然销声匿迹了起来。
“回小姐的话,当时的传闻倒是有的,但大抵都是说,这王家八小姐是被王夫人给害了的,但具体是什么,却都没有什么说法的。”吴林氏答道。(未完待续)